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优化救治策略的研究

2018-07-12 02:06麻乐乐雷镇海兰卫明柳东杰何承满徐兴伟
关键词:冠脉心电图心血管

麻乐乐,雷镇海,兰卫明,柳东杰,何承满,徐兴伟

(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5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斑块破裂,表面出现裂纹、溃疡,继而血管痉挛,血小板黏附聚集,继发血栓形成,引起部分或完全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损伤或坏死而引起的急性心血管病变,临床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致死病因[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急性冠脉综合征优化救治策略,希望能让临床抢救的各环节所用时间缩短,为濒死心肌的抢救赢得时间,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0例均,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中,33例男性,17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7~77岁,平均年龄为(57.4±4.2)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12小时,平均为(3.8±1.6)小时。实验组中,35例男性,15例女性;患者年龄为36~75岁,平均年龄为(56.8±4.7)岁;发病到入院时间为0.5~12小时,平均为(4.2±1.2)小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救治策略;实验组选择优化后的救治策略,具体情况如下:

①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在受到急救电话后应保证在3分钟内出车,医护人员在救护车上应利用电话与现场家属或者医生沟通,对其进行指导,对患者实施现场急救。为患者构建胸痛时间管理表,对关键指标和各时间节点进行准确记录。医护人员在达到现场后,应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对其生命体征进行测量,吸氧,及时进行18导心电图采集。利用QQ平台或者微信将采集到的心电图传输到院内,让院内外实现无缝连接。并对各时间节点进行记录。

②转运流程:认真做好相关的转运准备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转运存在的风险;在对患者进行搬运时应采用轻柔的动作,而且应保证平稳,严格制动。在救护车上对患者实施持续心电监护,对其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将气管插管用物、除颤仪等准备好。在转运期间,医生应与患者家属商谈治疗方案。

③送导管室流程:在治疗方案确定后,导管室应认真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对患者的转运风险和病情进行评估,将抢救仪器携带好,绕行CCU和急诊科,认真做好相关的交接工作。对急诊各时间节点进行记录和完善。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D-to-B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进行统计记录,并对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8.0软件来统计和分析本实验相关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救治效率观察

实验组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以及D-to-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救治效率观察(min,±s)

表1 救治效率观察(min,±s)

组别 n 首次心电图时间 D-to-B时间实验组 50 6.09±3.72 87.23±2.03对照组 50 10.62±5.88 94.15±2.87 x2 4.6037 13.9194 P P<0.05 P<0.05

2.2 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实验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3/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比较凶险,临床病死率较高[2]。本研究中,实验组接受优化后的救治策略,通过对救治策略进行优化能让院内外和各个科室之间实现无缝连接,让救治个环节的时间有效缩短,让救治过程更加顺利和安全,让救治、检查、术前准备等时间有效减少。本研究中,实验组首次医疗接触到首次心电图时间以及D-to-B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总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救治策略进行优化,能让急救效果显著提高,让心血管事件减少,促进患者疾病康复。

猜你喜欢
冠脉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思考心电图之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