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师学院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18-07-10 00:23高颖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

高颖

【摘 要】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但其涉及药味数量较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内容繁杂,学习颇难。本文对中药学教学采用“药性-功效-应用”三者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目的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学会应用中药。

【关键词】中药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中药是中医赖以治病的物质基础,中药学知识,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技师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 《中药学》教学中,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灵活应用中药的能力,因此改进技师院校中药学课程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中药“药性-功效-应用”三者结合的提出

中药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其中尤以四气和五味最为重要。中药药性的确定主要是以机体用药后的临床效应为依据的。比如,当一味中药被热性证的患者服用后,病情缓解甚或消除,此时,将此中药标为寒凉之药性;反之,对寒证患者有效的则标为温热药性。中药功效、应用也来源于临床应用反应。比如有恶寒、发热等风寒感冒症状的患者只有服用了风寒感冒类中药后症状能减轻,反之如果服用了风热感冒药则症状并不能减轻。由此分析,中药药性、功效与应用同出一源,均主要以机体临床用药的反应为依据的。因此,本文提出“药性-功效-应用”三者结合的中药学教学模式,旨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熟记中药的过程中,把药性、功效、应用结合记忆。

二、具体教学方法

1.药性推导功效

中药药性与功效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寒凉药多具有清热的功效,温热药具有通经祛寒的功效。从五味角度讲,具有酸味作用的药物具有收敛顾涩的功效。由药性推导功效的教学讲解思路,可广泛应用于中药学具体药物的讲解过程中。如以解表药桂枝为例,桂枝药性辛温,辛能发散祛寒;归肺和膀胱经,肺外合皮毛,膀胱经主一身之肌表。因此桂枝辛温走肌表,具有发汗解肌功效。桂枝温热,因此有温通阳气的功效,主要用于寒凝血滯诸痛证。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定程度上,通过中药的药性可以正推其功效,从而再推导其临床应用。

2.功效指导应用

功效指导应用可贯穿于中药学各论中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麻黄三大功效三大应用,实际上是一一对应关系。麻黄发汗解表之功效,对应风寒感冒之应用;宣肺平喘之功效对应咳喘实证之应用;利水消肿之功效对应风水水肿证之应用。此外,一些中药的一个功效可能对应多个应用,但通过分析是完全可以对应的。如此功效对应应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记住了功效便记住了应用,一举两得。

3.应用反推功效、功效反推药性

如果说药性推导功效、功效指导应用属于正推,那么应用推导功效、功效推导药性则属于反推。正推结合反推可以加强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已知中药淫羊藿具有治疗阳痿证的应用,则可反推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同样,已知淫羊藿具有补肾壮阳之功效,又可反推淫羊藿具有甘温之药性。

三、“药性-功效-应用”三者结合的中药学教学方法的优势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熟记中药可能多是将中药药性、功效和应用孤立开来学习记忆,而通过如此模式学习的学生,记住了中药药性便能联系到功效,进而又可联想到其应用,反之亦然,学会从中推导规律,减少了学习记忆的环节,可使学生记住药性、功效和应用任其一就等于记住了全部,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结语

当前,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已成为从事教育管理和教学同仁共同关心的热点话题。中药是从事中药生产、检验、研发等药学相关人员的物质对象来源,中药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教好中药学从而学生学好中药知识,是技师院校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的重要前提。本人提出“药性-功效-应用”三者结合的中药学教学模式,即药性推导功效、功效指导应用、应用反推功效、功效反推应用,发现该模式逻辑性强,能大量减少对中药学学习记忆环节等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基于解决问题学习法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药学教育,2011,27(4):48~50.

[2]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中医学专业中药学教学质量监控初探[J].滨洲医学院学报,2017,(4):298~300.

猜你喜欢
中药学教学方法改革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浅谈中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药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