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档案史料解读唐山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

2018-07-09 15:40张艳凤郭树清
科技风 2018年30期
关键词:解读产业结构

张艳凤 郭树清

摘要:本文从档案历史视角,用鲜活的档案史料详细解读唐山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问题,对唐山从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发展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其他领域运用档案史料开展研究也会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档案史料;解读;唐山高等教育;产业结构;适配性

一座城市的档案史料是这座城市最原始、最真实的历史记忆资源,对这些档案资源进行挖掘和研究,可以提炼出更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发挥档案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比如,通过查阅唐山工业档案和教育档案,并将两者档案信息相结合,进一步解读唐山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使我们从新的视角去获得两者的适配性对这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外来工业技术催生唐山高等教育的雏形

唐山是一座因煤炭而兴起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其工业起步于1878年创建的开平矿务局,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产物,虽然在生产技术上依赖于外国,但是帝国主义对唐山地矿资源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唐山工矿企业不断增加,工人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从1900年至1937年,唐山工业生产虽处于片面发展状态,但其产值在华北地区位居第二,仅次于天津。采煤数量和外运煤炭增加,铁路修筑和机车车辆制造业发展,为唐山发展成以采矿和铁路交通为主体的重工业城市奠定了基础,也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工业为龙头,包括能源、建材、机械、交通运输、陶瓷、电力、纺织业在内的唐山近代工业体系。[1]同时为唐山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山工业要想独立健康发展,不能单纯依赖外国技术和人才,急缺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科学技术与资源优势相结合,是唐山近代工业发展的关键。这就为唐山高等教育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唐山高等教育起源于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唐山交通大学前身),它是伴随着铁路、煤矿的兴建,为培养路、矿人才创办的。1896年,清政府创办了中国第一所铁路学堂——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学堂为俄军强占。1905年,因唐山建有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和唐山机车修理厂,为便于学生实习,利于学校建设和发展,学校迁入唐山,校址选在唐山火车站以西。1906年,为培养采矿人才,学堂增开了采矿工程专业,并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为唐山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铁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早期的铁路建设和工程技术研究及理工科大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6年,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成立。随着唐山煤矿、钢铁等工业的发展,工人人数不断增加,为满足煤矿工人对医疗救护的需求,在开滦医院的基础上举办了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培养高级护理人才,为1963年成立唐山煤矿医学院奠定了基础。[2]

通过梳理档案史料给我们启示,在外来工业技术的刺激下,唐山近代工业起步,近代工业发展需要科技人才,进而推动了唐山近代高等教育的创立和近代大学的创办,逐步形成唐山高等教育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前,唐山高等教育结构为:一所大学唐山交通大学。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在当时属于职业教育系列,虽然还不属于高等教育,但它为唐山成立医学类大学奠定了基础。

二、现代工业技术促进唐山高等教育的成型

(一)煤矿业、钢铁业催生矿冶学院

通过查阅档案资料比较,在19531957年的“一五”期间,唐山工业发展较快,工业总产值大大高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但是由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唐山交通大学采矿、冶金等一些专业支援建设其他新建院校,唐山高等教育已经无法向产业发展提供矿冶、地质类人才和技术,严重制约了本地产业的发展。为了开发资源,优先发展钢铁工业,唐山市筹建“唐山矿业学院”,后改为“唐山矿冶学院”。矿冶学院档案记录了学校1958年9月招生之初,以采矿、冶金为主设立6个系9个专业,后来逐步建成多学科性大学,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唐山现代工业初步确立的以采矿、冶金等为主的重工业产业布局,促使唐山高等教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的教育结构,初步实现了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适配发展。

(二)“向科学技术进军”催生业余工学院

1956年,中共中央发出了“向科学技术进军”的号召。当时唐山科学技术力量薄弱,还不能肩负起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任,为了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教育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依靠唐山铁道学院,成立了“唐山市业余工学院”(今唐山学院前身)。查阅唐山学院档案记录,唐山市业余工学院成立于1956年,属教育部直属成人教育学校。唐山市业余工学院开办之初面向唐山工矿企业,开设以本科层次为主的各类工科专业,为促进唐山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工人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工业产值的提高,工业的发展支撑了教育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也推动了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三)城市建设发展催生师范、医学院和成人教育

唐山工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需要与城市化需求更宽更广。为满足职工教育、医疗、子女教育的需要,唐山相继创建了中小学校、师范学校、医院、医学院和成人教育学校。它們的出现与发展对唐山城市化和城市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山工业发展需要大量人才,人才培养需要教育普及,为大力发展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则必须设立师范学校。1956年成立的唐山速成师范专科学校(唐山师范学院前身)当时是河北最早创立的唯一一所高等师范学校,发挥了为唐山初级教育培养后备力量的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唐山教育与工业的适配发展。

煤炭工业的发展,国家急需煤炭领域的医疗专门人才。1963年,唐山市政府在开滦高级护士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我国煤炭系统第一所高等医学本科院校唐山煤矿医学院,解决了唐山市医务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使城市医疗卫生水平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特别是检验、放射线医师为矿工胸肺疾病防治做出了很大贡献,对唐山医疗建设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唐山工业发展和建设开始恢复。工业结构进行调整,新建一批大型企业,如冀东水泥、唐山碱厂等。这些新厂技术先进,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销往国内外。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各种类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唐山需要加速培养各种类人才。当时唐山普通高校仅有3所,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正赶上国家倡导举办广播电视大学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成人教育。1979年,唐山广播电视大学适时成立,它对扩大唐山高等教育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开放性、大众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唐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

综上,唐山现代工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与需求层次,决定了唐山现代高等教育初创时期的规模和层次。唐山工业企业的技术门类以及相关需求,决定了唐山高等教育初创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随着煤炭、钢铁和建材为支柱的唐山产业结构确立,唐山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唐山高等教育基本成型。1979年,唐山高等教育形成了以工为主,医学、师范类相结合,全日制与成人教育并进的基本形态。

(四)改革开放促进唐山高等教育发展规模

改革开放以后,唐山经济迅速发展,一些乡镇、民营企业异军突起,到1986年唐山拥有工业企业989个,[3]工业布局重新得到合理调整,并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化大型企业。唐山工业生产呈现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势头,形成以煤炭、电力、钢铁、建材、机械、陶瓷、纺织为支柱行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更为合理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与材料供应基地。

同期唐山有高等院校5所,这些高校虽面向市场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能力、调整学科专业设置,但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及科研能力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各高校开始尝试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主动与企业需求对接。华北煤炭医学院结合煤炭行业特点,适当增加了煤炭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与职业病的教学和科研内容,有重点地开展煤矿创伤学和尘肺防治方面的教学,为地方培养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专业人才。

唐山大学(今唐山学院)为适应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增设了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专业,突破了以工为主的单纯办学模式。人才培养队伍专业化水平与产业发展契合度更高。

综上档案信息进行分析,唐山高等教育随着大学扩招带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人才结构对地方经济的供給量充足,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产业结构的调整相应引起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更新,高校在办学规模、招生数量、开设专业上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科研服务的大学功能。

三、新兴产业技术对唐山高等教育提出新需求

(一)新世纪发展催生高等职业教育

新世纪,唐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上世纪成立的一些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抓住市场发展机遇,纷纷合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培养能够直接上岗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新兴产业和城市转型带动高教层次提升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的开发,唐山经济发展进入“四点一带”新格局,构筑了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根据唐山产业结构特点,高新技术开发区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等。唐山经济和城市发展急缺大量高尖端科研和技术人才。为提高高校办学能力,唐山市委市政府对现有高教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把原有两所专科学校(唐山师专和唐山高专)升格为本科层次;河北理工学院更名为大学,2010年与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河北联合大学,2015年更名为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迁址到曹妃甸大学城。唐山普通本科院校3所,设置的专业更宽更广。其中华北理工大学增设了石油化工、海洋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唐山急需发展的学科。

(三)高新技术发展对唐山高等教育提出新需求

唐山市人社局编制了《2018年唐山市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发布2018年唐山紧缺人才需求8635人,涉及冶金、材料、装备制造等13个行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自动化、车辆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海洋生物学、临床医学等428个专业。其中博士需求417人,硕士需求1213人,本科需求971人;技能型人才需求398人。

2017年末唐山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所,在校生12.3万人,其中研究生2994人。

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唐山高校数量与高层次人才培养数量比例不协调。唐山高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层次和质量对产业发展的贡献没有以前那么直接了。唐山高等教育滞后于经济转型新兴产业升级发展。高校主动适应市场发展方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为唐山经济社会服务提供的智力支持不够,特别是对新兴产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少,为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不够。这就对唐山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四、结语

以上论述,是基于对档案史料的解读,揭示了唐山自近现代工业起步以来,在产业结构影响下不同经济时期唐山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和水平。唐山高等教育起源于唐山工业起步阶段,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也随之调整办学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裕的人才和科技支撑。唐山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发展如影随形,高等教育在不断提升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过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在唐山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适配性发展研究中,笔者深入研究档案史料并进行理性思考,得出科学结论,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了档案信息在服务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竞存.穿越时空看唐山.146149.

[2]赵竞存.穿越时空看唐山.155.

[3]赵竞存.穿越时空看唐山.212.

基金:唐山学院2018年度教研立项课题“唐山高等教育2030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WT18037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解读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