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文化自信的影响力

2018-07-13 01:58安庭
现代企业文化 2018年16期
关键词:数据模型文化产业服务业

文 /安庭

根据目前国内通行的产业分类,文化产业被纳入现代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范畴。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同为一个大的产业类别。我们认为,这一现状已不适应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变革的新阶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应当将文化产业单独列出,与目前的第一、二、三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并列为第四产业,确立文化产业辐射所有产业的主导地位,确保我国文化自信国策的实施与影响。

文化产业的全行业属性

文化产业,是由供给侧主导的,引领需求侧进行消费体验的文化创造性活动。其强烈的专业性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成果,决定了文化产业不同于现代服务业中的任何一个行业,也不同于服务业本身的一般化服务属性。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从以往的产品消费型,向体验消费型、认知消费型进行大幅度地转化与升级。文化产业的核心驱动力与竞争力,正在由后端的要素与资源,大幅度转向前端的产品,并极大地促成了所有关联产业的技术升级与产品升级。文化消费需求成为所有行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在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文化资源与要素几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无数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文化产业发轫之早、创新之能、产出之硕、影响之巨,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比如:“洛阳纸贵”的经典案例。洛阳纸贵,指的是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三都赋》,以至于洛阳城的纸张产品一时供不应求,卖到断货,货缺而贵。这正是中国古代文化产业驱动制造业繁荣大发展的经典案例。

另外,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服饰文化(丝绸)、饮品文化(茶)带到了全世界,让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模式在西方取得了深远的影响,这都是首先从文化产业驱动的物质与精神成果。

在经济价值认知上,文化产业诞生的“1元钱”,复制、裂变、衍生、覆盖到其他产业链条时,往往能够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在互联网技术空前普及的当代社会,国内外无数商业案例表明,文化产业“1元钱”的权重,远大于其他行业。甚至是其他行业及链条每一个新的“1元钱”的开始。

沃尔特·迪士尼有一句经典语录:“别忘了,我们的事业是从一只老鼠开始的”。

迪士尼电影每1美元的票房收入,驱动的至少是100美元的全经济要素成果。世界各大电影公司、文化演出公司,其产出的每1元钱票房,其实都带给上下游其他产业链条无数的商业机会与经济价值,且历久弥新。世界上第一部迪士尼的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号》拍摄于1928年,那么90年后,这部动画片的经典文化元素,依然强劲地驱动着包括迪士尼乐园在内的亿万美元的市场价值。

文化产业全行业属性的经济价值,值得深入研判、分析,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地位应当彰显。

补足对“文化产业应当作为主导产业”这一概念“总短板”,将文化产业从现代服务业中剥离为“第四产业”,能够体现其影响第一、二、三产业的全行业属性,能够凸显文化产业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程中的主导价值。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前进的内在驱动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最深厚的基石。文化产业,是践行“文化自信”理念,实施“文化自信”战略,取得“文化自信”硕果最直接、最有力的抓手,是“文化自信”覆盖社会经济、各行各业的原创点与出发点。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获得成功之后,体验型、认知型消费势将覆盖产品型消费。针对这一趋势,文化产业直接相关的体验与认知,将全面构筑新时期经济成果的获得感及其评价指标。为小康中国之后的发展路径提供了新的时代坐标,是衡量文化自信心、自信力的新标准、新体系。

总之,将文化产业独立于现代服务业成为“第四产业”,对“文化自信”发挥独特的影响力,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以及劳动对象的非物质变化,理论结合实际,在新时期进行的有益探索。

文化产业主导地位的建议

对文化产业从现代服务业中剥离,成为独立的“第四产业”这一命题进行系列专题研究。

可以先期启动“文化产业GDP配重大数据”的数据模型分析。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应用的技术,尽快在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数据模型:文化产业构成形态数据模型;文化产业发展函数数据模型;文化产业对应其他产业的动态配重数据模型;文化产业供给侧数量质量评估数据模型。

总之,依托大数据而建立的数据模型,对指标体系的设立与发展将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应当设置“文化产业GDP配重大数据”的研究机构。我们认为,这样的研究机构在新时期应具备以下特点:公信力,应由政府的相关部门或事业单位给予背书或指导;新型PPP,研究机构应体现新型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合作伙伴关系。根据现实需求,可以涉及多方主体,充分融合行业需求、市场需求;“互联网+”,充分体现“互联网+”的特色,将政府计划统计部门的权威发布与互联网端的大数据相结合,能够把握及应用、引领大数据为文化配重指标进行更新与服务;有市场依托,此研究机构可初期设立在有成熟市场经验的经济实体之上或之中,能够充分先期验证与调校指标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尽快召集“文化产业经济配重指标”可行性研究的相关专题讨论会。此会议不仅需要文化产业行业之内的人士参加,同时需要从事其他产业或行业特别是研究相关指标的机构或部门的人士参加。从不同的角度,创新性、发散性地研讨,广泛探讨文化产业与事业在中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价值属性与配重指标建设问题。

我们有理由相信,确立文化产业辐射所有产业的主导地位,对于文化自信的彰显有着至关重要的强大推动力。

猜你喜欢
数据模型文化产业服务业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面板数据模型截面相关检验方法综述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基于数据模型的编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