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基础结构设计与计算

2018-07-12 07:36郭春雷孙建勋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全系数风机荷载

张 宁 郭春雷 孙建勋

1 风机基础简介

风电是一种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作为新兴能源,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是新能源领域中技术开发最为成熟的发电方式。

风电机组基础作为风力机组的固定端,与塔筒一起将风机树立在60~100 m高空,是保证风机正常发电的组成部分。与一般高耸结构不同,由于风力发电机组轮毂高度大,顶部质量大,对倾斜度要求严格,并且在极端风速情况下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从而使风机基础具有承受360°方向重复荷载和大偏心受力的特点,因此,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要求较高。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应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坚持因地制宜、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充分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风力发电机组基础设计及计算通常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础几何尺寸的拟定、混凝土质量、基地应力计算、抗滑抗倾稳定计算、设计配筋、抗冲切强度校核。基础设计一般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荷载和有关分项系数的取值应符合相关规定,以保证在规定的外部条件、设计工况和荷载条件下,使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在设计使用年限50年内安全、正常工作。

2 风机基础形式

风机基础分为陆上风机的基础及海上风机基础,陆上风机基础形式主要包括重力式基础、梁桩基础、板式基础及箱变风机复合式基础等;海上风机基础形式主要包括重力式基础、桩基础、角架基础、浮动式箱基础及吸力式沉箱基础。

贵州竹山风电场为山地风电场,采用扩展式重力基础,结合该项目的设计,探讨风力发电机基础的设计要点及方法。

3 风机基础计算

风机基础设计计算流程如图1。

图1 风机基础设计流程图

3.1 风机基本资料

贵州竹山风电场工程总装机容量50 MW,该风电场选用的风机为XE105D-2000型风机,轮毂高度80m。基础垫层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为C15,基础主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风机基础所处山脊表层为残积土组成的覆盖层,覆盖层厚度一般0.20~1.00 m,下部基岩以凝灰质板岩、变余凝灰岩为主。由于风机基础所处地质条件良好,均作用于强风化下部或弱风化凝灰质板岩或变余凝灰岩上,地基承载力均不小于600 kPa,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因此风机基础采用扩展混凝土基础形式。

由厂家提供的风机基础荷载见表1、2。

表1 极限荷载(包含安全系数)

表2 正常运行荷载(包含安全系数)

表中数据不仅包含载荷工况外部条件的影响,还包括了:空气动力、自重、旋转惯量和动态惯量的作用。动态响应包括塔架、叶片、驱动链、电气和控制系统模态的相互响应。

3.2 风机基础尺寸拟定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是目前陆地风电场最为常见的风机基础型式。一般通过基础环或地锚笼将上部荷载传至基础。基础底面形状一般有正方形、多边形以及圆形。由于,风向的不确定性,风机基础承受的荷载方向也不固定,且经常处于大偏心受压状态,因此对基础稳定性的要求较高。根据这一特点,风机基础一般按大块体结构设计,基础的底面宜设计成轴对称形,如正多边形或圆形,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节省工程投资。本工程基础底面形状选用圆形。

重力式扩展基础的底宽或直径宜控制在轮毂高度的1/5~1/3范围内(例如,80 m,控制在16~26.7 m范围),基础高度宜控制在轮毂高度的1/30~1/20范围内(例如,80 m,控制在2.7~4.0 m范围内),基础边缘高度宜为底宽或直径的1/20~1/15,且应不小于1.0 m。根据风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基础下部宜设置垫层,软弱地基上的垫层混凝土厚度宜大于200 mm。

根据经验取值范围,本工程基础尺寸拟定:采用圆形扩大基础,直径18.5 m,基础边缘高度为1 m,总基础高度取3.2 m,垫层厚度取0.2 m。

3.3 荷载工况及分项系数取值

地基基础设计的荷载应根据极端荷载工况、正常运行荷载工况、多遇地震工况、罕遇地震工况和疲劳强度验算工况等进行设计。

根据GB 18451.1—200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第7.6.1.1条款的规定,空气动力学荷载应计入荷载安全系数,这是因为空气动力学“荷载的实际值不容易估计出”并且考虑“荷载实际值出现不理想偏差的可能性和荷载模型的误差”等因素而引入的。风机制造厂要求在最大运行工况计入安全系数1.0,极限荷载工况计入系数1.50。

结合风机制造厂要求的荷载安全系数,根据国标GB 18451.1—200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的有关规定,本工程空气动力学荷载在最大运行工况计入安全系数1.0,极限荷载工况计入系数1.50。

根据FD003—2007《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的规定,荷载修正安全系数K0=1.35(此系数是考虑了风电机组主要荷载——风荷载的随机性较大,且不易模拟,在与地基承载力、基础稳定性有关的计算中,上部结构传至塔筒底部与基础环交界面的荷载而设定的)。

荷载分项系数取值如下:

基础自重、土体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1.2/1.0。风荷载和其它活荷载分项系数:1.5/1.0。在计算结构强度时计入上述荷载系数。

3.4 基底应力及允许脱开面积

3.4.1 正常运行工况与多遇地震工况

正常运行工况乘以荷载修整安全系数1.35+多遇地震的标准组合应满足基础不脱开状态:

满足基底应力及不允许脱开要求。

3.4.2 极端荷载工况

极端荷载工况应满足基底脱开面积小于25%的要求:

满足基底应力及基底脱开面积指标要求。

3.5 抗滑、抗倾计算

正常运行工况+罕遇地震的偶然组合应分别满足抗滑、抗倾稳定计算。

抗滑稳定计算:

抗倾稳定计算:

满足抗倾稳定要求。

3.6 风机基础配筋计算及抗冲切验算

对图2所示1、2截面分别进行配筋计算及裂缝宽度的验算。

图2 配筋计算截面位置

对图3所示3、4截面分别进行抗冲切验算。

图3 抗冲切计算截面位置

基础台柱钢筋和基础底板顶面钢筋的计算应符合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其中,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0%,且每米宽度内的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小于2 500 mm2。

4 风机基础设计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满足规范强条要求,如:正常运行工况与多遇地震工况不允许脱开;极端工况脱开面积不超过25%;正常运行工况最大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2 mm,极端工况最大裂缝宽度不得超过0.3 mm;基础边缘高度宜为底宽或直径的1/20~1/15,且不应小于1 m等。

(2)承载力较低的土质地基,基础变形应验算沉降值和倾斜率,计算值应满足规范的要求。《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规定基础的最大倾斜率为0.006~0.003,对应的轮毂高度为60~100 m。

(3)基础配筋应优先选用大直径的钢筋,这样钢筋总数少,利于振捣棒振捣和混凝土浇筑。基础配筋还应注意基础环里外都要配成环筋,形成环梁。

(4)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标号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应掺入引气剂和减水剂,并且要求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无不良影响、减水剂氯离子含量不大于水泥质量的0.02%。外加剂掺量应通过配合比试验确定。

(5)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混凝土的分层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高,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混凝土下料点距浇筑面不得超过1.5 m,下料混凝土应充分振捣。单个风电机组基础浇筑时不少于4个振捣器同时振捣,振捣间距无钢筋处采用60 cm,有钢筋处采用40 cm,振捣器必须插入下层混凝土10 cm以上。严禁振捣器仅在混凝土表面振捣,振捣器不得作为摊平混凝土层面的辅助工具。严禁振捣器直接碰撞模板、钢筋及预埋件。在预埋件周围及基础环底部,应细心振捣以排除气体,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固密实。浇筑过程中应随即(干燥或初凝前)清理落在上层钢筋上的混凝土料渣,以免污染钢筋。钢筋网进人孔位置及尺寸大小根据现场施工实际情况确定,使用结束后应及时绑扎搭接封闭。在浇筑过程中,应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不应出现露筋、空洞、冷缝、夹渣、松顶等现象,特别对构件棱角处,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缝严密,防止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出现漏浆。单个风机基础应确保连续浇筑,在14~18 h内一次性浇筑完成,不留施工缝。

5 结语

风力发电具有既能保证能源的有序利用,又能战胜全球气候变化,更有利于全球的环境资源保护的优点,作为新能源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给国家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确风机基础在设计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对基础结构进行全面的力学性能分析,优化设计方案,是降低风机基础造价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猜你喜欢
安全系数风机荷载
碎石土库岸边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活荷载
考虑材料性能分散性的航空发动机结构安全系数确定方法
风机折翼“倒春寒”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风机倒塔事故为何频发?
电梯悬挂钢丝绳安全系数方法的计算
节能技术EPU在AV71风机上的应用
爆炸与火荷载联合作用下RC梁耐火极限的数值分析
TS3000系统防喘振控制在 AV80-14风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