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状及对策

2018-07-09 12:52周智娟
科技风 2018年30期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摘要:广西浦北县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自2015年以来积极实施“电商精准扶贫”行动,致力于探索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有效路子。笔者对浦北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及调研,通过文献查阅及个人思考,尝试对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现状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广西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1 广西浦北县简介

浦北县位于广西南部,地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整个县境紧挨大西南出海通道的南端,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全县面积2521平方公里,辖17个镇(街道)办273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93万。浦北县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冬短夏长,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目前全县已发展建成粮食、水果等九大农业商品基地,其中香蕉、荔枝、龙眼等水果种植面积60多万亩。

2 浦北县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现状

(1)政府重视电商扶贫,自从2013年11月习主席首次提出的“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概念以来,“互联网+脱贫”电商精准扶贫工程成为广西浦北县农村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浦北县政府积极探索“电商+产业”扶贫的新模式,大胆推出电子商务农村综合示范工程,致力于拓宽贫困地区特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和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渠道。结合本地的现有条件和特点,浦北县政府探索出一套“党支部+电商+农户”新模式,选出10个县级重点电商扶贫示范点,5个县级扶贫示范基地,通过设立党建辅导员,面对面地向贫困户教授电脑技术与网络运用技能,帮助农民通过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销售,并点对点的为贫困户提供电商技术维护和服务。

(2)电商精准扶贫建设情况。浦北县政府2015年建立电子商务产业园,2016年12月完成建立。园内配套建成2个县级服务中心,211个村级服务点,村级覆盖率达到92%,贫困村覆盖率100%;建成2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3个镇级二级物流站,13个镇级电商服务站;其电商物流及电商服务达到镇级覆盖率87%,辅助100%村级电商服务点为村民提供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服务,实现2天内完成从县级物流仓储中心到村级物流网点。开发本地农产品特色产业建设4家,完成农产品品牌培育、策划和设计32个上行农产品单品;开展各类农村电商知识培训班36期11260人次。具不完全统计,自浦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正式开园运营,电商企业孵化基地引入入驻企业56家,共带动了2千多名农村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

(3)电商精准扶贫工程的效果。为了深入了解浦北县电商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情况,笔者采取抽样调查法,针对浦北县良田村的村民进行调查,调查村民对电商精准扶贫的认可程度,大部分的村民认为:电商精准扶贫工程的推广对他们的生活水平起到了有效的改善;提出村里电商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还需完善;同时提出希望进一步完善农村电商法律保障措施;但因地处农村,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网络信息知识普及,仍有一部分村民较少或者没有使用过电商平台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但总的来说,在浦北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截止2017年,浦北县电子商务精准扶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共建成县、镇、村电商服务站点566个;带动农村大学生青年、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25670人;实现贫困户开展网络销售人数561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8587万元。

3 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1)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单一。目前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模式和全国大部分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相同,主要还是通过单一的电商产业园区形式推进。没有形成一套浦北縣本土特色化、系统化的电商精准扶贫发展模式。

(2)农产品品牌管理乏力。浦北农村电商精准扶贫主要以农业扶贫为主,以“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为扶贫方针,采取以奖代补、专项补助等多种激励措施,大力发展贫困村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但其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方面,主要以个体为主,规模分散,各自为政,没有实行以县为单位的“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和推进机制,缺乏全县农产品管理统一标准,造成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强,农产品销售乏力。

(3)电商专业人才缺乏。人口文化程度低、电商人才资源缺乏是制约浦北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浦北县农村人口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且老龄化人口偏多,对电子商务根本没有深入的不了解,无法完全实现“电商+农户”的新型营销模式,更谈不上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所以,要深入推进浦北县的精准扶贫,还需大力培养懂电子商务、会电商经营、善电商管理的本地人才。

4 对广西浦北县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几点思考

(1)明确精准扶贫的定位。浦北县应该深入发掘本地农村发展特点和本土化特色资源,对特色资源分析并整合,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打造个性化特色产业,并通过“互联网“模式,形成一套“特色资源——特色产业——量身定做——精准扶贫”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农产品“精准扶贫”模式。

(2)推进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化经营。农村精准扶贫需紧抓农产品生产和农产品的质量。因此浦北县需重点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管理,健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条,做好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着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品牌打造及品牌宣传,打造出浦北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从而提高“电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知名度,进而推进浦北“电商+产业”扶贫工程的实现。

(3)着力农村电商人才的教育培训。浦北县政府采取“一部农民先富起来,以带动其他农民,使全县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的观点”,设立专项资金对本地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负责人等免费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同时,也可以整合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等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电商知识培训,大力引进电商企业、电商人才、管理机构和中介组织,系统地、规模地发展电商产业服务组织。

5 结语

作者在农村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方面涉猎不深,通过对浦北县实地考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但水平有限,还请多多指正。

参考文献:

[1]谢日红,占紫娟.农村电商精准扶贫发展现状及其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8(03):89.

[2]余雪源,杨媛,张莹.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电商发展创新研究[J].农业经济,2018(04):129131.

[3]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作者简介:周智娟(1977),女,广西桂林人,讲师,经济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电商精准扶贫
高职电商培养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的探析
产业链视角下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研究
激活农村电商生态,创新农村综合服务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