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生学业评价设计

2018-07-12 08:29董志伟
运动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业体育教师习惯

陶 政,董志伟

(绍兴市柯桥区实验中学,浙江 绍兴 312030)

1 问题的提出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经常对前滚翻、掷实心球、50m跑等教材内容进行单一的考核形式,单一形式的考核形式不能发挥评价的杠杆作用,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单一形式的体育学业评价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现状,从而学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评定可以采用丰富多样的评价方式,因为体育的学业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学习、锻炼效果的显示,更是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教学成效的检验,也是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师只有通过激活体育课堂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能力,最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而服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全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并建立自信。”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表现和自信;科学的学生学业评价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业评价结果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加准确地判断学生体育学习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等;可操作性强的学生学业评价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加科学地发展学生的潜能。

体育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体育学业评价的目标指向是以学生实践运用为落脚点,构建学生学业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以学生体育特长评价为着力点,提升学生学业评价功能的全面性。学生的学业评价是以促进学生身体锻炼习惯的基本养成、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显著增强为目的。学生学业评价需要从单一的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学习评价转向评价学生学会运动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2 概念的厘清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即培养学生具有运动兴趣、健康行为、健康健身习惯、运动技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于素梅认为,体育核心素养是指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要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绪、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从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包含3个指标: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

在体育情感与品格中,体育情感主要是围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让学生对体育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爱到热爱,当学生一旦有了浓厚的运动兴趣,掌握运动技术、参与体能锻炼都能够得以实现,体育品格主要体现体育精神,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等。

在运动学习与习惯中,运动能力主要围绕学生基本的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这两方面来进行培养。例如,生活中的跑、跳、走、翻等基本的运动能力以及用于终身锻炼或者参加比赛的篮球、游泳等运动技能。运动习惯主要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运动能力后能够坚持完成一定量的、自己喜欢的运动并形成习惯。如果有运动能力而没有坚持运动的习惯,运动能力本身不能够直接促进健康,只有养成了锻炼习惯并且长期坚持了才能对健康起到促进的作用。

在健康知识与行为中,健康知识主要是围绕有利于健身的相关知识,,如运动后不能大量饮水、篮球传球时要注意传接球的手型避免手指朝前而导致手指挫伤等。健康行为是指有利于促进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中的具体行为。

3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设计

3.1 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

发展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师可以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借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作为体能评价的指标,通过测试将学生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水平阶段所测试的内容不同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教学活动,如将学生期初的体能成绩和期末的体能成绩相比较,对学生的进步幅度进行学业评价,如果学生体能成绩进步了5~10分,体育可以教师在学生的体能总成绩中+2分,通过过程性的评价来评定学生的体能发展能力,以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结合来评价学生的体能成绩。

3.2 依托表现标准设计评价形式

在肩肘倒立技能的学习中,其表现标准为展示多种形式的肩肘倒立动作,如前后分腿肩肘倒立、左右分腿肩肘倒立、屈腿肩肘倒立、并腿肩肘倒立等。以该技术动作的表现标准制订肩肘倒立屈膝颠球、肩肘倒立直腿踢球、肩肘倒立直腿夹球的学习和评价内容。通过这样评价形式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不断地提高,学生不但能够学会肩肘倒立的技术动作,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在非正常体位下的身体控制能力、腰腹力量以及平衡能力等,还能够促进学生不断挑战和表现自己、同伴互助等情感价值的锻炼,使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维度得到不同的发展。

3.3 设计组合练习完善评价形式

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要求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应注重运动技能在体育情境中的运用与展示,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的评价应大力体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让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如果我们坚持以组合比赛和动作方法的运用形式来设计技能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考核,我们常常采用学生自垫或者对墙垫球的形式进行学生学业评价,如果体育教师采用2人移动对垫的评价方式,不仅更加符合排球运动本质特征和锻炼价值、排球运动大众化发展,还能发展学生的移动能力、判断能力和协作能力。在篮球原地肩上投篮教学中,教师多是组织学生采用“原地投篮”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投中的个数和投篮手型,如果采用“运球+投篮”的评价形式进行评价,不仅能够评价学生的投篮能力,还能评价学生运球能力和篮球的实践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打篮球比赛,真正服务于平时的篮球比赛,以激发学生篮球的训练兴趣。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教师常态教学的改进,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改变教学的形态让课堂真正活跃起来。教师还可以设计“运球+传球+投篮”的组合练习、3对3教学比赛等形式,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评价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规律、本质特征和技能运用的认识,为教师课堂教学的练习方法提供更宽宽广的思路。体育教师通过组合练习的评价,在评价单个技术的同时让学生明白单个技术动作在一定情境中的运用,构建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网状结构是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更加灵活。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是实现学生终身体育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了体育特长才会喜欢参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坚持以学生体育特长评价为着力点,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能力。

猜你喜欢
学业体育教师习惯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质量阐释、构成与超越
上课好习惯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