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朝五台山路线研究

2018-07-16 07:48李志影
关键词:巡礼五台山太原

李志影

(河北大学 宋史研究中心,河北 保定 071002)

按《华严经疏》所云,清凉山即代州雁门郡的五台山。因长年积坚冰,夏季仍有飞雪,无炎暑,故名清凉山。“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累土之台,古曰五台”[1],五座台顶组成五台山。其中南台在五台县境内,独居一方。南台细草杂花,如同锦绣,故称锦绣峰。东、北、中三台则在五台与繁峙两县交界处。东台,东望明霞,如波似海,又叫望海峰;北台,又称叶斗峰,海拔最高,风大,南台花开时北台还是冰天雪地;中台翠岩峰,五台中心。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由于历代的经营,五台山在佛教史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成为我国佛教圣地之一,闻名中外。五台山的壮美与神圣吸引着满、蒙、藏等各个民族的朝拜,同时吸引着日本、朝鲜、印度等国的巡礼者。

宋代都城汴京交通四通八达,为朝台提供了便利条件。东面,“自汴京东行经曹州”[2]114到达今山东各地,“自汴京东南行,经应天府”[2]114可到达今江苏、浙江、福建各地;北面,自汴京向北渡河,东北方向可到大名府,北抵真定府、燕山府,往西北至太原府;南面,“自汴京南行,取道蔡州信阳军”[2]114,东达寿春府,东南至南康洪州,南抵岳州、潭州乃至广州。

一、北宋时期朝拜五台山的路线

凡是去五台山朝山者经过的路叫朝台路。朝台路大致有四条:东边从阜平、龙泉关到五台山;南边由太原、定襄至五台山;北边幽州、平型关、繁峙县达五台山,还有从雁门、代县到五台山;西边是从灵州、三边至五台山。

(一)东路朝台

自唐朝以来,开辟了一条由河北镇州(今河北正定)通往五台山的进香路。根据《太平寰宇记》卷61中的记载以及《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中的“宋·辽·金时期地理图”所绘制的河北路和河东路来看,从真定去往五台山的道路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从真定向西北行至阜平,再从阜平西行到目的地五台山。从真定到阜平段有三条线可行:第一条,真定—行唐—阜平。根据公元950年前后建成的敦煌莫高窟61窟中的《五台山图》所绘朝拜五台山的路线图来看,从真定出发,向西北而行,经过行唐县、龙泉镇、石觜关镇,翻越太行山大复岭到达五台山。第二条,真定—曲阳—阜平。杜斗城先生在著作《敦煌五台山文献校录研究》[3]中曾考察过此路线。第三条,真定—灵寿—阜平。《五台山图》中的“灵口之店”以及《入唐求法巡礼记》中的“南接村”就是“灵寿”[4]。

真定府处于太行山东麓和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河北路正式划分为东、西两路,真定府成为河北西路的行政中心。它与太行山西麓的代州、太原府、平定军相接。真定府乃宋代河北重镇,是河北道至五台山的必经要地。宋代行唐县距真定府城最近,“行唐县在真定府北五十五里”[5]9019。根据圆仁所写《入唐求法巡礼记》的记载看,朝台路线是镇州、行唐、阜平、五台山,与《五台山图》所绘路线几乎没有出入,只有几处异名同地之处。这条路线就是人们熟知的“五台山进香道”。

从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出发还有一条“豫晋朝拜之路”,即汴梁向北而行,经过天井关进入山西,过泽州(今山西晋城)、潞州(今山西长治),经太谷抵达太原,到太原后路线与南线大致相同。宋太祖于开宝二年(969)亲征北汉,从京师出发,过滑州,“己巳,次相州。庚午,次磁州。乙亥,次潞州”[6]217,最后到达太原。从开封北行,分成东、西驿路。东路由北城东门陈桥而出,东北行经过陈桥驿,“走马黄昏渡河水,……投鞭日午陈桥市”[7],陈桥驿东北行经长垣、韦城二县。“长垣县是京都北行至北京大名府及镇州、太原的交通要冲。”[8]中牟县是京都西达河南府的交通要地。宋太宗北征正是从长垣县北上,再西进山西入太原。北宋时期,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中记载的巡礼五台山时所走的路线是从都城往西过中牟县。虽两人所走路线前段不同,但最后都是经由泽州、潞州到太原。五代时期所著敦煌本《往五台山行记》,作者同样是走的此路线。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北宋朝廷出资整治这条路,使之成为当时交通运输的要道,为国家政令的有效传达提供了交通方面的保障,同时提升了朝五台山的热情,促进了佛教信仰的传播。

还有一条从海上朝台路。《广清凉传》卷下《高德僧事迹十九之余》中有相关史料记载,此路从长沙由海陆北归到沧州,再按照之前从镇州到五台山的路线行走。《广清凉传》中记载了五代时超化大师游历到吴越国,国王与其讨论佛法甚是畅快,决意施礼五台山,命人把东西送至吴越馆内,“别造巨舶乘载,由海路北归。……遂达沧州,舆载归山”[9]116。其中《宋高僧传》中也有相关记载,“乃泛海至沧州,运物入山”[10]。《广清凉传》还记载了登上东台后“台上遥见沧、瀛诸州”[9]62的情景。

(二)南路朝台

《五台山图》中还绘制了从太原府到五台山的路线。此一路线为从河东节镇并州太原出发,向东北方向行驶,过石岭关、忻州治所秀荣县,经定襄县,过五台县,到五台山。“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11]887

(三)北路朝台

从幽州(今北京)朝台路线,即沿白沟河(即巨马河,北宋时由西向东流入渤海,为宋辽分界地)西进飞狐口(今河北涞源)、驿马岭、平型关,沿滹沱河入繁峙县、五台山。滹沱河流经繁峙县,穿越太行山,向东流至河北平原,“源于西山,由真定、深州、干宁与御河合流”[12]2352。雍熙三年(986)宋军兵分两路进攻幽州:中路,“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12]77;西路,“出雁门关(今山西代县),直趋云州(今山西大同)”[13],与中路军会合东进攻打幽州。五台山雄据雁代,磅礴数州,地理位置重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陈家谷之战中贺令图战败南逃至五台山,辽军攻蔚州,宋将潘美、贺令图援救,后惨遭突袭,逃至飞狐口,斩首一万余级。

宋乾德二年(964),印度那烂陀寺普化大师从中印度来到五台山巡礼。《印度普化大师五台山巡礼纪》记载了他自戊寅岁从沙州出发,由朔州经雁门关入代州,游历圆果寺,至忻州,游历了仁泽寺、铁佛寺等,由定襄入五台山,于二月二十日到达。《清凉传》历代附录中《游台录》附之于右云:“六月,自雁门移定襄,三日,经台山真容院。”[9]160

(四)西路朝台

从陕西到五台山的路线,经灵州、三边(即陕北定边、安边、靖边)、太原北上至五台山。《景德传灯录》中记载了唐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后周游五台山的事迹,当时走的便是此条路线。

南、北、西线三线朝台路都必经山西太原。北宋太原在军事、交通上占有重要地位,与东京开封府之间交通联系密切,构成了太行山东麓南北及井陉隘道驿路。太原地接五台山,可以说太原是朝台路的必经之地,也是朝台人的中转站或歇脚之地。表1是北宋巡礼五台山僧人表,反映出当时朝五台山的情况,从中可领略到五台山佛教的魅力。

表1 北宋巡礼五台山僧人

二、成寻入宋巡礼五台山

(一)成寻入台路线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成寻乘宋商船入宋,得到神宗优遇,后由汴梁出发,巡礼天台山、五台山。成寻过繁峙县、澸山谷、兴国寺后由北路登台,“登山顶,北台傍路也。先下马,拜北台”[14]405,巡礼真容院、文殊阁、宝章阁、集圣阁、太平兴国寺、金刚窟文殊菩萨宅、大花严寺。成寻此番巡礼促进了中日佛教文化交流,并且在五台山佛教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

王文楚先生在《北宋东西两京驿路考》中对成寻从开封出发途经祥符县、中牟县、郑州、荥阳县、汜水县、渡黄河、孟州、巩县、永安县、渡潞河这一路线作出考证。“自西京临闤驿向东经偃师县驿、巩县上驿、荥阳县驿、郑州奉宁驿、中牟县三异驿等六驿,而至东京。”[15]孟州,“古孟津地,宋改置孟州河阳军,改曰清源郡,治河阳,在今河南省孟县南”[16]。孟州“北至怀州七十里”[11]1076,“孟县北至山西泽州一百九十里”[17],“晋兵出泽州逼怀州”[5]8726,泽州在北宋时隶属河东路,其中高平、阳城二地归其管辖。“泽潞商人经营河东盐盈利已久,上党地区邻近河东,自古就食河东盐。”[18]“上天井关,趋上党、太原……”[19]《往五台山行记》中作者离开泽州,十日后到高平县。潞州,《太平寰宇记》卷四十五河东道六:“领上党、长子、潞城、屯留、襄垣、壶关、黎城、涉县,二县割出,武乡建威胜军,铜鞮县入威胜军”,“南至泽州一百九十里”[11]936,州治上党县。“李克恭选后院将尤骁勇者五百人送晋阳,潞人惜之。克恭遣牙将李元审及小校冯霸部送晋阳,至铜鞮”,此史料证明了从潞州北上太原途径铜鞮县。这一路线大致是成寻所走的路线。

(二)成寻入宋朝台原由

1.从当时的北宋佛教发展情况来看

自宋代统一以来,结束了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乱状态,政治环境逐渐稳定,经济、文化不断繁荣,使得佛教在宋代得到了发展。佛教在唐末五代经历了“会昌法难”及周世宗抑佛两次劫难,同时这一阶段的社会动荡、军事战争、百姓流离都给佛教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北宋时五台山佛教得到太宗、真宗、仁宗、英宗诸帝的扶植利用,又得到张商英的维护弘扬,所以出现了恢复发展景象。”[20]由于朝廷上下的支持,佛教人数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统计僧220 660人,尼34 030人”[21]77,可见北宋中后期禅宗进入繁盛阶段。虽然宋英宗神宗时期(1064—1085)鉴于僧尼数量的增加,寺院庄田扩大,影响了国家的赋税徭役,对其采取一些打压限制措施,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削弱佛教的影响力与发展。“熙宁中河东分画地界,起遣弓箭手四十二人,请以五台山寺地处之。又令僧每人给二顷,童行一顷,余悉以招弓箭手。”[6]11960根据成寻巡礼五台山的记载,他受到神宗的优遇,赐号“善惠大师”,一路由士兵保护,吃住费用相当宽裕,招待周全,没有看出五台山佛教衰败的模样。 据李裕民先生《北宋王朝与五台山佛教》一文记载,宋代统治者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扶持,国家的支持使得佛教得以稳定发展,同时佛教对宋代士大夫影响颇深。无尽居士张商英游台并且作《续清凉传》,记载五台山的奇异现象,宣传五台山佛教。苏轼虽不曾到过五台山,但却与它有着密切关系,他曾替宋哲宗起草敕五台山寺三则敕文,充满景仰之情。司马光曾说:“近来朝野客,无坐不谈禅。”[22]北宋新儒学发展,儒、释、道三教合流,佛教注入了新的思想,使其进一步发展。此时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理性化,“理性化最大的影响是导致对佛教的皈入增多”[21]10。另外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技术有了巨大进步,佛教经文、典籍的印刷更加便利,对佛教的传播起到一定作用。

2.从当时日本的情况来看

日本自天历期(945—957)锁国政策开始弛缓,宋日商船往来增多,虽然宋日没有正式建交,但是为民间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时只有以巡礼五台山、天台山等圣地为目的的日本僧侣才得以入宋。据王丽萍《〈参天台五台山记〉所载宋人陈咏轶事考》一文考证,由于陈咏曾五次赴日经商,与成寻相识,并且熟通日语,成寻入宋由其担任通事(即翻译),为成寻入宋解决了语言方面的障碍。成寻“从少年时有巡礼志”[14]10,也是为了实现其多年以来的心愿。

宋代最先入台的是奝然,他受到宋太宗的赐见,赐紫衣,并赐“妙济大师”号。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宋朝对待日本的态度是积极渴望加强宋日往来,这为成寻入宋减少了阻力。在唐代,文殊菩萨信仰已经传入日本,奝然巡礼五台山后回到日本,经过他与弟子的不懈努力,终于在日本建立五台山清凉寺,为五台山文殊菩萨信仰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到了10世纪,日本佛教开始接触末法,而中国早已对末法进行了研究并形成净土教,五台山被宣传成文殊净土。中国五台山及文殊菩萨的地位在日本人心中进一步提高,从而吸引成寻巡礼五台山。

日本密教是由印度僧人传给入唐日僧的,后来在日本发展起来,密教逐渐成为真言宗。从成寻的日记来看,当时北宋的密教相当盛行,五台山是中国密教的一大中心,学习密教“密规”也是其巡礼五台山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巡礼五台山太原
企业巡礼
五台山
太原清廉地图
人造太原
除夜太原寒甚
文化巡礼
五台山掠影
往五台山(外一首)
决战马尼拉,春季赛16强巡礼
五台山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