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科普教育现状分析及应对

2018-07-16 19:38韦丹婷
科技传播 2018年12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教育

韦丹婷

摘 要 随着学校科学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现代科技馆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科技馆的教育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展览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以及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文章从实体科技馆活动和数字科技馆相结合、增进馆校合作等方面谈科技馆分析目前的教育现状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 教育;馆校结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13-0168-02

科技馆作为校外科技教育场所,承担着对校内科学教育的补充和延伸的功能,随着学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现代科技馆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对于科技馆的教育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以往的展览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以及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需求,因此开发适合现代教育的科技教育活动才能满足科技馆对于社会性教育的需求。但由于我国科技馆教育事业起步较晚和教育资源、经济投入等原因,科技馆教育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

1 我国科技馆科普教育现状

1)不同地区的科技馆发展并不均衡的,各地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创新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某些地区的科技馆数量、种类、受众少,甚至相当一部分科技馆未开展教育活动,即使是在已经开展了教育活动的科技馆中,也大都存在著教育活动开展和开发种类、数量、受众少的情况。据统计,2013年,各科技馆平均只开展了2.1种教育活动;各地区科技馆平均仅开发了0.72个教育活动项目,2/3的科技馆未开发教育活动。在统计的科技馆接待总人数中,展览观众约占年接待总人数的3/4,教育活动接待人数仅占约7.4%,在科技馆接待人数分项统计中名列最后一位。由此可见,目前的现状是:各地科技馆所实施的科普教育主要是依靠展览,教育活动数量和接待人数明显偏少;一直以来所批评的科技馆“重展轻教”“有展无教”“以展代教”现象虽有所好转,但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2)科学活动创新少,水平低,发展不均衡。从各地科技馆开展的教育活动的教学方式看,大多以讲授为主,或是固定套路、规定动作的科学实验和科技制作,虽然设计了一些趣味性环节,但实际上也是变相的知识灌输,真正探究式学习较少,没有和学校教育区别开来,校外教育功能不足;从各地科技馆采用的教育传播手段来看,普遍比较单一,对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利用明显不足。仍然还是偏重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培训,缺乏对科学方法和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各地科技馆的科学发展现状仍然缺乏科技馆特色,发展方向不明确。目前,据统计,各地科技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大都是以科技兴趣班、讲座、竞赛、冬/夏令营等传统形式为主,与青少年宫等社会机构所开展的活动形式相近,缺乏科技馆自身的特色。尤其是本应最具有科技馆特色、最有利于发挥科技馆展品特长的展览辅导,竟然是目前基础最薄弱、争议最多、令各地科技馆最困惑的教育活动。比如:在2014年全国科技馆调查中,由于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数量太少,在数据统计中难以单独体现,被合并到“其他教育活动”中。与此相关的“其他教育活动”的开展比例也仅有1/3左右。在开展的“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中历年培育、资助、展评项目中,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项目仅占10%。在已经举办的两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71个获奖优秀项目中,基于展品的教育活动项目仅占1/8,其中科技馆展览辅导活动无一上榜。

4)受众范围狭窄,受众观众年龄偏低。各地科技馆所开发的教育活动如科普剧等大都针对低龄儿童,受众面年龄层次偏低,很多科学实验、科普表演和科学互动体验都只适合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参与,不能深度发掘适合中学生、大学生的科技教育资源,缺乏与地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很多中学生都不愿意来科技馆,觉得科技馆是儿童游乐场,缺少知识性和探究性。80%到馆参观的观众都属于10岁以下儿童及其家长。

5)科技辅导员人力资源不足,且其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工资收入低,缺乏工作积极性。大多数科技馆的科技辅导员都只停留在维护展品的参观秩序等阶段,没有参与到科技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开放项目中来,导致对工作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也不利于其个人科技辅导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很多地方科技馆展览教育部的教育项目资源不足,开发的教育科学活动较少,大都只是停留在展览阶段,很多一线科技辅导都不能参与到场馆科学教育项目的开发和实施中来,还停留在看护展品展具的初级阶段,使得很多年轻的科技辅导员对科技馆工作失去信心,没有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也导致其无法热爱工作,专心投入相关的业务学习和科学实践活动中。

2 改善科普教育的措施

1)线上线下,实体科技馆活动和数字科技馆相结合。科技馆科学教育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而目前开展的数字科技馆,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图形图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互动娱乐技术、特种视效技术,将现实存在的实体科学技术馆的三维立体的方式完整呈现于网络上的科技馆。因此数字科技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把枯燥的数据变成鲜活的模型,使实体科技馆馆的职能得以充分实现。从而起到引领博物馆进入公众可参与交互式的新时代,引发观众浓厚的兴趣,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和作用,实现对实体科技馆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两者相互结合,可以让观众、广大青少年线上线下,深度体验科技馆展品的乐趣。

2)增强区域内流动科技馆的辐射带动作用。流动科技馆作为当前流动科普展览的最新形式,一方面综合了常规科技馆与科普大篷车的展览优势,另一方面突破了科普大篷车的车载展品少、内容更新慢、展览时间短等局限。这种具有机动、灵活、内容丰富,常展常新等特点的流动科普展览形式,深入到城市社区、基层农村、偏远山区后,能够为广大公众特别是基层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科普学习平台。积极利用当地科协等地方资源,高效发挥基层科普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扩大科技馆的受众面,还可以起到宣传作用,提高科技馆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来馆参观,进而体验科学教育活动。

3)增进馆校合作。建立与当地中小学、高校、科研机构长期合作的工作模式,共同开发科技场馆的科学教育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广西科技馆为例,基于中小學科学课程和科普体验活动,与学校和教师志愿者共同研发创造出的适合在学校课堂和校外科普场所开展科技体验活动、符合学校课本教材内容、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的资源系统。到目前为止,已集成开发出的科普资源包达100多种,其中,《民族蜡染》《再生纸》《磁与电》《浮与沉》等多套资源包被中国科技馆、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命名为“科普活动体验箱”,纳入“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回展出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4)建立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教师志愿者团队,弥补科技辅导员人力资源的不足。以广西科技馆为例,在节假日期间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科普展厅服务,有效充实了场馆服务人力,且志愿者大学生大都具有理科背景,并且在当地教育部门、科协部门的努力调动下,所有志愿者都有着很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协助科普工作人员管理青少年、引导青少年参与体验科普展览和科学实验,提升了场馆教育活动开展的服务质量。志愿者学生年龄上与青少年较小的差距及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很好地促进了与青少年受众的交流与互动。2009年4月11日,广西科技馆与南宁市教育局共同组建了“南宁市教师志愿者团”。志愿者教师来自南宁市各中小学校,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建教师志愿者团队,旨在更有效地组织学校教师以志愿者身份进入科技馆,为公众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科普教育志愿服务,丰富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创新和丰富科技馆科普实践形式和内容。广西科技馆还与南宁市教育局联合发布了《广西科技馆南宁市教师志愿者团管理办法》,明确了志愿者的各项权利和义务,细化了志愿者服务的评估与奖励措施。从创建开始自今,教师志愿者团队为青少年提供志愿服务4 127人次,开展科普教育活动项目500多项。现在,志愿者团登记在册的教师有201人。2012年12月,“南宁市教师志愿者团”获得2012年度“科技馆发展奖”中的“贡献奖提名奖”。可以说,“南宁市教师志愿者团”是馆校结合,科学教育的又一成功范例。

5)完善培训体系,提升科技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科技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科技馆科技辅导员的专业技能水平直接决定着科普教育展示工作的质量,打造一支专业过硬、服务一流的科技辅导员队伍,不仅是科普展教工作的需要,也是新形势下科技馆彰显自身价值的需要。因此,定期开展业务培训,训练辅导员优秀的形体礼仪,提高辅导员现场操控能力、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非常有必要。另外,通过大赛如全国科技辅导员大赛等高规格的比赛,培养科技辅导员命题讲解、科技常识知识积累、英语对话和辅导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素养,提升科技辅导员的科普教育能力;建立优秀科技辅导员评比制度、绩效考核、增加馆际学习机会等制度激励科技辅导员的自我成长。

3 结论

科技馆科普教育内涵的提升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积极地面对教育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科技辅导员教育实践能力的提高等这些亟待改善的问题,不断完善科技馆“软件”和“硬件”,积极应对,增进馆校合作、完善培训体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提高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罗晖,王康友.《科学教育蓝皮书:中国科学教育发展报告(2015)》[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激励机制在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