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利用客家文化中的诗性语言指导学生进行童诗创作

2018-07-14 10:22黄瑛娜
新课程·小学 2018年3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

黄瑛娜

摘 要:客家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色彩,这其中,通过长期的历史传承和积淀而来的诗性语言是客家文化的重要体现。我国是具有悠久诗歌传统的国度,素以重“诗教”被人称道,指导小学生进行诗歌欣赏,并尝试进行童诗创作,是对祖国诗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探讨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客家的诗性语言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希望可以通过这一途径将客家语言与儿童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在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及客家文化的基础上呼唤童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客家文化;诗性语言;指导学生

客家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悠久的文化历史为众多学者和艺术家所关注,客家语言中的诗性之美源自于客家聚居地梅州地区奇山秀水的熏陶感染,源自于从古至今许多当地文化名人的世代传承,客家人爱歌,在梅州,至今还广泛流传着歌仙刘三妹智慧斗歌的故事。近代著名维新变法先驱、外交家、诗界革命领袖黄遵宪是客家山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客家的民歌、童谣同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诗性的传承,渗透于客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将客家诗性语言用于指导小学生的童诗创作,将会使小学生的儿童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是对客家传统文化的发扬,本文就这一话题进行了相关论述。

一、注重文化熏陶,创设童诗创作意境

客家先民属于中原汉族族群,后因战乱进行了先后五次大型的迁徙,最终定居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四川及台湾等地。“先到为主,后到为客。”当地原住民称这群后来入籍的人为“客人”,以后通称为客家、客家人。在客家人的意识中最重“忠、孝、节、义”,也极注重“仁、信、礼、智”,这些都集中反映在客家文化意识中为人处世的道德觀念和价值观念。他们的歌谣与汉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指导学生以客家语言进行儿童诗创作的基础,就是对学生进行客家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文化背景下的客家语言魅力,从而增强诗歌创作的动力。这方面,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对客家人的由来、客家文化的传承方面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到客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善恶观念以及文化传统等,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代表客家文化的著名景点,例如客家土楼,东山书院等,品尝客家美食——擂茶,使学生感受客家文化的丰富内涵;欣赏客家民歌和山歌,学习客家童谣,体味客家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感受客家的诗性语言在民歌中的运用,体会民歌的韵律之美、内容之美,以这些丰富的活动形式感染学生,使学生对客家文化心生向往,从而奠定创作的基础。

二、开展课堂训练,指导童诗创作技巧

儿童诗的特点是语言生动,内容短小,形式生动,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创作,课堂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应当以教材内容为介质,使学生对儿童诗的特点有具体的了解。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大自然的语言》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文,教师可以以此为例,指出童诗创作的特点:在语言方面,可以结合口语和书面语,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在结构方面,要注意每句话的字数相差不要太多,各个小节的结构保持基本一致,在结构划分方面,注意每一个不同的主题为一小节,每个小节有几句要进行统一的规划,在诗的形式方面,押韵和韵脚的使用是必须注意的,一首诗没有押韵的句子,读起来就不会有朗朗上口的感觉,押韵的句子过多,会使人觉得肤浅,因此,在进行童诗创作过程中要结合诗的内容综合考虑诗歌的形式。其次,教师要组织开展相应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对儿童诗的欣赏和品评加深对儿童诗内涵的理解,打开创作思路,这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举一些儿童诗的范例。客家童谣可以作为很好的借鉴,例如:月光光,照禾黄,拗莲卡,娶新娘。娶只新娘矮咄咄,朝朝煮饭香饽饽,讨个新娘高筒筒,朝朝煮饭臭火(烧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童谣,感受童谣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创作,由于有了之前的了解,学生的创作欲望会比较强烈,创作就变成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三、注重积累运用,丰富创作素材

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对同类体裁的借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有意识地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儿童诗,抄写并集结起来,看得多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具体说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儿童诗积累的竞赛活动,或者将学生一段时间积累的儿童诗进行展览,以这些手段增强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使积累成为一种学习习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综上所述,客家的诗性语言为小学生儿童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相信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一定能够将这一语言特色与自己的创作结合,创作出更多有创意、有水平的儿童诗。

参考文献:

[1]周宏兴.诗歌创作艺术[M].作家出版社,1986.

[2]马大康.诗性语言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
“客归何处去”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客家文化视阈下的赣州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