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顶三悟,在翻转中享受教学

2018-07-14 10:22陈仙华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勾画教与学自然段

陈仙华

摘 要:《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曾三次执教,三次研讨,次次让我深有感触。本案例从教案的整理与模仿、课堂生成时机的创设方面触摸教学创新与智慧;从课堂真实片段的比较中感悟语文教学的真谛;也从每一次的研讨中更新语文教学的理念。

关键词:悟;转;语文教学

犹记得我刚执教的《顶碗少年》一课,其中那一场颇具曲折的演出,那一位少年三次顶碗转身的故事依然让我记忆犹新。联系三次执教《顶碗少年》的教研情况,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教与学意识的翻转与灵动对于孩子来说是何等的重要!现以此为例,谈谈我的反思。

一、勿学东施来效颦,读中洋溢语文情

1.课堂片段实录

师:什么是“请你勾画”呢?出示课件读给学生听。

生:第3~7自然段。

师:我们来看怎么操作。请在课文中用横线勾画,组成非常简洁的一段文字表述顶碗少年的表演过程。

请生默读,读后再出示打横线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少年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瓷碗,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师:记住,就是要抓住少年的表演来简洁勾画。看第3~7自然段,按照这样的方法简单地画一下然后你就画出这个故事的全部内容了。(学生动手勾画,教师巡视)

纵观整个环节,皆以老师讲为主,留给学生的只有两次机会:一是默读一句话,一是根据预习回答共有几个自然段,几乎没有接触课本。所以,当学生匆忙之间动手勾画时,一度呈现出了沉闷的气氛。

2.同事诊断与处方

教导主任吴老师便给出了她的诊断与建议:第一个阅读活动“请你勾畫”,学生用时很长,气氛沉闷,我觉得很大的程度是因为你未能在他们勾画之前让他们读一读课文,熟悉熟悉课文里的情节,而过早地让他们进入紧张思索的气氛之中。勾画主要内容本身难度就比较大,还不如在课刚开始时,给予时间让学生读一读课文,让他们走进文本、亲近人物,把那浓浓的语文味先用“读”这一良方熬出来,然后开始勾画、研读,整个课堂岂不就这样洋溢着悠悠的语文情了吗?

3.自我剖析与反思

细细研究我的设计,的确,在这个环节中,我只是安排了一次对呈现的句子的默读,读的分量是轻之又轻。语文课堂应凸显学生主体,给师生留下广阔的天地,给“教”与“学”放飞一片飞翔的天空。比较课前课后,我的讲解扰乱了学生的思绪与情感,忽视了课堂中真正的主角。是啊,要想拭去这一抹缺陷,最好的良药就是读,拿起课本认真读。于是,在二次备课中,我秉承语文“读”之根本,首先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熟读文章。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对课文表述的事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体会少年处在怎样的困境,又是怎样勇于拼搏取得成功的。然后再让学生进入第一个阅读活动“请你勾画”中,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勾画出的句子,使学生体会到“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结果,在第二堂课上,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从学生勾画的内容来看,也精练了许多,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我想如若此时让我再拜读前面呈现的叶老的那句话,必定更有感悟了。

二、莫让心急抑生成,缓时品味翰墨香

1.课堂片段实录

师:这一活动要求我们怎么做呢?出示课件:请你自选角度,用一个词语评说顶碗少年的故事。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语,要说明理由。

一些同学马上就举手了,但我没请他们说。

师:别忙,再看一看例子(课件出示内容),请学生先理解。

例:一波三折,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这是一折;接着又掉了下来,此为二折;但少年恢复了镇定,开始第三次表演,终于成功。所以说是“一波三折”。

看好了之后,请学生发言。

2.同事诊断与处方

年级备课组长吕银芳老师就给我“号了一脉”,道出了她的诊断:请君入瓮,牵牛式僵硬;处方便是:心有灵犀,互动中点出。她这样说道:“如果你能在第二个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讲,去掉那个请君入瓮的例子牵引,在学生说出时再点出例子里的词语,我想教与学的关系会翻转得更透彻些……”

3.自我剖析与反思

为什么课堂上的我会如此操作呢?回味本堂课的始末,为了上好这堂教研课,我用心备课,悉心设计,我的心理期待就不一样了。急,便在此时主宰了我的内心:在某些地方代学生发言,在某个环节引学生思考……于是乎,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还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等理念背道而驰,真正应了那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调整心态,再行教学。果如吕老师所说,真的有一位同学说出我要举的这个例子,那时的我真为这次翻转教与学意识的收获而释然,为这次教与学角色互换生成了课堂的灵动而自喜啊!

在互动、交流、谈笑中,词语的生命力如小树拔节逐渐蓬勃起来,语文味亦愈来愈浓。看着学生熠熠生辉的眼,看着学生笔挺挺的手,我们能感受到这样的改变是智慧的,这样的课堂是有趣的。没有教条般的灌输,没有强硬的拉引,有的是无尽的生成、无尽的乐趣。在被熏陶和感染之后,在我们的性灵得以升华之后,我们无法漠视那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言语”。正是学生那入情、入理、恰到好处的鲜活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在座的师生。我不由地感慨:起初我为何不借助对这些语言的品味、积累、运用,使学生的言语能力得以培养,同时情感上也得到熏陶?又岂能因为自己的设计而死板地牵引着课堂呢?语文教学,朴素、简约才是真。课堂上的我们,切莫让“教味”来主宰,且叫“乐学”来开言!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勾画教与学自然段
邵焜琨:勾画环保产业新生态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美丽的秋天
找一找
我国反腐败立法路线图如何勾画
鼻咽癌三维适型调强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进展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