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人题材习作指导的序列和实践研究

2018-07-14 10:22杜海燕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杜海燕

摘 要:从习作批改发现的四类“变形人”说起,指出必须重新审视写人题材的序列,建立循序渐进的训练体例,以抓住“特点”为主线,以知识脉络和学习心理背景为主轴,做到由浅入深、由彼及此、由一及三、由点到面的几个迁移,方能使学生方做到眼中有人,让笔下的人物重新回归本真。

关键词:写人题材习作;序列;小学语文

一、缘起:从作文批改中发现的四类“变形人”说起

小学阶段是作文的起步阶段,课程标准中没有专门对于写人类型的文章的统一、明确的要求,而只有一个大致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根据学生习作分析,往往容易出现以下四类“变形”的人:“小人”指没有抓住人物凸现性格,反而是东拉西扯、笔走偏锋。“美人”指一些“高、大、全”式的被过度美化的完美者,让人觉得美得那么不真实。“怪人”指人物性格、特点怪异的人物。“超人”指本领超强,无所不能的人物。而生活中鲜活的人物在孩子们的眼前晃动的时候,他们却视而不见,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二、追踪:从小学语文写人题材习作的序列中开始找人

(一)扫描:小学阶段到底有哪些不同的习作内容?

我们先整体地看一下在小学阶段所有要求习作的作文情况。

1.覆盖全面性

2.突出实用性

3.贯穿整体性

(二)聚焦:写人题材的习作究竟有哪些特点?

我们重点把教材内的所有的写人题材的习作集中在一起做一个分析。

1.习作对象具有针对性

2.习作数量存在局限性

3.习作要求体现递增性

(三)叩问:写人题材习作的实施难点在哪里?

1.“线索”,有没有?

教材是以人文线索为一条明线,贯穿各册、各单元的。而知识线索是一条暗线,散落于各篇课文、各项练习中的。如何将两条线索结合起来,是我们应该思考的内容。

2.“10%”,够不够?

整个小学阶段写人习作占整个习作训练10%。如何在10%中做好文章,這是一门艺术;而在10%外下足功夫,那就是一种智慧了。

3.“特点”,难不难?

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处于学习的状态,要让他们抓住特点、写出特点、放大特点,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笔者继续以写人题材习作为例,谈谈在写人题材作文教学实践中的些许收获。

三、践行:循序渐进才能使“变形人”重新回归本真

(一)确定一个基本发展点

1.教学内容:从具体到抽象

中低段学生的以形象思维为主,应花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感受;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所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讨论、小结的形式,让学生综合和概括地在习作中体现特点。

2.教学手段:从演绎到归纳

起步阶段,重在指导;运用阶段,重在自悟自得。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同伴的互助作用,看一看、议一议、评一评。

(二)立稳两条坐标轴

1.纵轴线:语言文字习得发展线

具体体现在教材内写人题材习作中,知识线索就是从单个地接触写人题材作文的技巧到综合地运用这些技巧,将其融会贯通的过程。

2.横轴线:儿童学习心理发展线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是由表象到抽象,由具化到细化的一种规律性的过程。

(三)把握三个关键要素

1.需不等于要

让需变成要,这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让需变成要,就需要我们对知识体系进行重组,使之成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愿意参与的一种形式。

2.懂不等于会

如果说理解了需不等于要是掌握了孩子普遍的学习心理,那么区别“懂不等于会”即真正关注孩子的写作过程,真正成为孩子在习作过程中的一个同行者。

3.此不等于彼

多年的教学实践一再地告诉我们,由此岸到彼岸,绝不是以美好的愿望和决心就可以解决的,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速度和自己的规律去摸索、去积累。

(四)落实四个教学环节

1.作前曲:未成曲调先有情

(1)阅读课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紧扣文本语言感知人物形象。对于学生的发现与归纳,采取求同存异的原则,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各抒己见,使学生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

(2)从文本人物到生活人物,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边读边联想:在生活中,有没有跟文本人物相类似的人?重新以“陌生化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也从记忆中搜索相似的面孔。

2.作中曲:笔下生花巧设境

(1)遵循规律:由浅入深

学生习作有一个慢慢预热的过程,不能以要求代替指导,起步阶段,更加应该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做到步步深入、耐心引导。

(2)突破难点:由彼及此

习作起步阶段,说和写还存在很大的落差,喜欢是不够的,关键的是在喜欢的基础上,能够让他们明白、领会、迁移。教师的“下水文”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起从“懂”到“会”的桥梁。

3.作后曲:你评我改都能行

(1)贵在内化:由一到三

当孩子们进一步知道“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写人”以后,这就需要进一步搭建舞台让孩子们各显神通。

(2)效在课外:由点及面

在传统的习作的基础上,必须要有所变化,老师们要搭建学生交流的平台,让孩子们通过不同途径去学习、展示、交流,体会习作带来的愉悦感。

以写人题材习作为例,探讨了有关习作教学的一个小小分支。从理清序列到理顺教学,从混沌到清晰的过程。整理的过程并不轻松,从每一次学生轻松而快速的当堂习作中,还是能够看到这样坚持做的成效。

参考文献:

叶圣陶.叶圣陶随笔:生活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