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8-07-09 12:52顾欣党梦溪任小菲
科技风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新常态创新创业大学生

顾欣 党梦溪 任小菲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积极完善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社会新常态的背景,并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及模式,指出当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创新创业

一、经济“新常态”的产生及特征

经济“新常态”,即为经济发展的阶段、发展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内关注“新常态”最早从2014年5月开始,习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到,中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保持正常心态。[1]

同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APEC领导人峰会上第一次阐述了“新常态”的特点。“一个是从高速增长,转型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模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

具体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培养创新创业品质、培训创新创业基础技能和提高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品质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自觉地、能动地参与创新设计与创业发展。创新创业基础技能的提高需要学生积极学习理论知识,包括管理类知识、法律类知识、管理类知识、金融知识等。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勇于实践,大胆进行创业实践活动或参加创新创业竞赛。[3]

(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模式

在当今的时代条件下,社会更需要有求知欲、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借鉴MIT的经典“三螺旋”模式,结合我国“新常态”要求,目前最理想的培养模式是政府扶持、高校培养、企业实践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模式。[5]高校通过过建立跨学科知识共享平台,让知识与政府、企业共享,加快知识转化为产业,也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创新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三、新常态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现状

2002年,教育部开始了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在国家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的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建设现状有以下四个特征。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逐渐丰富。在国家引导和政策支持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发展。目前各高校开设的课程体系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训练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在高校得到广泛普及。其二,创新课程多以融入式为主,但仍欠缺创新创业专业人才培养。其三,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逐步创新,实践性逐步提升。

(2)创业教育实践载体系统化。创业教育有着明显的实践特性,通过实践学生一面可以将理论结合于实践,另一方面是也为未来的创业事业积攒经验,因此在创业教育中的实践载体的选择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实践载体系统化程度逐渐提高。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以赛促训”的原则,形成科学完善的学生科技竞赛树,。另一方面将研究课题、学科竞赛、创业实训模拟等整合为创业实践项目平台(基地),为学生自主探索、创新学习、交流互动提供发展平台与资源。

(3)指导队伍日趋职业化、专业化。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趋势明显,教师队伍的质量逐渐提升、结构日趋合理,呈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中专业技术专职教师、学生工作兼职教师以及成功企业家创业导师多元化的队伍结构。

(4)创业实践教育资金投入不断加大。教育资金的持续投入是进行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创业资金、创业基金的筹集和使用,形成规范的资助体系,让学生的创新、创业想法得到鼓励和保护,是创业教育的直接要求。近年来,各个高校均积极整合多方资源,加大力度提高向创业教育投入资金的比率。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瓶颈问题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内部组成要素发展不平衡。从整体上看,高校中普遍存在创业学科发展缓慢、师资队伍匮乏、创业课程不够系统化本土创业教材不足、实践教育平台不规范、创业教育资金少、创业文化氛围不浓等诸多问题。从单个高校来看,呈现某个要素发展较强,其他要素相对薄弱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某些学校重视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而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内部仍没有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一位,单纯的督促学生参赛的速成方法缺少了学生逆向思考、创新思维、逻辑思想等能力的训练培养,制约了其持续发展能力,不是一种长效的培养机制。[6]如果将这些要素的整体水平统一,有共同的发展势头,才有将各要素发挥协同作用的基础和条件,能将各要素的价值最大化。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部分联系薄弱。在培育好高校内部创业要素的基础上,还需要发挥各要素间的协同作用,才能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内部各要素较为独立,创业教育工作仅限于学校的某个部门或某个学院负责。只有积极组建专业性、跨学科型、企业型创业师资队伍,才能促进创业学科、创业课程以及创业教材相互促进发展。

(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内部与外部联系薄弱。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举措以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企业转型发展需求迫切,社会上创业活动和创业组织也十分活跃,这些大环境对于高校而言是非常宝贵的创业教育资源,是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和获取创业资源的机遇。然而,当前高校与国家、社会和企业之间缺乏开放的联系和互动,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支持要素与外部支持要素之间还没有完全打通路径,没有实现资源共享、人才流动、技术对接等良性互动。

四、为适应新常态,改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对策

(一)明确目标,更新观念

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在高校教育教学的从始至终。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归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中,建立长期培养机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不看重功利性因素,不妄图在短期刺激内学生就可以拿出好的创业项目和商业计划。在创业初期,对创业的意义、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和创业的基础知识都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其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后期要结合本专业知识进行案例教学,启发学生运用已经储备的知识在自己本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此外,在选修课中要针对不同的专业教授不同领域的创业准备、创業过程和创业方法等。

(二)激励机制

伴随高校扩招,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不对等,造成就业压力日渐增长,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大学生也愈发重视荣誉。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形成具体明晰的激励体制,可以从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考虑,包括奖学金、综合素质学分加成、公开表扬、就业推荐等。同时,因为学生创业缺乏资金来源,学校可以适当提供一定资源鼓励创业,促进各类创业实践,给予创业学生动力。

(三)建设长期有效地创新创业培训计划运营管理机制

建设长效的管理运营机制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在坚持统筹设计、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下,建立学校、学院、学生三级联动系统。制定创新创业培养计划由学校及相关行政部门负责并将其下发给学院。随后学院在上级部门的督导下,尽量将创新思维融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的过程中。最后,学生结合自己志愿,并在遵循学院创新教育指导原则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培训时间。此外,要进一步加深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三位一体创新创业办学体制,建立校外实训平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高校利用師资、人才,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四)优化师资结构,建立高质量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目前,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存在中的一组矛盾是,高校教师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经历,而校外管理人员则欠缺专业相关知识和教学能力。通过采用搭配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弥补这种情况,将两方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要鼓励创新创业团队指导教师在企业中考察、挂职等。通过深入现场、接触企业,提高其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邀请相关行业的创业者、实干者作为学校客座讲师,为学生讲解创业过程中的实战问题。此外,也可以邀请企业家和管理专家亲自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在项目运营上提供精准帮助。

五、结语

伴随经济“新常态”步伐,我国以经济领域为首的社会各方面均发生了微妙变化,中国正在以一种新的模式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和发展。在此情形下,本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开展分析研究。通过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目前存在着定位不明确、师资不足、创新观念与创新思维的缺乏、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脱节等问题的具体分析,进而在创新观念、激励机制、运营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体系。

参考文献:

[1]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25(01):5159.

[2]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中国经济新常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3]刘婉.新常态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张森.MIT创业型大学发展史研究[D].河北大学,2012.

[5]陈静.高校主导型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7.

[6]邓淇中,周志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1):3335.

猜你喜欢
新常态创新创业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