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绵宝宝的真相

2018-07-06 11:07
奥秘(创新大赛) 2018年4期
关键词:水沟小孔海绵

满脸小孔,四四方方,露出两颗大牙齿的海绵宝宝是美国动画片《海绵宝宝》里的主人公,海绵宝宝和它那只会喵喵叫的宠物蜗牛,一起住在比奇堡海滩深海处的一颗大菠萝里。它喜欢捕捉水母,职业是蟹堡王的头号厨师。海绵宝宝天真乐观,充满善意,幼稚可爱,似乎从来没有什么烦恼,每天乐呵呵的。

说到海绵宝宝,喜欢它的人可不少哦!不过,你知道海绵宝宝的真面目吗?以及它们家族的真实情况吗?想必会令你目瞪口呆!

海绵是动物

海绵是非常古老的多细胞动物,起源可追溯到5.8亿年前的寒武纪前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在贵州发现了距今6亿年的贵州始杯海绵化石,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海绵化石。

海绵不含组织和器官系统。它们结构简单,体壁由内外两层含扁平细胞的薄层和中间的中胶层组成,任你撕扯也感觉不到任何疼痛。它们的身体没有固定的形态,身体中央由一中空的中央腔构成,体壁上有许多小孔,在分类上被归为多孔动物门。现生的多孔动物门共分为4纲:钙质海绵纲、六放海绵纲、寻常海绵纲和同骨海绵纲。

多孔动物门与扁盘动物门一起构成动物界系统演化树上最先分离的一支——侧生动物亚界。这一亚界在胚胎发育阶段的原肠胚形成过程中发生了逆转现象——动物极细胞向植物极细胞陷入,与大多数真后生动物的原肠胚发育相反。

贵州始杯海绵

海绵彩色扫描电子显微摄影

超级大家族

没有人能确定海洋中到底有多少种海绵,因为新种类总是层出不穷地出现。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超级庞大的家族,目前登记在册的就有近万种,约占所有海洋生物的十五分之一。淡水中、沙滩上、浅水区温暖的海域里都能发现它们的身影。事实上,在不同深度的海洋里都能发现海绵的身影!

在海绵中,体型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跟一粒芝麻一样小!不过,无论它们体型是大是小,居住在什么地方,它们都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没有头,没有四肢,没有躯干,没有神经,也没有器官。

海绵不都是方方正正

如果你以为所有的海绵都像海绵宝宝一样,长得方方正正,那你就大错特错啦!要知道,海绵一向以多变而闻名于海洋动物界。

它们颜色多变,模样各异,有灰黄、黑、大红、鲜绿、褐黄、乳白、紫等各种颜色;模样更是奇怪,有的固定在珊瑚或甲壳上,长得也像珊瑚或甲壳;有的像一串串红灯笼;有的像管子,有的像扇子,有的干脆就像花瓶和杯子。

有些海绵真凶猛

不是所有的海绵都像海绵 宝宝一样可爱,它们中也有一些天性凶猛的家伙。比如,生活在夏威夷海域里的火海绵,为了保护自己不被鱼、海龟等动物吞食,进化出了一种大本事——能够分泌毒液。谁要是不小心碰到了它,保准会疼上几个小时。

一般的海绵多以海水中的细菌、硅藻、原生动物或动植物碎屑为食。但在澳大利亚的深海中却生活着一种食肉海绵!这家伙体长2米,拥有一个漏斗一样的“嘴”,模样看上去活像饼干上的菱格,一旦有鱼或其他生物在它旁边游过并触动它,它会立即出动“大嘴”,将猎物捕获并包围起来,美餐一顿。

欢迎大家一起住

和海绵宝宝一样,在现实生活中,海绵也喜欢热闹。它总是邀请成千上万种生物和它一起生活。有的海绵很喜欢和沙蟹在一起,它们附在沙蟹的腿或壳上,跟着沙蟹游遍海底世界 ;而沙蟹呢,也不吃亏,背着这些海绵就像穿上了厚铠甲,帮助它抵御敌人。

此外,牡蛎和峨螺也很欢迎有些海绵在自己壳上安家落户,因为海绵身上能分泌难闻的气味,帮助它们吓退敌害。有些动物尤其喜爱海绵,喜爱到宁愿老死在里面。

呆在原地吃吃吃

海绵与海鞘、藤壶等海洋生物一样,只有在很短的幼年时期能够在水中随波逐流、自由生活,成年后它们便将身体固着于其它物体上终生不再移动。这类生物也被统称为固着生物。虽然不能走动,但丝毫不影响海绵吃东西。它们身体上分布着密密 麻麻的小孔,小的是入水孔,大的是出水孔。它们通过振动体壁上的鞭毛,让海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身体的小孔内,水中的碎屑、藻类等营养物质被体壁上的领鞭毛细胞捕捉吞噬,剩下的海水再通过出水口流出体外。水沟系是多孔动物特有的结构,海绵的摄食、呼吸、排泄等活动都是通过水沟系完成的。

原始的海绵种类如白枝海绵属的水沟系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单沟型结构,水流从海绵身体上的小孔流入身体后便直接进入中央腔。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许多海绵通过增加体壁的褶皱、增加细胞数量及分布面积,形成了双沟型或复沟型的体壁结构,这样可以增加海绵利用水流进行摄食、代谢等活动的效率。不过,也有像肉食海绵这样比较格涩的、不具备水沟系的类群,它们主要分布于深海,主要依靠身体表面分泌的黏液和棘刺捕食小型甲壳动物。

惊人的再生能力

号称“再生之王”的海绵,重新生长失去的身体部分的能力非常惊人,断开的一小块海绵能长出新的海绵。

有些淡水海绵遇到恶劣环境,比如水流量大大减少的时候,会萎缩到只剩下几个细胞。然而,一旦适宜的环境来临,它们又会重新长成一个新的海绵!

古希腊时期,人们不但知道海绵拥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还能加以利用。他们常常把海绵分切成几块,当成种子一样,放到海水中,等到它们各自长成了完整的海绵,再进行收获,把它们做成清洗身体用的海绵,这种海绵也叫“浴海绵”。

猜你喜欢
水沟小孔海绵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树下光斑寻常见小孔成像释成因
竖琴海绵
掉进水沟
小蚂蚁过水沟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巧用小孔成像和万有引力定律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
你能跨过那条水沟吗
救命的小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