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医德教育方法探究

2018-07-17 09:24彭秀青王彦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彭秀青 王彦

【摘要】医生承担着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职责,除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医德也是体现医生专业素养的重要部分。那么作为医学工作的未来从业者,医学生在校期间除了牢固掌握医学知识外,培养良好的医德素养也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各医学高校的医德教育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多不足,针对医学院校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医学院校 医学生 医德 医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89-02

医德,即医学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医学职业的人们在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是医务工作者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守的素质要求。

医德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理性驾驭科技的精神和能力,及塑造医学生坚守不渝的职业道德人格[1],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以更好地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目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医学高等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视程度不足、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方法。

一、增强医学生对医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医疗行为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对此提出很高的要求。医务工作者不仅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来诊治疾病,还要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满足人民对健康日益增高的需求。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建设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一环,而这一点从源头上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医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道德教育,让医学生认识到在今后工作中良好的医德是工作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准则。

二、完善医德教育内容,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

据调查,大部分医学生对医德教育现状不满[2]。医学生在读期间的教育内容应与医疗工作中的实际需求相一致,而医务工作中除了需要高超的专业技术,还需着重处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是在医疗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为原则,以治愈疾病为目的。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疾病诊治能否顺利进行,但是当前由于社会、经济、价值观等原因,医患关系愈发紧张,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对医患关系总体呈现悲观态度[3]。因此在校期间应对医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客观看待医患关系,及怎样建立良好的关系、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技巧等内容。此外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及卫生法规、如何正确处理同事间关系、工作、廉洁行医等等内容均应加入医德教育之中。

但是实际情况是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及医院对医疗专业技术、科研能力、器械设备操作等专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医德教育重视度不够,许多院校的教材内容陈旧、课时不足、甚至有的院校根本没有开这门课,导致医学生从业后出现面对问题时手忙脚乱不知如何解决,严重者可能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因此加强对学生医德教育的力度迫在眉睫。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革新医德教育教材,完善医德教育内容,将其划入学生评价体系,不合格者重修或延期毕业;临床专业课教师上课时插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事例等,将专业教育与医德教育有机结合。

三、改变单一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多样性

针对课堂上对医德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枯燥且被动的情况,可以采用PBL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即问题导向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进行医德教育,从问题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讨论,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医学病例及实践中蕴含的医学道德问题进行研究[4]。据研究分析,在PBL教学模式下学习的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临床技能能力考核成绩、解决问题能力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习学生的成绩,并且在激發学习兴趣与自主性、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提高沟通表达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方面的满意率均更高[5]。

PBL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可以将一些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的医疗事件作为素材,规定情形,分组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医学生分析探究;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课下查阅资料,互相探讨,从多角度分析,然后课堂上组织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论研讨,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提升情景带入感及积极参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培养良好医德医风。

四、利用媒体平台,引导医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虽然体能、智能飞跃发展,但是心理、精神、价值观取向等尚不成熟,其自控能力和判断力相对较弱,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现今由于高校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网络中提供的内容又繁杂不堪,致使医学生不能自觉有效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此外,部分网络及纸质媒体中对一些事件的报道存在价值取向偏差;校园网中关于医德教育内容相对缺乏,导致医学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因此,依靠新型网络媒体,为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网络道德环境,也是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向着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方向发展的重要途径,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规范学生上网行为,科学合理应用网络,使之认识到网络不仅仅只提供消闲娱乐内容,还有大量的生活、科学技术及各专业技术等知识,让网络成为学习知识的良师益友。第二,优化网络环境。由于校园网可控性较强、易于监管,以此加强对校园网络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增加医德教育网络传播平台,制作医德教育小视频。第三,对社会上出现的较大影响的医疗事件去伪存真,如实报道,深入分析,正确引导,增强医学生对医德的理解。

五、树立正面榜样,在临床教学中进行医德渗透

临床实践阶段是医学生医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据调查,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越长,对医患关系和医德现状的认识也就更加深入[6]。因此,紧紧抓住见习、实习期机会,在医学生初步接触临床的阶段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面学习榜样,为其形成良好医德医风打好基础,将使其在以后工作中受用一生。但现实情况是,由于愈发严峻的医患关系,医务工作者人员相对缺乏工作繁重,学生每个科室轮转时间较短,再加上部分学生考研复习的压力等原因,使得医学生在实习阶段真正实际上接触到的医疗操作非常有限,那么医学生就会缺失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的职业道德问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技巧等,以后工作中接触到这些问题只能从头学习或者凭自己判断。

因此,在这个重要的学习阶段,医院对实习医学生的培养应重视起来,每个科室应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每个学生都要分配带教老师,明确实习生医德医风要求内容,定期考核,建立严明的奖惩机制,带教老师也应在工作中时刻注重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并阐明其中涉及到的道德、伦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在工作中注意始终贯彻职业道德的践行,为学生树立正面榜样。

医德是医务工作者从业的基本准则,也是从业者工作顺利进行、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救治的保障,那么高质量的医德教育工作就是保障医疗事业和谐、稳步发展的关键,所以各医学高校应从多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医德教育。

参考文献:

[1]罗国华.关于当前高校医学生医德教育问题的分析与思考[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2.

[2]王卫平,温锦旺,王国祥.医学生的医德认知与医德教育的途径[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0-25.

[3]何宇祺,邓轩,严光菊.四川省大学生医患关系认知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10):63-65.

[4]肖丽俐,李志坚,钱勇. PBL教学模式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3):128-131.

[5]王振杰,何先弟,崔虎. 精准医学时代PBL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7,(5):685-688.

[6]焦光源,李义庭,李爽. 医学生医德现状认知情况调查[J].医学与社会 2016,(29):47-49.

猜你喜欢
医德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浅谈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医德信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