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无止境,感恩同行

2018-07-14 10:22章辉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章辉

摘 要:主要介绍华应龙老师从“我就是数学”到“我不只是数学”的领悟与把握。

关键词:点化生命;以错化错;以人化人

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

2017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合肥市小学数学培训基地开展的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专题的北京师范大学研修活动,本次学习安排了多位教授、研究员、小数全国名师做精彩的讲座。

各位专家阐述了他们对学生以及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前沿教育理论知识的介绍,印象最深的是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老师的《我不只是数学》的专题报告。

华老师从“我就是数学”开始,从为什么说“我不只是数学”,为什么要“我不只是数学”,除了数学,我还能有一些什么及怎样才能“我不只是数学”这四个方面谈起,借助具体生动的经典课例,把《我不只是数学》的主题层层展开,不仅让我们领略了精彩的数学之美,更感悟到了“以人化人”的教学魅力。

“理想的课堂应当不仅传授知识,还要启迪智慧,更要点化生命。”那么,一节课的教学智慧点在哪?又如何点化生命呢?课堂上的等待、呵呵笑、装傻……都透露着华老师深深的课堂智慧,华老师不仅在传授着知识,更在传授着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么做”“一定这样吗”,从现象探究到本质。听华老师的课,我有种被震撼到的感觉,脑子里经常会出现的是:“怎么设计得这么精巧,这么奇妙,我怎么没想到?”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么上……

“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这是华老师亲身体验到的真理。在孩子眼里,错误代表的通常是失败,他们会担心说错话,会显得自己特别傻,会受到同学笑话,这种情形在高年级更多,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常常避免孩子出现错误。华老师说,“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可能是创新。”在课堂上出错的孩子也是最好的孩子,在课堂上要多问孩子几个为什么,孩子要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是的,我们不能害怕课堂上孩子会出现错误,我们应该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去正视、去包容、去欣赏,这样,孩子们在出现错误时,才不会觉得尴尬,才不会胆怯,悦纳自己才会去思考背后的为什么。华老师还说,只有精心预设了的人才有资格谈论差错,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才会有机会享受生成的差錯。我想,对待孩子们出现的差错,不光要有精心的预设,更应该适时抓住错误,考虑他是从哪个角度思考的,发现差错背后的意义,揭示内在的矛盾,彰显积极意义,再找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转化错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简单粗暴地对待错误。应该怎样把这些课堂错误用起来,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引向心灵深处,正是我们需要做的,也是应该提高的素养之一。

教育是以人化人的,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华老师总是巧搭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讲座中,华老师还举了一个例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活动探究课“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正巧,这节课我也有些许研究,课例曾获部级优课。华老师说,我的每节课都有人生规则,这节课看上去只是一节活动探究课,但也是可以教育孩子的。我在心里琢磨,该怎么联系到生命上去呢?只听华老师娓娓道来,每个小正方体的位置不同,所以它们的个数不同,涂色情况也不同,小正方体有小正方体的位置,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位置,你是课代表,你是班长,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情,就会面对不同的人生。巧妙的话语,点醒人生、点化生命,真是醍醐灌顶,原来,数学真的可以这样教……

华老师博学,教数学,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令人望其项背。课堂里、讲座中,华老师引经据典,爱因斯坦、牛顿、孔孟……古今中外名人关于教育的名言名句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他一定是读了很多的书,才会有此丰富的思想,才会有此深度的思考。

华老师经历了从“我就是数学”的自信到“我不只是数学”的慎思与不懈追求,离不开对数学本质的领悟与把握,是关乎数学的学科价值,更关乎学生的成长价值,是超越。既用数学修身,也用数学育人,还用数学立命。

课堂不是表演,不是教师的舞台,更不应沦为精英的教育。名师的课堂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的,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思维碰撞中拓展,在春风化雨中提升。名师的课堂都关心“谁在学”,在“学”上是否出彩。在他们的课堂上,这些孩子们都会思考了,胆子大了,表达能力也强了,好像都突然变得聪明了。我深深明白了:课堂的主角永远应该是孩子,即使你准备再充分,都抵不上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课堂的风景在孩子们那儿。

名师指路,还要自己开路。每一次的学习,是一次头脑风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学无止境,我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路上……感谢,感恩每一次同行的人!

参考文献:

华应龙.华应龙与化错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