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两大误区 多吃药与怕吃药

2018-07-14 06:16李艳鸣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2期
关键词:补钙服用老年人

李艳鸣

用药依从性差,在老年人群体中非常普遍。有的老人多病缠身多药滥用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有的老人害怕吃药把小病养成了大病。这两个极端都是应当规避的用药误区。

针对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四大学会于2017年11月共同修订《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修订简化版),该目录一共列举了包括华法林、氯吡格雷等72种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及每种药物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评级。

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多多

今年66岁的张大娘,由于气温突然转冷导致她受凉发烧。张大娘发烧后服用了布洛芬,但退烧的速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快,由于担心自己持续发烧耽误了带孙子,张大娘便自己做主把一天的服药量增加一倍,结果导致消化道出血。

在老年人群中,还有一种更常见的被滥用药物,那就是安定类药物。老年人睡眠不好,就会想到吃片安定类药物来帮助睡眠。70岁的林先生睡前吃了一片安定,然后他迷迷糊糊睡着了,睡了两个小时后醒来,发现自己又睡不着了,于是,他再次服用了一片安定。安定具有镇静作用,过量服用会产生宿醉效应。结果第二天早上,林先生起床后准备去洗手间,人就像喝醉了酒还没有醒酒,走路深一脚浅一脚,才走了五六步就摔倒了,造成了盆骨骨裂,被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还有的老年人是因为理解能力下降,出现了用药风险。有些错误在年轻人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但在老年人群中的的确确存在。一位老年男性患者,曾误把外用的0.5%碘伏当成咳嗽水喝了下去,原来是因为碘伏的藥瓶和咳嗽水的药瓶乍看起来差不多。结果这位老年患者不得不接受洗胃治疗。这提示我们,即使在家中,老年人也有可能出现外用药内服的情况,这就需要老人的子女或照看者多多关注,多多提醒。

药当饭吃:

有人每天竟吃三十余种药

72岁的李先生有20年的高血压病史,15年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的病史也都超过10年;左眼有黄斑变性,听力有所下降,与人沟通存在一定的困难;夜尿频繁,检查发现有前列腺肥大;以前还得过痔疮,现在经常便秘,走路时觉得腿部力量不够;最近这段时间还出现了记忆力下降。李先生按照不同的学科来看,至少患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还有老年退行性关节炎、泌尿外科系统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科疾病。此外,还有神经衰弱、失眠等情况。李先生在医院的不同科室开了很多药品,但仍然对医生的治疗不满意,觉得自己应该吃更多的药。医生提建议,希望他能减少用药,但是李先生不但不同意,还非常生气,认为医务人员对他的病情不够重视,剥夺了他治疗疾病的权利。最后还是在子女的劝说下,分批次减少了药物的摄入量。

不敢用药:用“盐水泡脚”治高血压

有人不吃药就不踏实,但也有人提起吃药就不踏实。临床上也有很多老年人特别“恐惧”吃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担心有些药品一旦吃了就需要“终身服药”,仿佛被药物“控制”住了。这也是老年人用药常见的误区。

68岁的黄女士最近患上了高血压,对于她这个年龄的人来说,高血压属于常见病,而且发病率比较高,目前有多种药品可以帮助老年人控制血压。但黄女士自己不敢吃药,“我听别人说,降压药吃上就不能停,要终身服药,这太可怕了”。不仅黄女士这样认为,她四十多岁的女儿也这样认为。为此,女儿到处找偏方,最后决定让妈妈每天用“盐水泡脚”的方法来治疗高血压。当然,这个办法并没有让黄女士的高血压真正稳定下来。

除了不敢用药之外,还有老年人存在用药不足的情况。最常见的就是老年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往往注重补钙,但同时又忽视了补充维生素D;或者在补钙的同时,没有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其他药物。这样虽然每天在补钙,可少了维生素D,钙质难以吸收;只注重补钙,没有使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些情况都属于用药不足。

相关链接,

安定等24种药被列为A级风险药物

目前全球共有12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以下简称PIM目录)。中国的首个PIM目录是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医院研制和发布的(2015年8月)。专家们通过研究具有代表性的8个国家的PIM目录,再结合中国老年人的疾病构成、中国药品上市情况,以及老年人不良反应高发药品种类等,最终收录了13大类72种类药物进入目录,并列出了这些药物的警示分级。其中24种药物被列为A级风险,即优先警示的药物。这些药物是:胰岛素、氯吡格雷、艾司唑仑、尼麦角林、布洛芬、华法林、螺内酯(大于25毫克/日)、利血平(大于0.1毫克/日)、二氢麦角碱、萘丁美酮、地高辛(大于0.125毫克/日)、双氯芬酸钠、多沙唑嗪、茶碱、苯海索、利培酮、氟西汀、奥氮平、唑吡坦、胺碘酮、劳拉西泮、喹硫平、氯苯拉敏、阿普唑仑。

2017年11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修订简化版)对上述目录做了一些修订,在A级警示中增加了地西泮、苯巴比妥、克林霉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异丙嗪、苯海拉明、生长激素、西咪替丁和莨菪碱类药物。

医生建议老年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时,必须严格遵照医生嘱咐规范使用,发现不适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就医。

同时还研究发布了44种(类)药物在27种疾病状态下存在的74个用药风险点、风险强度和对中老年患者的用药建议。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PIM目录中还包括7种非处方药物,老年人在药店自行购买使用时应格外注意,其中应用普遍的前三名非处方药分别为:氯苯那敏(扑尔敏)、双氯芬酸钠和布洛芬。以常用的抗过敏药扑尔敏为例,有慢性便秘的老年人就不能长期服用扑尔敏,因为会加重便秘。这些用药知识在中国PIM目录中均有体现。

猜你喜欢
补钙服用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4个补钙雷区,您踩过几个?
服用三七的“科学打开方式”
服用抗过敏药物须谨慎
如何正确服用胃药
服用降压药警惕不良反应
食物补钙最健康
补钙过量损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