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词语教学灵动而丰厚

2018-07-14 10:22陈巧薇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词语教学实践运用

陈巧薇

摘 要:以词语为抓手,带领学生穿行于字词句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领略体验词语,用自己的情感与生活经验去观照语言文字,用飞扬的文字去创造、诠释词语的风韵、博大和活力,这样的词语教学才充盈而丰满,灵动而绮丽。

关键词:词语教学;领略精妙;体验情感;延伸广度;实践运用

字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内涵,传递着自身特有的信息。以词语为抓手,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海洋,用多样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去解读、体验词语的合理、简洁、绝妙,去诠释词语的风韵、博大和活力,这样的词语教学才会充盈而丰满,灵动而绮丽,这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孜孜追求的目标。

一、比较品味,领略词语的精妙

S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形象鲜明,词语丰富且准确传神。我们在教学中要依托文本,善于发现、捕捉、比较那些经过作者精心锤炼的重点词语,深入推敲品味,感悟词语潜在的、隐含着的深层意思,领略作者的精妙用意。

如在教学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第25课《窃读记》时,我出示句子: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师:这句中的带点词“贴”可换为“站”和“挤”吗?为什么?

生思考后回答:“站”,离得太远,隐藏不了自己;“挤”,靠得太近,会让人讨厌。“站”和“挤”都不如“贴”准确。

生2:“贴”用得最准确,既给人亲近的感觉,又不至于讨人厌。

生3:一个“贴”字突出了作者的机灵,巧妙地把自己隐藏起来读书。

生4:作者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在窃读,不得不动用一些小心思,这个“贴”字,准确地写出了作者读书的艰难和执着。

师:说得好!理解词语,不能仅仅停留于表层表面,细细去品味,感悟词语隐含着的意思,就能深入地理解作者在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词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替换比较、删减比较、增词比较,就能让学生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精妙,体味词语蕴含着的生命活力,从中也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把握。

二、想象语境,体验词语的情感

语言文字并不是冰冷的符号,它是蕴涵着丰富的情感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言语,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使词在儿童的头脑和心灵里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那么如何让词语根植于学生的内心呢?其实教师要做的就是让词语在学生的想象中活起来。

如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第1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我在教学课文第四部分时,出示句子: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师:这句中的重点词是——

生(齐答):严肃。

生1:我有问题。为什么此时伯父会变得那么严肃?

生2:那是因为“我”向伯父提出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

师:是啊,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因为这个问题,伯父变得那么严肃。此时此刻,伯父会想些什么?

学生联系社会背景小资料揣摩鲁迅先生此时的内心活动,完成小练笔。

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在黑暗的旧社会里,不仅这个拉车的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还有千千万万个像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他们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痛苦的生活,他们何时才能摆脱呀!

师:此时此刻,鲁迅先生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3:是难过的。他为自己无力改变旧社会而难过、无奈。

生4:还有对恶势力的憎恨,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

师:这些情绪涌上心头,所以,鲁迅先生变得那么——

生(齐答):严肃。

在课堂教学中,我巧妙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还原了词语的意象,使本来相对静止的、凝固的“严肃”一词在学生的心中激荡,从而让学生体验到了词语强烈的、深刻的内涵。

词语依托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正因为词语的存在,语言才变得有力量、有色彩,有情感。抓住重点词品读体悟,学生徜徉于文本情境之中,就能敏锐地感受词语的温度及其中蕴含的情感。这样的词语教学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心弦,让“词语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

三、链接生活,延伸词语的广度

词语教学要关注词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打开学生记忆的仓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设法把生活活水引进课堂,促使学生将词语内涵逐渐内化为真切的感受,同时对词语运用的广度进行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成为日后生活的文化养料。

如在教学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第16课《穷人》第9段时,我出示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师:此时桑娜的心情是——

生1:害怕。我是从“忐忑不安”这个词看出来的。

师:注意“忐忑”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2:我发现“忐忑”这两个字都是“心字部”,一个由“上”加“心”字组成,一个由“下”加“心”字组成。

师:心忽上忽下,心神不定,就是——

生(齐答):忐忑不安。

生3:“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从神态上也可以看出此时桑娜的忐忑不安。

生4:桑娜心神不定还可以从桑娜的内心活动及句中的省略号看出来。

師: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忐忑不安?请联系生活,用“忐忑不安”说几句话。

生5:考完试后,我和同桌对答案。一些答案竟然对不上,我忐忑不安。

生6:课间,我不小心撞了一下同学的桌子。同学桌子上的文具盒掉下来,里面的文具会不会摔坏?我忐忑不安。

生7:和同学打架后,同学向老师“告状”。老师会不会批评我?我忐忑不安。

师:听大家说着“忐忑不安”,我不禁由“忐忑不安”想到一些词和歇后语。

生8:我想到一些表示害怕的词语:惊恐、畏惧、惧怕。

生9:我也想到一些表示害怕的成语:心惊胆战、坐立不安、提心吊胆、惊魂未定、心惊肉跳。

生10:我还想到表示害怕的歇后语:手拿鸡蛋走滑路——提心吊胆,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大家的课外积累真丰富,了不起!

联系生活,引领学生从词语的表层走向词语的深层,由浅入深、由人及我,在对“忐忑不安”一词的理解、感悟、运用与积淀的同时,将词语的广度延伸发展,智慧的火花由此时时闪现。这样,具有活泼生命力的词语在学生心中积淀下来,这不仅是其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其文化品质的养料。

一树一菩提,一“词”一世界。只有把读到的语言文字与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才能深得文章旨趣。适度的延伸拓展,学以致用,语言才能嵌入学生的心灵,成为他们精神世界里鲜活的生命元素。

四、实践运用,彰显词语的活力

于永正老师说:“学生进入学校学语文,主要是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读与写的能力。不读不写怎么行?要符合小学生的读写规律,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读与写的有机融合,在激越的文字里,学生才能不断感受词语的灵性和活力,“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如在教学S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2册第3课《夸父逐日》时,我出示句子: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师:这句的意思是——

生1: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师:“夸父与日逐走”,他会遇到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请大家看插图或展开想象,想好后把它写下来。

学生思考后完成小练笔。透过语言文字,一幅幅画面展现在眼前:烈日炎炎,沙石被晒得滚烫,夸父踩在沙石上,感到火烧火燎的痛,但他仍马不停蹄地向前跑着。

前面是一座陡峭的高山,夸父手脚并用,向上攀爬。尖利的石头划破了他的脚,血一滴一滴滴下来。他毫不在意,翻越了高山,又继续向前跑去。

师:从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

生2:这是一个“胸怀大志、坚持不懈”的夸父。

生3:一个“锲而不舍、勇于克服困难”的夸父。

师: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

生(齐答):夸父逐日。

师:夸父逐日,比喻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在神话故事中,类似的成语还有——

生4:愚公移山。

生5: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师:对!大家能用“夸父逐日”造个句子吗?

生6:对待理想,我们要有夸父逐日的精神,追求到底。

生7:在人生道路上,我们要有夸父逐日的精神,抬头仰望理想,朝着它不断奔跑!

生8: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治理着洪水,真有夸父逐日的精神。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写话的方式,打通了语言和实践的通道,有效地激活和放飞了学习主体的生命意识和创造欲望,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环境中碰撞、契入、融化、整合字词,培养语感,学会鉴赏,在理解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提高。这样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夸父逐日”一词,还整合、活用、创新了词语,达到了培养学生缜密思维、丰富想象,提高学生组织语言能力的目的。

词语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词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更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当学生穿行在字词句的“密林”中,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领略、体验词语,用自己的情感与生活经验去观照语言文字,用飞扬的文字去创造、诠释词语的风韵、博大和活力时,就能构建一个精巧中蕴藏着丰厚、扎实中折射出灵动的学习过程。而这,不正是語文教学的目的吗?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词语教学实践运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试论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
高中英语个性化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