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网”状知识结构:“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体系的新表征

2018-07-12 05:09张伟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蜘蛛网关联性网络时代

张伟

摘要:“蜘蛛网”状知识结构是网络时代学习者知识体系的新形态,滋生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把学习者比喻成网络蜘蛛(web spider),根据学习需求,在网络中搜索知识、网页与链接等,开展目标导向性学习,通过信息关联性构建个性化网络知识体系。本文对蜘蛛网状知识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形态表征、构建策略、技术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蜘蛛网”状知识结构;关联性;网络时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2-0084-05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崇尚创新的时代,是学习自主、选择自由的时代,是知识爆炸、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庞大的信息库,从一定意义上说互联网已经担负起知识传承的历史责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替速度加快,“知识老龄化”加速,有学者开始思考:如何从庞大的信息库中找到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方法?知识建构与知识联通是否更适合“互联网+”时代人的认知体系的形成?如何扔掉知识爆炸带来的知识认知负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用“互联网+”思维重新认识知识的生成与存在形态。

● 理論依据

近几十年来,学习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性软件”“移动学习”“社会网络分析”“大数据”等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学习不再是线性、单向的,非正式学习逐渐成为主流。

1.关联主义学习理论

关联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缔结网络的过程,该理论的核心范畴是节点、关系(连结)和网络,其核心观点主要有:学习和知识存在于各种不同的关系中;学习就是在不同节点或信息源之间建立连结的过程;拥有更多的能力比当前拥有的知识库更重要;要促进连续性的学习就要培育和维护关系。

所以,能够在不同领域、主题、概念以及问题之间发现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一项核心技能,而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保持知识的与时俱进。学习就是编织个人社会知识网络的过程,学习者要在不同的节点和网络之间建立关系,建立关系也意味着知识的流动与创新。在不同实体间建立关系的能力将是“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学习的主要方式。

2.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王竹立提出的,是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学习与创新的理论之一。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知识“嫁接”的过程,即把前人的知识嫁接到后人的头脑中,而教师的职责还要教会学生“自嫁接”。王竹立在文章《新建构主义的理论体系与创新实践》中首次提到网络时代的知识结构要从金字塔形向蜘蛛网状转变,认为蜘蛛网状知识结构以“我”为核心编织,即以个人兴趣为核心、以工作生活需要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而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蜘蛛网状知识结构围绕兴趣和需要建立,与个人实践与经验紧密结合,体现了知识的生命力与社会价值。

●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的形态表征

1.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knowledge structure)是一个人经过专门学习、培训后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当前关于知识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岗位与知识结构的关系上,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或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研究较少。

2.网络蜘蛛

网络蜘蛛(web spider)是一个自动搜索机器人程序,用来连结每一个网页上的超链接。我们熟知的搜索引擎就是利用网络蜘蛛原理,链接网页中的超链接地址,抓取互联网上所有的网页。笔者借用网络蜘蛛这一概念,把学习者比喻成网络蜘蛛,学习者在互联网中根据问题解决需要抓取所需信息,然后把这些有关联性的信息结织成“蜘蛛网”,构成一个导向性强烈的个性化的知识网络。

互联网是个庞大的更新速度极快的资源库,知识建构的负荷大,学习者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策略应向关联主义倡导的知识联通转变,只有具有关联性的知识信息才能聚集与创新。当学习者寻找方法或解决方案时,就如同网络蜘蛛一样在网站、论坛、数据库、案例以及实时交互社区中搜寻信息,建构网状的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如此形成的知识体系对学习者的创新学习才真正有意义。

3.蜘蛛网形态结构

蜘蛛网的形态有多种,如圆形、漏斗形、六边形以及三角形等,蜘蛛在织网时具有一定技巧和规律,由中心向外辐射的几根主线把整个网牢牢固定,构成网的框架,主线之间的细丝编织了无数多网格,细丝与细丝之间通过节点牢牢拴住(如下页图1左图),当有多张蜘蛛网连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网群(如下页图1中右图)。每位学习者借助网络学习的过程就是编制个性化的蜘蛛网状知识结构的过程,为了便于描述与研究表征,笔者把蜘蛛网的关键部位进行命名,蜘蛛网的中心命名为核心,蜘蛛网链接周围环境的起固定作用的粗丝命名为主线,相邻主线之间的丝命名为细丝,细丝与主线之间的链接点命名为节点。

4.基于蜘蛛网的网状知识结构的形态表征

最有意义的学习是基于问题或需求的学习,在明确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编织着属于个人的蜘蛛网状知识体系,在这里笔者利用西蒙斯的关联主义理论,对学习者的织网过程及结果进行形态表征。蜘蛛网的核心是我们学习的起点,即问题或需求;蜘蛛网中的主线是我们思考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的思路、方向或措施,也可以是具体网站等;蜘蛛网中的无数节点可以理解为在网络中搜寻到的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的无数知识点,而那些细丝则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

在解决问题或获取需求的织网过程中,学习者也许对知识体系中涉及的知识点尚未完全理解,但这些知识点通过几条主线连结,知识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联特性,关联主义理论认为,理解知识点内涵是次要的,关键在于学习者通过这个过程解决了问题,满足了需求。从此意义上说,网络环境中的每一位学习者借助知识关联特性,以一个个蜘蛛网的形式编织着自我个性化的知识体系。

综上分析得知,学习活动属于方法论范畴,同时也具有社会属性,学习不仅仅要知道这个知识点是什么,还要领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点,而在互联网时代,学会如何学习才是学习者应该掌握的生存技能。

● 蜘蛛網状知识结构的构建策略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是目标导向性的非结构化知识的聚集,对于此类知识体系的形成,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开展。

1.确立“核心”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具有目标导向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之前,首先要确定蜘蛛网的核心,这个核心可大可小,如一个问题、需求、主题、概念、理论以及测试题等,也可以是一个专业、领域、论题、工程、方案以及项目等。蜘蛛网核心确定了,那学习者构建个性化知识体系的目标就确定了,然后围绕这个核心进一步明确解题方向、思路或策略。

2.分解核心,明确“主线”

明确了“蜘蛛网”的核心,为了诠释它,就要对核心进行分解,包括寻找解决方法、概念论据、工程分包、项目拆分与整合等。通过分解,把核心细化成多个有力分支,这些分支就构成了“蜘蛛网”的多条主线,这些主线也为学习者接下来的知识关联明确了方向和思路,当然,这些主线可以是同一个维度的不同解释,也可以是不同维度的多方向拓展,但不管是什么维度,关联性是解决核心的理论源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在自我知识经验中开展头脑风暴,这是织网的关键环节。

如果核心是解决一个问题,那主线会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流程、门户网站以及专题资源等;如果核心是资源需求,那主线会是搜索引擎、门户网站、专题资源、论坛、网络书刊等;如果核心是解答一道测试题,那主线会是微课、MOOC、在线课程、实时交流等。所以,蜘蛛网的核心不同,学习者的出发点不同,侧重的方向、领域、思路和实施策略就不同,这都带有个性化特质,但目标是一样的,即通过解决问题、满足需求、解答测试题,学习者获得了与该核心有关的知识,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编织了一个蜘蛛网状的个性化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具有唯一性。

3.信息检索,添加“细丝”与“节点”

沿着主线方向,学习者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交互社区、电子书刊、在线课程、实时交流等多种渠道检索知识点、解决方案、工程图、试题解析与答案等,以搭建蜘蛛网上的知识节点,当然知识点的选择是有条件的,看它能否对核心问题解决提供价值,如果检索到的知识与问题解决无关,则果断放弃。学习者在检索信息时,不仅可以沿着主线方向寻找,也可以依据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寻找。

在知识检索过程中,学习者就如同网络蜘蛛一样在互联网中主观搜索有价值的信息,由于信息之间具有关联性,这些关联的信息点就构成了蜘蛛网络中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便构成了蜘蛛网的细丝,正是由于节点和细丝的存在,整个蜘蛛网的结构才更加紧密与牢固,所蕴含的知识价值才更高,进而构建一个知识网络。

4.信息整合与处理,解决核心问题

编织知识网络的目的是解决核心问题,这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系,对这些知识、节点、细丝等进行整合与处理,进一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破解核心问题,整个蜘蛛网状知识体系的价值也体现于此。学习者编织知识网络的过程,实质上是检索、筛选、关联、提取、抛弃、聚集、回流等过程,这需要学习者多元智能的投入。

经过上述四个策略,学习者围绕一个核心构建了个性化的蜘蛛网状知识结构,这个知识体系是基于非结构化的网络碎片资源而构建的隐形知识体系,它需要做显性转化才能体现出更大价值,这也是关联主义理论倡导的借助外在技术实现知识体系社会价值这一观点的体现。

● 蜘蛛网状知识结构的技术实现

学习者借助外在技术构建了内外结合的蜘蛛网状知识体系,是隐性、无形的,但确实存在于学习者个体中,也只有学习者个人才能感知到,这个知识体系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可视化呈现,以巩固它在学习者蜘蛛网络群中的地位,随着蜘蛛网络群的扩大,每一个知识体系都会成为另外一个蜘蛛网络的“节点”。

1.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进入大脑的资料,如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这些关节的连结视为个体记忆。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与笔者提出的学习者个人的蜘蛛网状知识结构的形成过程相似,如二者都有一个核心(中心),并由这个核心(中心)向外发散形成主线或关节点;都依据关联关系把知识点进行连结,而这种连结关系又有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所以,用思维导图实现个人知识体系蜘蛛网状结构的可视化是可行的。

2.基于思维导图的蜘蛛网状知识结构实例

下面,笔者以一个概念实例来呈现个人建构的蜘蛛网状知识结构,首先确定核心,即了解一个概念“微课”,为了了解这个概念,思考的主线有:创始人是谁?什么是微课?基本特征是什么?有哪些优秀案例?有哪些典型著作?有没有影响力比较大的网站?如何创作微课?微课在教育中的应用模式有哪些?等等。为了获得答案,学习者需要借助搜索引擎、竞赛网站、个人博客、交互社区等渠道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形成对“微课”概念的知识体系。有了基本框架后,通过搜索知识点来构建关于“微课”概念的知识体系,为了把知识体系外显,用Mindmanager概念图软件使其可视化,如下页图2所示。

下页图2中,微课是核心概念,为了解释微课,分别从微课第一人、微课的含义、基本特征、成功案例、创作方法等几条主线搜寻知识点,图中的1~7条连线标注,反映了主线之间、主线与细线之间的关联度,如线2表示:在关于微课的几个定义中,都包含了这五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体现为包含关系;线3表示:这些成功案例都来自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网站,二者之间是源头与出处的关系。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表明知识之间是联通的,是可以通过相关性来构建知识网络的,而且这个知识体系是唯一的,它帮学习者解决了“微课”是什么这个问题,具有目标导向性。

再来分析下页图2中的单条主线,如“基本特征”,如果再对其进行细化处理,也能构建成一个复杂的以“基本特征”为核心的蜘蛛网状知识体系。所以,一个网状知识体系会成为另外一个蜘蛛网状知识结构的主线或节点,甚至核心。通过一个个知识体系的关联与连结,构成了学习者个人的庞大的知识脉络,这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知识学习与存储的新形态。

● 语结

以关联主义和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支撑的蜘蛛网状知识体系,不仅体现了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的逻辑与思维过程,还能借助技术手段对新建构的知识体系进行强化巩固及外显,它是学习者个人脑海中的思维导图,更是对学生学习方法论的一个浓缩。每个人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唯一的,是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是网络学习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学习者个性化知识形态的新表征。

猜你喜欢
蜘蛛网关联性网络时代
基于单元视角的关联性阅读教学策略浅探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学贯中西(4):AI的时序性推论技能
利用问题间的关联性思考问题
路遇一张蜘蛛网
蜘蛛网大战
网络时代
蚊子和蜘蛛网
网络时代
蜘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