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出行要系好“安全带”
——网约车出行安全风险预警指南

2018-07-10 10:22吴限
中国信用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租汽车安全带网约

◎文/本刊记者 吴限

前不久,河南郑州21岁空姐坐网约车遇害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之后,又接连曝出几起类似事件,将网约车平台推向了风口浪尖。

近年来,网约车以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人们选择网约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便捷性,打车不必提前站在街口焦急等待或者“碰运气”,只需用手机轻轻点击发出打车需求,很快就会有专车到指定地点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了用车效率。然而,在网约车注册用户与日俱增、网约车经营发展迅猛的背后,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作为消费者,应如何防范乘车风险,保障自己的安全?本文通过梳理相关资料,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让人们更加安全地乘坐网约车。

乱象频发网约车黑产逐步形成

其实,“空姐滴滴打车遇害”并非首次发生。2016年5月,广东深圳24岁女教师钟某深夜搭乘滴滴网约车后,被司机带至偏僻处抢劫杀害。2017年9月,浙江杭州的徐小姐通过滴滴打车平台叫了一辆顺风车,不料却上了“贼车”,遭到了司机高某的打劫。所幸徐小姐最终成功逃脱。这些惊险事件的发生,给网约车行业提出了新问题:网约车的乱象问题需如何治理?管理漏洞背后的黑色产业链是怎样形成的?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召开座谈会,点出了目前网约车十大乱象:网约车乘车安全隐患、用户信息泄露问题、不正当竞争乱象、大数据杀熟现象、乘客投诉无门维权困难、网约车企业多地无证经营、“黑车”“马甲车”等不符合运营标准车辆频现、司机资质不达标现象较为常见,“爽约车”计价不透明、乱收费等乱象滋生以及司机刷单炒信行为。

记者梳理网约车的相关政策发现,2016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就有对于网约车司机资质的相关规定:网约车平台、车辆和驾驶员,要集齐“四证”才具备合法上路的资质——平台须拿到“线上能力认定”和线下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两张牌照,司机和车辆须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可以看出,早在两年前,监管政策就为网约车市场筑起了较高门槛,但一些网约平台并没有完全遵照执行。为了让一些人获得网约车司机资格并从中获利,一条网约车黑色产业链随之产生。

乘坐网约车,这些细节要注意!

管理粗放埋下诸多安全隐患

毋庸讳言,时下网约车乱象已成为一大公共安全隐患。日前,有一项调查显示:深圳网约车司机有2231人身份异常。据了解,2016年3月底,据深圳公安部门排查,部分网约车驾驶员存在吸毒、精神病、违法乱纪等问题,在这次排查中,深圳市网约车驾驶员中发现有吸毒前科人员1425名、肇事肇祸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员1661名。

最近网约车一直被爆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漏洞,人们对网约车的争议也从未间断。细究乱象背后的根本原因,令人深思。

首先,虽然网约车准入机制愈发规范和严格,在审核注册车主信息环节上存在漏洞,增加了网约车的服务风险。目前,网约车驾驶员招录普遍存在把关不严的问题,很多私家车车主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非法网约车运营,平台、车辆未获得地方交通主管部门的批准,驾驶员未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未接受专业的安全驾驶培训,平台也未对驾驶员进行背景审查,导致现在网约车司机从业者素质良莠不齐,乘客乘车安全及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其次,平台管理粗放,漏洞百出,无需三证审核就可注册,资格审查不严,管理失范,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等现象时有所闻。车主一人多个手机可注册多个账号,疯狂接单,司机用假资料注册,乘客被宰却找不到真人,由于平台把关不严,导致网约车司机不具备安全资格,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再者,网约车乱象凸显制度缺失、监管失守。去年10月10日,交通运输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建议以“政府管平台,平台管专车”的方式管理出租专车。应该明确网约车资格审查责任主体,究竟由谁来管。

从严整治明确加强事中事后联合监管

对于网约车治理,真正建立安全防范的“过滤网络”,拉好安全防护网,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才是正确的做法。

今年5月11日,交通运输部微信公众号发布题为《检验网约车发展的标准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的评论文章指出,网约车企业是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必须要承担承运人责任和相应的社会责任,还批评部分网约车平台“只顾看投资人的脸色,不考虑乘客的感受与体验”。

同日,交通运输部官方微信还发布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出租汽车行业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明确提出对于违规企业、司机将视情节轻重列入诚信状况重点关注对象名单或直接列入失信联合惩戒主体名单。

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蔡团结指出,加快清退不合格的车辆和人员,确保平台上注册的车辆和人员与实际的车辆、人员一致,并取得相应的资质,确保老百姓的安全。同时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实施联合惩戒。对一些严重失信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法人和经营人员,实施黑名单制度。他表示今年七月底将完成网约车信息保质保量完整地传输监管平台。对于屡次处罚不改、情节严重的企业,将启用对相关许可的撤销。

5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召开例行发布会,并发布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进一步优化完善了巡游车企业和驾驶员服务质量信誉考核指标,并将网约车平台公司和驾驶员纳入考核体系,全面提升出租汽车行业服务水平。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保障网约车的乘客安全,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事前准入把关。有关各方和企业应严格落实《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对企业、车辆、驾驶员的准入许可要求,尤其是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经历、交通责任事故、暴力犯罪记录等背景情况的核查,防止不合规的企业、车辆和人员进入行业,守住安全底线。

二是要落实平台公司承运人的主体责任。网约车平台公司是运输服务的承运人,应组织驾驶员开展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服务规范和安全运营等方面的岗前培训和日常教育。平台公司应该保证接入的车辆和驾驶员取得合法营运资质,保证车辆的技术状况良好。平台公司还应发挥技术优势,通过卫星定位、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更好地保证线上线下车辆和驾驶员的一致性。特别是针对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车辆长时间停留、注销软件等一些异常情况,要建立安全监控和应急处置机制。

乘坐网约车,这些细节要注意!

三是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各地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大对网约车非法运营、线上线下人车不符,以及以顺风车名义开展非法运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乘客合法权益。

6月5日,交通运输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事中事后联合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加强网约车事中事后联合监管工作。针对未取得网约车经营许可从事网约车经营、线上线下车辆人员不一致、信息泄露、不依法纳税、不正当竞争、非法经营资金支付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各相关管理部门可开展联合约谈。约谈后仍拒不改正的,相关管理部门可根据网约车平台公司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网约车平台公司相应采取暂停发布、下架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等措施。

响应新政各地自查整改净化环境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网约车管理新政,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重庆、杭州等二线城市纷纷出台了地方网约车实施细则。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经至少有91个城市出台了实施细则。

5月16日,广东省广州市交通部门集中力量在市内多个区域开展网约车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处网约车违章24宗,其中无证网约车13宗、有证网约车违章11宗。此外,广州市交通部门于16日同时约谈了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公司,要求平台公司必须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网约车规范管理法律法规要求,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网约车平台公司落实企业管理主体责任,加强自查和整改,加强车辆及驾驶员监管,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针对一些网约车平台向不合规车辆与驾驶员派单的问题,福建省福州市交通管理部门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公司逐一核查现有车辆和驾驶员,针对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制定清理计划,限期整改。5月18日起,各网约车平台不得接入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福州市交通管理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核查网约车驾驶员的背景。如果驾驶员存在毒驾、酒驾、醉驾、暴力犯罪等,将不能通过背景审查,不能获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培训和考试资格。禁止网约车平台向未经背景审查的驾驶员派单。

东莞交通部门抽查发现,滴滴平台公司无营运证车辆占比高达96.67%,全市仅神州专车平台18名驾驶员进行了注册,而滴滴平台1283名驾驶员中还有酒驾、吸毒记录。就此,东莞市交通运输部门召集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召开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秩序整治工作会议。会议通报了近期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违规问题,派发了《东莞市交通运输局2018年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秩序整治工作方案》,要求各公司不得向未取得证件的车辆和人员派单,要求限期整改,规范经营行为。

在上海,所有新注册车辆和驾驶员,均需前往线下验车点进行核验;上线人脸识别比对系统,确保驾驶员和注册人一致。目前,美团打车在上海已形成“线下验车、人脸识别、临时抽检”三大机制,全方位治理“套牌车”。据介绍,所有新入网的车辆和驾驶员,在线上完成三证(行驶证、驾驶证、身份证)及人车合影、人证合影审核之后,还需要驾驶员驾车前往线下验车服务点,由专人按标准流程进行人车合影、行驶证与车辆信息对比、三证合一等审核。线下验车不通过的,平台将予以账号封禁处理。

此外,5月18日上海还成立了首支女性专享服务车队“玫瑰之盾”,将会专门为女性乘客的夜间通勤提供服务。为了确保车队的安全性,上海对“玫瑰之盾”的驾驶员做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据悉,服务于“玫瑰之盾”的驾驶员需有至少连续3年以上的安全服务“零违纪”记录方可任职。

多方共治企业共同签署服务承诺

近期,网约车行业风波不断,多个地方发生威胁到乘客安全的恶劣事件。出行安全问题,不仅乘客关心,媒体关心,网约车平台和管理部门也是煞费苦心。

在经历顺风车乘客遇害事件后,滴滴出行第一时间对顺风车业务开展了整改。5月31日,滴滴此前向社会承诺的全平台整改方案上线。其中关于未来顺风车的运营,已在5月19日上线前,完成以下整改措施:全部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下线;合乘双方个人信息和头像仅自己可见,外显头像全部为系统默认虚拟头像;车主每次接单前必须进行人脸识别;暂停接受22点-6点期间出发的订单,并对在22点之前出发但预估服务时间超过22点的订单,在出发前对合乘双方进行安全提示。

除此之外,关于今后全平台的整改,滴滴已经做出了如下安排:一是新版紧急求助功能正式上线,在原有基础上将进入按钮提升至显著位置,并添加110、120、122及滴滴24小时安全客服等快捷方式,用户可自主一键拨打;二是快车已上线人车不符评价机制,主动邀请乘客评价司机和车辆是否与软件显示信息一致,并联系前后多个订单的乘客进行核实,一经确认立即封禁;三是快车已在部分城市上线每天出车前司机人脸识别功能,滴滴将继续优化人脸识别技术,尽快做到快车、专车、豪华车全量上线;四是平台已研发并上线大数据识别模型,对识别出的人车不符进行核查,一经核实马上封禁。

据记者了解,近日,滴滴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10余家网约车平台和20多家巡游出租车企业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出租车汽车行业服务承诺,此次是网约车行业第一次签署行业承诺。据了解,承诺共10个方面,120字。内容包括“接受政府监督,合法诚信经营。开展公平竞争,反对烧钱大战。符合经营资质,不用马甲车人”等。相关人士表示,网约车安全出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多方合力,网约车行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长久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

【黑名单】

福建福州公布首批处罚网约车违规运营人员名单

规范网约车经营,福州持续采取高压态势。5月18日起,各网约车平台均停止了不合规车辆和驾驶员的注册,目前,尚未发现网约车平台再接入不合规车辆的情况。此外,自整改以来,滴滴公司已清理了11000辆,易到清理了10000辆,首汽约车清理了468辆,神州专车清理了256辆;查获违规网约车38辆次,其中第一批已有12起确认处罚,并将相关信息抄告福州市道管处,将从事非法营运的12人列入失信惩戒黑名单,不得从事网约车运营(详见名单)。

(来源:福州新闻网)

猜你喜欢
出租汽车安全带网约
网约车平台责任条款的识别方法——基于解释进路的正当规制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网约车侵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的认定
网约车问题研究及对策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能救命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
用表格形式解读JJG—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规程
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废止
安全带测试装置
2010款宝马X5车无安全带警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