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因性施教”

2018-07-14 10:22高静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班级管理

高静

摘 要:个体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群体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其中最重要的学生群体差异是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这决定了男女生有着不同的心智发展潜能和需要。在班级管理中正视男女生差异,既能够促进学生共性上的成长,也有利于形成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关键词:性别差异;班级管理;因性施教

社会是人类通过各种关系聚集起来的一个群体,从先天差异来说,人类分为男性和女性。在人类社会,最大的差异就是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无论是先天的生理特征,还是后天的心智能力,男性与女性都有很大不同。这种差异为大千世界增添了五彩斑斓的亮色。

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我们暂且把“能力”与“智力”等同来看。智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认知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思考、判断、想象等的信息加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构成智力的五种基本要素,男女之间在智力因素发展总体上是相当的,几乎不能作层次高低之分,只是存在类型差别。

既然在智力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那么,我们通常所说的男女生性别差异指的是什么?我粗浅地认为应该是心理上的差异。受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主观能动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男生和女生在心理上存在发展的差异性,这一点毋庸置疑。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种差异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需要“因性施教”。

如果说教育需要“因性施教”,我认为,学校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内容,即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因性施教”应贯穿于这两个方面。如从育人角度考虑,“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那么从一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来看,更要明确男女生本身的差异,从而在班级管理方法上“因性施教”。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无论是对问题的分析还是方法的运用以及治班策略的制定,很多教师过多关注班级整体现象,从而忽略了现象背后所存在的一个因素——性别差异。

一、班级管理中“因性施教”的重要性

什么是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曾宝蓉校长曾把“班级管理”分为班级中的“管”和“理”。她认为,“管”包括管班级发展方向、管学生成长动态、管班级成长环境;“理”则包括理一日常规、理班级公约、理班级事务。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好的班级管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锻炼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结合以上内容,我认为,“因性施教”在班级管理的运用中可以更好地端正男女生对性别的认识,可以充分挖掘男女生的智力潜力,可以健全地发展男女生的心理素质,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一个人的生命化发展。

二、班级管理中“因性施教”的基础

1.明确的教育理念

作为班级管理中的执行者,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美国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现代教育更是把“尊重学生”高挂于任何理念之上,但“尊重学生”不宜在殿堂上高呼,应该植根于土壤与学生相依。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尊重学生”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发展,其中必然包括学生的性别差异。在国家大力提倡“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今天,教师应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在班级管理活动规划时明确活动目的。

2.系统的知识储备

班级管理体现的是管理者的教育理念,反映了管理者所具有的知识与能力。在班级管理中“因性施教”,必然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对男女生在性别差异上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差异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比如说,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异,主要表现为男女气质的差异。一般而言,男生的性格偏向于理智型或者说是意志型,男生常常与豪爽的、勇敢的、坚强的、果断的、主动的等词语聯系在一起;而我们通常形容女生是文静的、胆怯的、娇弱的、犹豫不决的、被动的,属于顺从型人格。在学校与课堂中,低年级的男生表现为淘气调皮、爱捣乱、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爱学习、欺负女生、容易打架等,到高年级则表现为活跃、爱发言、竞争性强、好胜心旺盛。女生就大不一样了,她们一般很重视人际关系,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上课认真听讲、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任务、合作性好,但她们时常会流露出恐惧、焦虑和沮丧等情绪。

当管理者对这些内容有所了解之后,才能较为明确地区分哪些问题是性别上的差异,哪些问题是个体上的差异。“因性施教”并不是指每一件事情都从男女生性别差异去解决,而是从根本上实现男女生之间的全面发展。因此,管理者要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3.科学的学情分析

班级管理策略制定前,必然少不了学情分析,但是在“因性施教”前,要先明确班级男生和女生存在的差异性。除了男女生本身因为生理结构而导致的差异之外,还存在个体差异性。学情分析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男生26人,女生11人”,应从班级男生或女生整体呈现的状态来分析,再具体分析个体情况。当然,学情不断在变化,管理者的学情分析也要及时进行更新。

以我所任教的班级为例,这个班级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明显体现在“能力”方面。女生管理能力较强,性格较独立,能够独立地完成一件事情,并且有自己的想法。而男生恰恰相反,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做事不够主动,较依赖他人的想法,并且在遇到问题时很难有自己的想法。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男生和女生的差异也受“群体”的影响。整个女生群体发展逐渐“强势”,而男生群体却渐渐“弱势”,班级呈现出一种“阴盛阳衰”的局面。

科学的学情分析使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能够考虑得更全面,制定策略更完善,目标更精准。

三、班级管理中“因性施教”的策略

1.扬长

扬长策略,指教育应该针对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对各自智力因素和心理特征中具有优势的能力予以强化和发扬。

例如,通过调查,发现班集体中男生和女生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在班级活动中设立“男生节”和“女生节”,专门进行男生的活动和女生的活动。男生可以进行转陀螺、打篮球比赛,女生可以进行呼啦圈、讲故事比赛。在评选优秀学生时,也可以设立“优秀男孩”“优秀女孩”,在男生和女生群体中都建立榜样。

在班级管理中,同样可以利用群体的力量建立榜样而改变班风。以我任教的班级为例,在上述学情分析后,为了调整这种局面,更为了使男女生都能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在确定班级管理规定和处理日常事务时,我特别注重以性别差异为前提进行教育和管理。

这个班级的女生很愿意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比较耐心和细心;相反,男生大多数只想到玩,甚至连自己本身的值日工作都会忘掉,更别提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因此,在一次上完书法课后,我看着满地的书法练习纸和地板上点滴的墨水印,再看看显然已经收拾好了自己书桌的男生,问:“有谁能够帮忙收拾一下教室?”结果意料之中,很多女生举起了手,“老师,我来。”“老师,我也可以帮忙。”……可是,这个时候,男生依然没有想帮忙的意识。结果,还是女生打扫干净了教室。在随后的一节课上,我就专门说了这样一种现象:“同学们,今天老师觉得我们女孩子实在是太棒了!不仅能主动帮忙打扫教室,而且在没有老师指挥的前提下自觉地安排好任务,迅速、有效地进行打扫。我实在是太佩服你们了。就是不知道男生有没有这样的能力?”说完,我故意看了一下男生,结果,天生不服气的男生说:“有,我们也不差。”“是吗?那我以后可要注意咯。”我用有点不相信的语气说道。之后,我再也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后来,在一次书法课后,当我走进教室,发现男生开始收拾书法纸,并且拿着拖把拖地,甚至还有人专门拿着抹布帮忙擦掉桌子上的墨水印……慢慢地,经常能看见男生主动帮忙摆桌椅、收发作业的身影。

2.补短

补短策略,指教育者要针对男女生生理和心理差异,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对各自智力因素和心理特征中存在的不足或缺陷予以弥补和修复。简单地说就是最大限度地发扬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同时又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弥补各自的弱势和不足。

例如,在确定班级管理人选时,挑选能力强的女生和能力较弱的男生来合作。能力强的女生性格较强势,并且在言语态度上比较霸道,很容易引起被管理學生的不满,而能力较弱的男生管理能力虽弱,可是却比较能顾忌被管理学生的感受,反而颇受同学喜欢。因此,让这样一对性格差异较明显的学生来合作管理,刚开始确实会出现许多问题,例如,女生经常抱怨男生不会管理,男生经常埋怨女生太严厉。一个星期后,利用一次班会课的时间,我让同学们都来说一说这样管理行不行。自然,有支持女生的,也有支持男生的。但就在这样的争辩中,同学们懂得了作为值日班长不仅是一种干部身份,更是一种责任,而这一责任的履行需要方法,不是简单的“某某某,闭眼做眼操”“某某某,闭嘴”“某某某,快坐好”……而对于男生来说,他们也意识到了管理不是当好人,送顺水人情,而是需要维护班级的良好秩序。慢慢地,女生也会善意提醒他人注意事项,男生也会较主动地管理班级。

无论是扬长还是补短,它们的最终目的是统一的,都是促使男女生的智力和心理得到完善而良好的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智力潜能和心理潜力,最终培养出心智健全和优秀的人才。

如果在班级管理中只是就事论事,就个人的事情论个人的事情,那么,显然不利于整个班级班风的形成,更不利于男女生性格发展的全面性。在班级管理中,不能忽略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要看到班级存在的“群体效应”,更要善于折射这种效应,使之健全男女生性格的发展,达到“双性化发展”,双性化的关键点是在正视性别差异的前提下,摆脱传统文化对性别的束缚,男女生相互学习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说到底,双性化教育是顺着孩子天生的性别倾向加以引导,使孩子首先了解并接受自己的性别倾向,发扬自己的性别优势,在此基础上再向异性学习。在班级管理中施行因性施教和双性化教育相结合的策略,有助于养成个体的双性化人格。贝姆认为,双性化的人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情景中都能够取得成功。在具有双性化人格的个体身上同时具备两性的兴趣和能力,尤其在心理气质方面具备男性与女性的长处与优点。他们既独立又合作,既敏感又豁达,既自信又谨慎,既热情又成熟,“静如淑女,动若英豪”“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就是这种完美人格的诠释。

参考文献:

[1]程达.教学目标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程达.人生教育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3]章梅芳,刘兵.性别与科学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编辑 范昕欣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班级管理
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