举子

  • 为何“槐花黄,举子忙”
    槐指代科举考试,举子赴考称为踏槐。“槐花黄,举子忙。”指槐花盛开时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场面。典出唐代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宋代钱易《南部新书》乙卷:“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馔,請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南柯梦记》二出:“俗语云:‘槐花黄,举子忙。谓

    科教新报 2023年22期2023-06-26

  • 甜草
    ,遇见一個赶考的举子低声哭泣。你问原因,举子说,在城南三十里的裴城寺遭劫了。你问这大胆的劫匪是什么人呢?举子说,他自称是王存仁。你听了,全身于马上挺立起来。白马咴儿咴儿而叫,附和你的愤怒。仆人把白腊棍子一抡,大骂了一声。你一把把举子拉到马上,呼啸而去。三十里,不一会儿便到。后又沿着黄河往西追赶二十多里。举子看到前方有两人背着包袱骑马慢行,便说,正是这两人。你让举子下马,随即朝马的屁股上抽了一鞭。白马如疾飞的箭矢,冲到二人身后。你扬起鞭子,一鞭一个,把劫匪打

    辽河 2022年3期2022-06-09

  • 写给”高考生“的千古佳作
    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白苎新袍入嫩凉”,宋代的举子,都要穿上苎麻袍;“春蚕食叶响回廊”,说的是举子们在考场答题,笔在纸上写字发出的声音。“禹门已准桃花浪”,据《三秦记》记载,河津有一所门叫龙门,桃花浪起,江河中的鱼集于龙门之下,一跃而上,能跳过去的就会化作龙,也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月殿先收桂子香”,因为秋试在农历八月举行,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所以,秋试得中,也往往被称为“蟾宫折桂”。“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写的是经过这次秋试,举子

    科教新报 2022年18期2022-05-24

  • 举人巧对朱元璋
    之年,全国各地的举子都云集京城南京,准备参加会试,朱元璋很想真正了解一下各地举子的学识情况,就带着几名贴身太监和侍从,偷偷溜出皇宫,走街串巷,微服私访,遇到举子就与其攀谈,并不失时机地考考他们。一天,朱元璋一行来到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位千里迢迢赴京赶考而寄居在这里的举子,正在窗下苦读。只见他衣着虽然寒酸,但面目清秀,眉宇之间充满自信,透着一股英气。朱元璋打心眼儿里喜欢,就主动上前搭讪。一打听是重庆人,朱元璋一时来了兴致,决定试一试这位举子的才学,就随口吟出一

    民间故事选刊 2022年4期2022-02-26

  • 举人巧对朱元璋
    之年,全国各地的举子都云集京城南京,准备参加会试,朱元璋很想真正了解一下各地举子的学识情况,就带着几名贴身太监和侍从,偷偷溜出皇宫,走街串巷,微服私访,遇到举子就与其攀谈,并不失时机地考考他们。一天,朱元璋一行来到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位千里迢迢赴京赶考而寄居在这里的举子,正在窗下苦读。只见他衣着虽然寒酸,但面目清秀,眉宇之间充满自信,透着一股英气。朱元璋打心眼儿里喜欢,就主动上前搭讪。一打听是重庆人,朱元璋一时来了兴致,决定试一试这位举子的才学,就随口吟出一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2年2期2022-02-25

  • 为何“槐花黄,举子忙”
    槐指代科举考试,举子赴考称为踏槐。“槐花黄,举子忙。”指槐花盛开时士子忙于准备科举考试的场面。典出唐代李淖《秦中岁时记》:“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宋代钱易《南部新书》乙卷:“长安举子自六月以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作新文章,谓之夏课。亦有十人五人醵率酒馔,请题目于知己,朝达谓之私试。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南柯梦记》二出:“俗語云:‘槐花黄,举子

    阅读时代 2021年8期2021-08-26

  • 苏轼辛弃疾写给“高考生”的千古佳作
    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白苎新袍入嫩凉”,宋代的举子,都要穿上苎麻袍;“春蚕食叶响回廊”,说的是举子们在考场答题,笔在纸上写字发出的声音,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中曾经写道,“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禹门已准桃花浪”,据《三秦记》记载,河津有一所门叫龙门,桃花浪起,江河中的鱼集于龙门之下,一跃而上,能跳过去的就会化作龙,否则就会碰坏了额头,碰肿了鱼鳃,也就是传说中的“鲤鱼跳龙门”。这个典故一直都被当做举子科举得中的象征,用在送给举子的词

    阅读时代 2021年7期2021-08-02

  • 以貌取人的特殊通道
    意,也是为落第的举子开辟另一条出路。清朝康熙、雍正以来,由于国力日渐强盛、社会越来越稳定、人口越来越多,考中举人者也越来越多。但从举人到进士的竞争,存在着近90%的淘汰率,年复一年,在民间积压的举人队伍愈发庞大,难免有人心生怨言。雍正帝即位之初,边远省份的一些县令出缺后,部选官员要经过一套复杂漫长的程序。但地方县令又是极为重要的职位,不能长时间空缺,于是当时的例行办法是由督抚选其他吏员署理(代理)。雍正帝认为,这样选官体现的不是朝廷意志,谁能保证督抚们能做

    党员生活·中 2021年4期2021-06-28

  • 唐代科举进士行卷之风与社会影响
    主要流程,唐代的举子们在及第后,吏部铨选之前很多都会选择行卷以增加自己通过铨选的几率。省卷亦被称为“公卷”,是指在科举考试前举子将平时自认为优秀的作品写成卷轴投送到礼部以供参考,与行卷相比略带一些敷衍的性质;所谓行卷,就是应试的唐代举子在参加礼部组织的帖经、杂文、实务策三场考试之前,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之前送呈给当时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希望的一种手段。行卷才是考取进

    青年文学家 2021年33期2021-01-17

  • 北宋的一次“内卷”
    ,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中发生了一次著名的“内卷”。这一届主考官是文学大咖歐阳修,首席评卷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都是德高望重的专家与纯臣,公正与水平都是没问题的。但由于此次参加科举的举子整体质量太高,几乎人人都学问不俗,才华横溢,使得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甚至是惨烈。在其他年份科举中能独占鳌头的状元文章,拿到这一届,可能也就刚够及格线。而这一届能录为进士的举子,在其他年份或许可轻轻松松跻身前三甲,甚至状元及第也有可能。最能说明问题的是,文学大家苏洵就不幸成了这

    杂文月刊 2021年12期2021-01-06

  • 正德皇帝贪玩误殿试
    殿试开考。当应届举子们苦苦等待殿试时,正德皇帝从头年夏天就开启了南巡之旅,正在揚州温柔乡中乐不思归,哪里顾得上京城里候旨的举子们?待到圣驾回銮,已是次年正月,伸长脖子盼望经年的考生们却只等来了更为戏剧性的消息──正德帝回京后不久即驾崩,国葬期间万事俱休,何况区区科举乎?于是,他们一直苦等到嘉靖帝即位后,才踏着五月的槐花走进了这届延迟了一年零两个月的殿试考场。选自《民间传奇故事》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11期2020-11-23

  • 唐代旅馆诗中的举子形象
    ,其中出现了不少举子形象,大都是作者形象的自我塑造,他们借助诗歌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及情感起伏向世人展现出来。这一形象使唐诗中的人物形象类型丰富化,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社会认识价值。研究这一形象对了解唐代科举制度,体会唐代底层文人生活,探究唐诗写实风格有重要意义。关键词: 旅馆诗    举子    科举    人物形象    文学意义一、唐代旅馆诗及举子形象兴盛的原因今存唐诗中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旅馆诗,写作者的旅馆见闻感受。其中有一类重在写唐代举子的生活、心理。

    文教资料 2020年10期2020-09-24

  • 欧阳修不“识人” 用人要客观评价而非锱铢必较
    看试卷时发现一个举子模仿《尚书》的语调,故作高深:“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欧阳修猜测这一定是刘几写的,于是在试卷后续写了两句:秀才刺,试官刷。意思是举子的文辞出了毛病,试官就有权利把他刷掉。他还用红笔把试卷涂抹得红红的,然后让人把这张试卷贴到外面给举子们看。事后欧阳修得知,这张试卷果然是刘几的。刘几为此事忿忿不平,欧阳修却不以为然,认为自己是在整饬文风,他还觉得这样的举子根本算不得人才。渐渐地,他就把这件事给淡忘了。数年之后,欧阳修主持一次廷试。有一

    中外管理 2020年6期2020-06-30

  • 难以言尽的隐忍、期待与不甘
    活中酸甜苦辣对于举子来说正如同一扇又一扇“虚掩的门”(《虚掩的门》)被逐一推开,“生活的杂碎”(《逼近中年》)差不多也已经吞咽了七七八八,这组诗基本上都是书写、表现日常生活的场景、片段的,色调顯得比较黯淡。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一些诗人尝试通过书写日常生活的庸常、琐碎来拆解虚假的崇高和严肃,伴随着三十余年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实上成为最切肤的政治经济学,成为社会生活的最大公约数,诗歌当中的日常生活书写渐成大观。当然这股潮还可以剥离出许多不同的

    广西文学 2020年7期2020-06-29

  • 聪明的人让别人不尴尬
    ,他入京赶考时,举子们都千方百计地拜访名流,打通关系,但他却躲在旅店里读书,从不去托熟人拉关系,更不去巴结贿赂考官。当时的大文豪韩愈求贤若渴,来他府上拜见的举子们像走马灯似的。有一天,韩愈问学生皇甫湜:“牛僧孺托人了没有?”皇甫湜说:“牛僧孺恃才傲物,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韩愈说:“牛僧孺学识过人,又有如此风骨,正是栋梁之材,我不忍心让他埋没啊!”皇甫湜说:“可是,他不愿见您,难道您还屈尊见他?”韩愈笑道:“为国荐才,何谈委屈?你现在去旅店找他,让他明天早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7期2020-05-09

  • 聪明的人让别人不尴尬
    ,他入京赶考时,举子们都千方百计地拜访名流,打通关系,但他却躲在旅店里读书,从不去托熟人拉关系,更不去巴结贿赂考官。当时的大文豪韩愈求贤若渴,来他府上拜见的举子们像走马灯似的。有一天,韩愈问学生皇甫湜:“牛僧孺托人了没有?”皇甫湜说:“牛僧孺恃才傲物,他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韩愈说:“牛僧孺学识过人,又有如此风骨,正是栋梁之材,我不忍心让他埋没啊!”皇甫湜说:“可是,他不愿见您,难道您还屈尊见他?”韩愈笑道:“为国荐才,何谈委屈?你现在去旅店找他,让他明天

    故事会 2020年2期2020-02-04

  • 聪明的人让别人不尴尬
    ,他入京赶考时,举子们都千方百计地拜访名流,打通关系,但他却躲在旅店里读书,从不去托熟人拉关系,更不去巴结贿赂考官。当时的大文豪韩愈求贤若渴,来他府上拜见的举子们像走马灯似的。有一天,韩愈问学生皇甫湜:“牛僧孺托人了没有?”皇甫湜说:“牛僧孺恃才傲物,他不屑于做这样的事情。”韩愈说:“牛僧孺学识过人,又有如此风骨,正是栋梁之材,我不忍心让他埋没啊!”皇甫湜说:“可是,他不愿见您,难道您还屈尊见他?”韩愈笑道:“为国荐才,何谈委屈?你现在去旅店找他,让他明天

    矿山安全信息 2020年7期2020-01-04

  • 宋代举子赴考生活研究综述
    活史的重视,宋代举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注点。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关于学界对举子及其科考生活的研究相对碎片化,尚未出现系统专著,且多散见于相关论著当中。因此,本文拟厘清学界对宋代举子赴考生活问题的研究现状,以期促进本议题的继续展开与深入研究。如有遗漏和不当之处,恭请方家批评指正。一、对宋代举子赴考经费的研究(一)政府和社会补助研究对于举子来说,筹备赴考所需的费用是首要大事。各地举子奔赴北宋首都汴京或是南宋首都临安,这期间所需的交通、食宿、社交费用是一笔

    文化学刊 2019年9期2019-12-27

  • 两只竹筒震京城
    荫与徽州府的几名举子结伴而行,远赴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一路之上,其他几位举子都想高中状元,红袍加身光宗耀祖,只有王茂荫一直思考着如何趁这次科举的机会,把自己“纸钞货币”取代“真金白银”流通的主张上呈朝廷,造福于民。经过一个多月旅途劳顿,一行四人总算及时到达京城。为图吉利,另外三名举子不惜重金住进了距离考场一里地的“高升客栈”,王茂荫不想拂他们的意,也跟着入住了这家豪华客栈。几场考试下来,王茂荫自我感觉不错,但他没有沾沾自喜,学那些炫富的举子们出去四处游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9年12期2019-12-17

  • 两只竹筒震京城
    荫与徽州府的几名举子结伴而行,远赴京城参加三年一度的会试。一路之上,其他几位举子都想高中状元,红袍加身光宗耀祖,只有王茂荫一直思考着如何趁这次科举的机会,把自己“纸钞货币”取代“真金白银”流通的主张上呈朝廷,造福于民。经过一个多月旅途劳顿,一行四人总算及时到达京城。为图吉利,另外三名举子不惜重金住进了距离考场一里地的“高升客栈”,王茂荫不想拂他们的意,也跟着入住了这家豪华客栈。几场考试下来,王茂荫自我感觉不错,但他没有沾沾自喜,学那些炫富的举子们出去四处游

    民间故事选刊 2019年23期2019-12-16

  • 宋代的“儿童福利院”
    所”“慈幼局”“举子仓”或“慈幼庄”“婴儿局”等等,“慈幼局”在理宗淳佑九年(1249年)之后被制度化,成为朝廷的一项法定职责。笔者认为,南朝梁武帝时期设立的“孤独园”,使“孤幼有归”,应为历史最早的福利院,只不过是收养“单老孤稚”并举,未专门明确单设“慈幼”而已。北宋时期,百姓由于丁税繁重,生活贫困,民间生子不举,溺婴和弃婴现象十分严重。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京东提刑韩宗彦上书朝廷,请求“凡下户有怀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赐之粟。”南宋绍兴八年(113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7期2018-10-16

  • 金香炉的传说及其警示
    ,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就在寺内借宿了一夜。第二天上路后,发现不慎带出了寺内的一根铺草。于是举子急忙返回寺里,专程送还。举子“寸草不沾”,真乃君子也!住持深受感动,佩服至极,遂邀请举子到后院设斋招待。为了表示敬佩之情,秘密让举子一饱眼福,看了一把金香炉。是夜,举子又在寺内住下。翌日清晨,老和尚备下饭菜,去请举子用饭,不料已人走屋空。情知大事不妙,急忙跑去看金香炉,金香炉早已不翼而飞……金香炉的故事是否真实,这里无须去究。但它却留下了一个警人

    清风 2018年9期2018-10-16

  • 寸草与黄金
    ,一位进京赶考的举子路过此地,天色已晚,就在寺内借宿了一夜。第二天上路后,发现不慎带出了寺内的一根铺草,于是举子急忙返回寺里,专程送还。举子“寸草不沾”,真真君子也!住持和尚深受感动,佩服至极,遂邀请到后院设斋招待。为了表示敬佩之情,秘密让举子一饱眼福,看了一把金香炉。是夜,举子又在寺内住下。翌日清晨,老和尚备下饭菜,去请举子用饭,不料已人走屋空,情知大事不妙,急忙跑去看金香炉,金香炉早已不翼而飞……金香炉的故事是否真实,这里不必去究。但它却留下了一个警人

    检察风云 2018年11期2018-07-05

  • “焚券”和“典当”
    位进京参加会试的举子,很欣赏梅巧玲的表演,不但每场演出必到,而且常与梅巧玲研究、探讨表演中的台词、音韵,使梅巧玲受益匪浅。这位举子家境贫寒,经常靠典当衣物来度日和看戏。梅巧玲知道后决心帮助他,便趁着举子不在,去他的住处搜索当票。他的家人不知道其原因,就和梅巧玲争吵起来。梅巧玲说明了心意,使其家人钦佩不已,然后去当铺赎回衣物,又留下了200两银子,并劝说这位举子不要因为看戏而荒废学业,举子深为感动,遂发奋读书,不想刚刚在会试中被录取为探花,便不幸得病去世。梅

    老年世界 2018年10期2018-03-27

  • 打不过就跑
    经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对不上下联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想必是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且敢于说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7年21期2017-06-23

  • 唐代行卷的仪礼与过程研究
    》两文已经对唐代举子行卷中作品的创作、卷轴制作和投谒对象的选择进行了深入探讨⑤《科举学论丛》,2014年第2 辑,第1-8页;《中国考试研究》,2015年第3期,第52-56页。。本篇重点对举子投谒的卷轴、启、刺和币等物品进行考释和说明,并对相关的仪礼和具体问题进行说明,以期复原唐代举子行卷的具体过程和仪礼,探讨举子行卷的效果及其与科举考试的关联。一、行卷仪礼与过程唐代举子在选择好行卷对象之后,便投献卷轴。举人行卷遵照一定仪礼程序进行,整个过程大致分为请见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4-13

  • 王尔烈应答联
    烈到江南任主考。举子们听说他是北方人,大为不满,认为北方人出不出好的考题。有人在王尔烈的驿馆门旁贴出了“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這个上联。意思是,江南处处山明水秀,人杰地灵,是人才荟萃之地,要他注意不要埋没人才。王尔烈看了,不慌不忙地写出了“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的下联。孔子是山东人,属于北方。“一天一地”,气势不凡,范围比“千山千水”更广。孔子是万世师表,多少才子也抵不过一个圣人。“塞北”的“一圣人”,压倒了“江南”的“千才子”,于是,举子们只好低头认输,再也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小学版 2016年48期2017-03-06

  • 遵义举子“公车上书”
    遵义举子“公车上书”杨兆鳞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4月派李鸿章赴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反对。康有为联合在北京会试的1300多举人联名上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3项主张,史称“公车上书”。最后签名的有603人,贵州省有95人,其中遵义有15人。遵义县有杨兆麟、谢承琏、张致安、吴懋卿4人参与。杨兆麟(1871-1919),字次典,别名锡谟,遵义县牛蹄场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再次上京应考

    遵义 2016年13期2016-07-18

  • 宋朝也有生育政策
    司和土大夫成立“举子仓”或“举子钱库”,类似今天的公益基金会。“举子仓”的资金来源如下:一为没官司田产的租息;二为常平仓的拨款;三为民间富人的捐献。赈济标准通常是贫困产妇每产一胎,给米一石。因“举子仓”主要靠地方士绅的捐助,故“举子仓”主持者多为地方士绅,地方政府一般只担负监管责任。也就是说,收支、监管两条线管理。如荆湖南路桂阳军的“举子仓”,由桂阳军委派一员司法官、下属各县委派县丞或主簿,分别担任整个军、县“举子仓”的监管官。同时,州郡政府与各乡“举子

    中老年健康 2016年6期2016-06-30

  • 宋朝的养娃福利
    官和士大夫成立“举子仓”或“举子钱库”,类似今天的公益基金会。“举子仓”的资金来源如下:一为没官田产的租息;二为常平仓的拨款;三为民间富人的捐献。赈济标准通常是贫困产妇每产一胎,给米一石。因“举子仓”主要靠地方士绅的捐助,故“举子仓”主持者多为地方士绅,地方政府一般只担负监管责任。也就是说,收支、监管两条线管理。宋朝通过政府财政和公益基金的双重努力,将国家与社会力量集中整合,减轻了贫民生育的负担。这种社会抚养福利,反上梁山的好汉们享受不到,难怪他们不生。

    北方人 2016年13期2016-06-28

  • 宋朝的养娃福利
    官和士大夫成立“举子仓”或“举子钱库”,类似今天的公益基金会。“举子仓”的资金来源如下:一为没官田产的租息;二为常平仓的拨款;三为民间富人的捐献。赈济标准通常是贫困产妇每产一胎,给米一石。因“举子仓”主要靠地方士绅的捐助,故“举子仓”主持者多为地方士绅,地方政府一般只担负监管责任。也就是说,收支、监管两条线管理。宋朝通过政府财政和公益基金的双重努力,将国家与社会力量集中整合,减轻了贫民生育的负担。这种社会抚养福利,反上梁山的好汉们享受不到,难怪他们不生。

    北方人 2016年7期2016-05-14

  • 宋朝的养娃福利
    官和士大夫成立“举子仓”或“举子钱库”,类似今天的公益基金会。“举子仓”的资金来源如下:一为没官田产的租息;二为常平仓的拨款;三为民间富人的捐献。赈济标准通常是贫困产妇每产一胎,给米一石。因“举子仓”主要靠地方士绅的捐助,故“举子仓”主持者多为地方士绅,地方政府一般只担负监管责任。也就是说,收支、监管两条线管理。宋朝通过政府财政和公益基金的双重努力,将国家与社会力量集中整合,减轻了贫民生育的负担。这种社会抚养福利,反上梁山的好汉们享受不到,难怪他们不生。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3期2016-04-25

  • 唐诗“杏花”意象与举子的科场心态
    诗“杏花”意象与举子的科场心态○余 俊杏花因其开放时节与唐代科举放榜时间及放榜后一系列庆祝活动时间重合,与科举士子有了牵扯不断的联系,及第者见到了杏花,杏花成了美好的象征,落第者见了杏花,只能平添愁绪。杏花在及第者和落第者心中遗留的情绪或情感便称之为举子的杏花情结。杏花 唐代科举 及第举子 落第举子杏花开放于农历二月,每至花期,一枝繁花,满树氤氲,给春天增添了妩媚的气息,因而杏花便成为了春天的象征。自唐中后期科举制度的全面盛行,杏花因其开放的时间与科举放榜

    现代语文 2016年13期2016-03-03

  • 放弃是另一种成功
    经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很快看出了其中的难度,知难而退,敢于说放弃,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可能的事情上,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放弃是一种收获。有位大学教授因要研究禅学,故此特地向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先是以礼相待,却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這

    做人与处世 2015年10期2015-09-10

  • “吃亏”同仁堂
    逢朝廷会试,各地举子络绎不绝地来到京城。他们聚集在前门内外的旅馆里,一边休息一边跃跃欲试地等待考期的到来。这时,同仁堂便在各主要路口设置带有“乐”字的大红灯笼,做路灯照明用。各地举子只要走到十字路口,便自然会想起同仁堂。同仁堂还给来自各地的每位举子送上一盏带有“乐”字的小灯笼,供夜晚走路照明用。同时同仁堂还给每位举子免费送上一剂平安药,预防水土不服,以免因病而误了考试。这样人们一见提有“乐”字小红灯笼的人,便知道是应试的举子,同时也想到了同仁堂。各地的举子

    前线 2015年12期2015-05-14

  • 唐代寺僧和举子之间的互动略论
    的背景下,寺僧和举子之间的交流与前代相比也更加频繁密切,交流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涉及学术、宗教、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儒释交游作为唐代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常态,前辈学者早有论及。本文主要探讨唐代寺僧与举子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当之处,祈请方家指正。一 寺僧和举子之间相互提携唐代儒释交游是魏晋南北朝以来儒释交游的继续和发展。但是,随着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和举子阶层的出现,这种交游又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在唐代社会中,举子和寺僧都处于多层次的社会群体之中,他们的文化水平高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4-03

  • 雍乾时期明通榜小议
    度保障,更对下第举子予以照顾,以体现皇帝兴儒学、重文教、作育英才的态度。尤其雍乾时期采取种种措施额外开恩增加下第举子的录取名额,无疑为下第举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出路。其中明通榜,就是针对落第举子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体现了清代科举制度上的灵活性,更为清王朝网罗人才提供了保证。一、明通榜定义及推行原因(一)明通榜定义《辞海》是这样定义明通榜:“清雍正乾隆间,在会试落卷内选文理明通的举人补授出缺的学官,因于正榜外续出一榜,名为明通榜。乾隆五十五年后停止。” [1]其概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3-29

  • “江山代有人才出”——访画家欧阳举子
    ”——访画家欧阳举子文/任佳溪举子,姓欧阳, 号义禅,1963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安徽萧县人士,擅长国画人物,兼涉及花鸟、山水,草书,艺术世家。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班张江舟工作画家,中国国家画院张江舟老师工作室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扇子艺术学会理事,中国萧龙士艺术馆名誉馆长,中国北京人民艺术画廊艺术总监,京津徽书画院副秘书长。欧阳举子先生在绘画领域的成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1984年开始发表连环画作品《山野人》,多幅作品在国内、国际美展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6期2015-02-20

  • 唐代行卷过程研究(二) ——投谒对象的选择
    占鹏 金滢坤唐代举子在行卷之前选择投献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地域因素,京畿地区由于公卿、名公聚集,是举子行卷的首选,在此行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文场领袖、文宗是举子投献的重要目标,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皆以引接后学为务”,荐拔后学无数,有“韩门弟子”的典故。三是,在中晚唐牛李党争背景下,牛党与进士朋甲相结合,举子也将牛党党魁和依附牛党外围的朋甲“朋头”作为投献的重要对象。四是,刺史、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及其僚佐是举子主要的行卷对

    中国考试 2015年3期2015-01-30

  • 从唐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归家的心理困境
    代落第文学看落第举子归家的心理困境□滕 云(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广西 桂林 541001)在唐代的科举热潮中,及第者一举成名天下知,返归故里荣己荣亲荣乡国。举而不第者,却要遭遇榜前痛入骨髓的失意伤心,进取无门的绝望无奈,无颜归家的羞愧难当。唐代落第文学,记录了落第举子欲归不得、归而难安的心理困境。他们难过、思亲却不敢轻易回家,一旦踏上归途却又备受自卑羞惭心态的折磨,回到家里更有可能会陷于难堪、心痛的境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在经历落第的打击和磨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2014-03-12

  • 打不过就跑
    一次,乾隆皇帝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其他举子还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钦点那个答不上来的举子为状元。这是因为,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放弃的考生思维很敏捷,很快看出了应对的难度,而敢于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白白浪费时间。“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故事林 2013年13期2013-05-14

  • 论唐代行卷的社会风尚
    行卷,就是应试的举子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在社会上、政治上和文坛上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即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从而增加自己及第希望的一种手段。”“今传行卷故事见于唐人小说、杂记的,绝大多数出于中、晚唐。但这种风尚的兴趣则必然在永隆二年进士加试杂文成为制度以后,安史之乱以前。”[1]3-31(一)不糊名的制度行卷风气的形成首先和唐代科举考试不糊名的制度有关。糊名就是在试卷上糊住或遮住考生的姓名等信息,类似于现在的试卷采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3-28

  • 五代宋初行卷风气考论
    方官员、名士都是举子们行卷的对象;从五代到宋初,行卷的流程经历了一定的变化。在行卷过程中,举子必须注意在名刺、见面、着装等方面的讲究;举子们的行卷多以卷轴装为主,且奉行“少而精”的行卷策略。五代宋初行卷风气日本学者高津孝的《宋初行卷考》对宋初行卷的一般流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证。在探讨有关“延誉”的问题时,文章以李昉、安德裕、徐铉等先达为例,指出他们的称誉是举子及第与否的重要因素。高氏还指出:在宋初,先达们所形成的集团便是文坛。上述对行卷形式的探讨,主要依据

    华中学术 2012年1期2012-10-30

  • 施耐庵相面
    ,有个进京赶考的举子走了进来,看到这热闹的场面,就认定施耐庵是个算卦先生,心想图个吉利,便高声叫道:“诸位且退,让我先相能否金榜题名?说的好,本公子重重有赏!”施耐庵见此情景,便想捉弄一下这位高傲的举子,于是就问道:“请问这位公子是文举还是武举?”举子问:“文举怎样,武举又怎样?”施耐庵答道:“观你气色人品,这次赶考,我看会是‘文如智多星下凡,武似玉麒麟降生。”举子听后面露喜色,谁知众人却哄堂大笑。举子一愣,细细琢磨了半天,垂头丧气地离去了。原来,施耐庵两

    作文周刊·小学六年级版 2011年11期2011-09-27

  • 从行卷作品之文体选择看晚唐举子求第心态
    之文体选择看晚唐举子求第心态⊙徐乐军[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 510507]晚唐举子为求一第多方干谒行卷,对行卷作品之文体选择是其求第心态的理性反映。一般来说,诗、赋、文是举子行卷重点选择的文体,创作成就高者往往能在求第和仕进过程中占得先机;小说作为行卷文体的可能性很小;词和变文则在行卷者考虑之外。行卷 文体 举子 求第心态晚唐举子科举难度加大,竞争之激烈为有唐一朝最剧时期。为了谋求一第,举子们干谒活动日趋频繁,手段花样迭出。攀附权贵、沽名钓誉者比

    名作欣赏 2011年2期2011-08-15

  • 宋朝状元,最先交卷者赢
    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得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年)那场科考结束后,新录取的进士到讲武殿向皇帝谢恩,在面对面的交流中,宋太祖发现武济川、刘睿等人学识浅薄、答非所问,而武济川恰好是主考官的同乡,这让宋太祖很不高兴。后来,又

    知识窗 2011年11期2011-05-14

  • 杏花开与槐花落 愁去愁来过几年——论唐代落第举子的槐杏情结
    一次次将绝大多数举子的登科梦想击得粉碎,让他们遭遇到了落第甚至白首无成的尴尬与辛酸。从唐代的落第诗中,即可一窥落第者被科场利刃所穿刺的不幸心灵,察觉他们在这一特定情境中滋生出的某些异于常人的情感特征,如他们在焦虑、怨愤、无奈的煎熬和挣扎中滋生的槐杏情结即是一显例。槐与杏,本是大自然中的两种树木。但在唐代举子的眼中,它们被赋予了丰富的内容。由于槐树与杏树开花的时间分别与唐代科举考试解送与杏园放榜的时间相吻合,人们便把槐花与杏花同唐代的科举考试扯上了千丝万缕的

    名作欣赏 2010年14期2010-08-15

  • 打不过就跑
    一次,乾隆皇帝给举子们出了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其他举子还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钦点那个答不上来的举子为状元。这是因为,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放弃的考生思维很敏捷,很快看出了应对的难度,而敢于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白白浪费时间。“童话大王”郑渊洁也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竞争,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

    幸福·悦读 2009年8期2009-12-01

  • 打不过就跑
    经在殿试的时候给举子们出了一个上联“烟锁池塘柳”,要求对下联。一个举子想了一下就直接回答说对不上来,另外的举子们还都在苦思冥想时,乾隆就直接点了那个回答说对不上的举子为状元。因为这个上联的五个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几乎可以说是绝对,第一个说放弃的考生肯定思维敏捷,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难度,而敢于说放弃,又说明他有自知之明,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上。“童话大王”郑渊洁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才能区,除非他是白痴,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

    感悟 2009年9期2009-11-20

  • 论唐代举子的科考消费
    刘琴丽摘要:唐代举子出门应考,其科考消费内容大体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两大类。通过这些消费内容,可以看到其典型的消费特色:注重消费的品味和结构,通过消费某些特殊物品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追逐消费时尚,典当和赊欠消费现象突出等特色。关键词:唐代;举子;科考消费;消费特色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9)06-0062-06“任何消费都不是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文化的活动,烙上了文化的印记”。因此,从深层次来看待唐代

    江汉论坛 2009年6期2009-08-26

  • 白狐
    榜首。书生被一帮举子们簇拥着,踏上京城的万花楼。举子们要在美酒美人丝竹声里,宣泄他们心中的快乐。有人领过一女子。举子们嚷,不行,换一个!又领过一女子。举子们还是嚷,不行,换一个!后来,那人说,那只有请白牡丹白姑娘了。一阵衣裙窸窣响,一个一袭白衣的女子双眸流风站在了举子们面前。举子们张圆了嘴,后来,异口同声说了声“好”。席间一下觥筹交错,喧嚣了起来。书生与白衣女子四目相遇,一瞬间,都愣了。书生心里一颤,一下想起一个人。但白衣女子只是一愣,就和一桌男人喝酒调笑

    小小说大世界 2009年5期2009-06-04

  • 爱抬杠
    下起了雨,这二位举子见景生情,便你一句我一句地对起诗来。李举人看着前面的马说:“风吹马尾千条线。”王举人四下看看说:“雨落沙滩万点坑。”吟罢二人兴奋地说好诗,对得好。可巧张大嘴外出拾粪赶上下雨,在桥头避雨,听到二人吟诗,就问:“你们俩刚才说的这叫啥?”。二举子说:“我们在做诗。”张大嘴说:“你们两人做的是诗吗?我看是没眼的牵着盲人过河——瞎扯!”二位举人不干了,跳下马来喝道:“你怎么骂人呢?”张大嘴说:“我怎么骂人了?”冲着李举人道:“你说风吹马尾千条线,

    辽河 2009年4期2009-06-03

  • 主考
    南科考,因应试的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顶了回去。乾隆又命王尔烈到江南主考。举子听说主考官是个北方人,想奚落他,居然在王尔烈的馆驿门旁贴出一个上联:“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王尔烈提笔续写下联:“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塞北”这里指代北方;圣人指孔子,他是山东人,属于北方。众举子不由赞叹:多少才子也抵不过一个圣人啊! 一个举子躬身问道:“王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师大名?” 王尔烈笑道:“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08年3期2008-03-18

  • 压倒三江王尔烈
    因江南应试的学院举子都是当地名士,一连换了几个主考官,都被举子一个个给顶了回来。乾隆皇帝想起了王尔烈,派他乘坐八抬大轿到江南主考。听说主考是北方人,有人便奚落说:“北方人还会出什么考题?至多出个‘学而时习之。”这些话传到王尔烈的耳朵里,他并不介意。他按规定,出了三个考题,竟然都是“学而时习之”,要求每篇文章不得重复。各有新意,不落俗套。考题如此浅显,要求如此之高,一下子把考生们都难住了。这时王尔烈自己以“学而时习之”为题也连做了三篇文章,贴在考场门前,考生

    满族文学 2007年3期2007-07-23

  • 有趣的哑谜等
    东升从前,有几名举子同路进京赶考。长途跋涉,口干舌燥,恰巧遇到一片果林,就想买几个果子解渴。这时,从果林中走出一位老农,举子们上前说明来意,老农笑着说:“吃我的果子得猜我的字谜。若猜中,任吃任拿;若不中,就请打道回府。”“猜个字谜,这有何难?请快快出谜我们猜。”举子们个个精神大振,跃跃欲试。老农不慌不忙地说:“两个‘不字颠倒颠,两个‘八字紧相连,两个‘人字不相见,一个‘十字站中间。”举子们听罢,沉思了半天,但都抓耳挠腮,答不上来。这时一牧童走来,听罢谜面,

    知识窗 2000年11期2000-03-28

  • 无名士取名不忌官
    ,阅卷中看到一个举子也名叫“梦阳”,不禁恼火起来。在封建社会,不独臣名不可与君同,子名不可与父同,就是无名之士的名字,也应该避讳有名之士的名字。更何况一个举子,竟敢不避讳主考的名字!李梦阳想嘲弄一下这位“大不敬”的举子,就把他唤到面前,出了个上联进行刁难: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谁知举子听了,不但无畏惧和惭愧之色,反而落落大方地对道: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李梦阳毕竟是位有识之士,听了这个妙句,他倒高兴起来,录取了这个有才有识有胆的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84年8期198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