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化创作参编小学语文课程及其可能性
——以钱锺书《围城》之修辞为例

2018-07-18 14:48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
名作欣赏 2018年23期
关键词:钱锺书围城学者

⊙姚 婧[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00875]

学生在小学教育阶段表现出错综复杂的模仿性、极强的可塑性等心理发展状态,此时所接触的课程内容将直接影响他们对社会、对自身、对自然的初步认知,影响其知识架构的搭建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只有高标准严要求方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对肩负着培养人知趣、志趣和智趣的小学教育来说,就是要求从教者尽可能将高雅严肃的知识传递给学生,那么将雅正的“学者化创作”引入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项可以采取的措施。

一、什么是学者化创作

学者化创作,指的是专门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学者在专业领域之外,打通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的边界,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文学”一般被理解为属于表达情感体验的“形象思维”范畴,它不同于学术研究的“抽象思维”,所以,学者所创作的作品和专职从事创作的作家作品之间有着微妙的差异性。

首先,“学者化创作”的学者大多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和学术修养,他们通常将感性表述和理性思维融为一体,以智性的幽默来平衡情感因素的缺失,学者本研究领域内理论知识的渗透也使其作品具有特殊的思想深度和理性厚度。其次,学者们也没有特别遵守各种文体的“规范”,而是把书写看作是在专业研究之外的另一种形式的自我抒发,具有民间性和私语性、消遣性和自娱性、专业性和典雅性等特点。由于学者创作相对自由,反而为创作融入了一些溢出主流叙述法则之外的新质素。再次,“学者化创作”风格大多节制端正。专门的学术研究造就了学者理性、思辨、审智的内在心理机制,这表现在文学创作中是更强的逻辑推演能力与更可回味的审美趣味。最后,“学者化创作”在精神内涵上着意于文化批评和文化反思,关注形而上的精神价值和人类文明的终极意义。和情感性的文人作家相比,质疑现实的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关怀、祈愿在文学行动中获得意义与价值,是学者的优长之处。①余光中曾对学者散文的审美特质做过归纳:“我曾经把这种散文叫作‘表意’散文,因为它既不要全面地抒情,也不想正式地说理,而是要捕捉情、理之间洋溢的那一份情趣或理趣。……不同于纯感性的抒情美文,也不同于掉书袋式的知识堆砌或学术论文式的严密推理,它是以作者的学识、学养为核心的诗意阐发,与滥情、矫情、作秀绝缘;进一步讲,学理、诙谐(幽默)、素朴、机智似应成为‘理趣’内在构建的主要元素,理中含谐、以谐显朴、朴中孕智之理谐朴智四位一体也许还是评价学者散文水准高下的重要杠杆。”②这一评价也同样适用于学者的其他文体创作。

可以说,学者在文学创作中,以符号性的语言形式传递叙事性结构、在自由表达中潜存对来自不可抗因素的反叛、用犀利的逻辑感和超越经验性审美的认识深度展示自我觉醒和人格独立,都直接提升了文学品味,实现了知识与文学、理性与感性、智慧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审智与审美的融合。

二、学者化创作的代表

五四时期的学者被视为从传统向现代集体转型的一代人,他们的写作也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在他们成长和成熟的年代,正是大量西方思潮涌入中国和个体的人文觉醒互相叠合交叉的转型期,这构成了他们的智力基础和思想动因。他们中的很多人幼承庭训旧学深厚,又游历西方受到西学的侵染熏陶,他们总是能继承前人又不拘于陈,能根治华夏又旁涉异域,能零星随感又能圆照周览,能兼容并包又独树一帜。这一时期,进行文学创作的作者,往往集学者和作家身份于一体,他们以自己的风神气韵、性情人格、心灵秩序、文字趣味、叙事格局、审美经验共同建构起了以个体意志为标准,以心灵显现为路径,以自由批评为方式,以思想启蒙为旨归的严肃、客观、理性、幽默、癯而实腴、时而尖刻终复平淡的美学风格;其理论见解和评论范式,具有今时今人心驰神往却不可重返的遗风。

在众多学者作家中,钱锺书的文学创作以其浓厚的人生忧患意识、文化心理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而格外引人注目。在钱氏身上,勤学深思、吞吐百家而来的人文情怀,上下求索、追慕真理中透示的精辟见解,忧世伤身、悲天悯人中包孕的慈悲之心,合成其诗、思、忧三位一体,浩浩汤汤,汪洋浑厚的天然心理景观。可以说,钱锺书的文学创作展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学者型作家最高的文学水准。钱氏凝聚在创作中的文学品格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点。

(一)艺术意象的象征化在钱锺书作品中,意象不因寻常而平淡不因琐碎而肤浅,这多受益于他自觉地把熔铸意蕴品格作为行文的最高追求,让形象的描写逐渐向哲理品格的锻造推移,从而呈现出从形而下学到形而上学进步的精神形态。从寻常的场景描写、表象再现上升到精神氛围的营造,从对具体人生体验的描摹、目之所见上升到对普泛的人性经验的思考,每一笔,钱锺书都试图寻找普通题材所代表的哲学内核,并在象征性的艺术符号中体现这种反思。恰如“围城”意象在今天已经不仅是钱锺书为文学史贡献了一个高度浓缩的典型词汇,也是为人类在精神层面贡献了一种揭示荒诞和创伤的可能,它的内涵深邃闳阔,言说不尽。

(二)艺术情感的理智化凡人的知识增益不过是竹笋生长,日有寸进便足够欣慰,而钱锺书仿佛是仙人下凡山洪海啸,从这个态势上说钱锺书作品的阅读体验是给人棒喝与警醒。钱氏创作意图不在于再现世象取相传情,而是剖析世相彰显哲理;然而并非说他没有情感,而是说在超脱的前瞻性和敏锐的观察力下,情绪不再声张,反而显得克制;情感不再开放,反而显得内敛。钱氏以“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的“学人”治学方法和“才必兼乎趣而始化”的“文人”著述风格,成为少数能真正在哲学思维领域中出入自由的中国现代作家,由此,文学开始垂涎哲学的皇冠。

(三)艺术品质的率性化钱锺书的学问通透而活泼,学识丰赡而锐利,他神思飘逸、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旁征博引,惊鸿掠影如弹丸脱手圆美流畅,定睛一看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骆玉明述评钱氏带着点儿猴王出世无法无天的游戏态度,上天入地、四面八方地看世界。他有智者的灵性和神光,也有孩童的痴气和天真。他戏谑,也有愤怒,但终究还有幽默,炽热得深沉,冷峻得从容,顺势而为又孤傲不逊。③钱锺书曾自我剖白过:“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钱氏文学作品也因为其本人“实狷”,而多少具备一种“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率性豁达。学者化创作时至今日似乎有进一步弱化的趋向性。当下重提学者化创作,并将其引入小学语文课程,不仅是对作家创作的一种启示,并且在基础教育中为学生奠诗情与思辨之基,直接改写的是未来社会的人才品格和精神涵养。

三、如何引入学者化创作

(一)主题教学我们已经明确了学者化创作是学者在自身学术研究之外的智性思考在文学性书写维度的拓展,也明确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学者化创作文本的重要性,那么对教育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种文本融入教学过程中去。

结合当下的教育模式,研究者推荐在小学高年级引入“学者化创作”时,采取主题教学。美国学者哈纳(L.A.Hanna)较早对“主题教学”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主题教学“是聚集于对某一具有社会意义的课题的理解而展开的有目的的学习体验,其中这种课题被视为是一个横断各学科且基于儿童个体社会需求的意义整体”④。“主题集中,组织优良,利于探究”是优秀的主题教学具备的要素,即优秀的主题教学能够帮助师生聚焦于具体的学习目标,有秩序地安排有效信息,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主题的理解。主题之下设有专题,专题从属于主题:主题是要达成的核心要旨,专题是基于主题学习任务划分而出的“子主题”。各专题之间相对独立但又不可分离。

以钱锺书作品为例所展开的将“修辞”设为主题的主题教学设计如下。

主题:认识修辞——以《围城》为例

专题1:什么是修辞;专题2:修辞的意义;专题3:生活中的修辞;专题4:文学作品中的修辞(以《围城》修辞为例)及意义;专题5:修辞创作实践。

在专题1里,梳理“修辞”的概念流变。就是重新把“修辞”概念置入其产生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环境中,考察各种修辞观形成的历史条件,把握修辞的理论生长点。要避免一般性的介绍,力图揭示修辞概念发生变革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自己对“修辞”基本内涵的界定。在专题2里,考察修辞的意义,并反思这些观念从不同路径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和作用。从话语建构方式出发?从文本建构方式出发?从参与人的精神建构出发?等等。这里需要举出具体的实例佐证自己的观点。例如,学生说修辞增加了作品的生动性和可读性,那么要提供具体文本加以说明,在有无修辞的比较中建立起对修辞意义的理解。在专题3中,理解修辞在表现生活世界这一功能上的普遍应用。修辞不仅是在文学作品中展露浮现,生活中的交际用语、广告中的广泛使用、网络中信息的扩散和传送等都离不开修辞的辅助。这种修辞幻象在修辞技巧、修辞诗学和修辞哲学层面都存在阐释的空间。在专题4中,对 《围城》进行文本细读,并选取部分修辞加以赏析。可以看到,《围城》中诸如比喻、拟人、夸张、通感、拈连、移就、移情的各式修辞俯拾皆是,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经验选择并赏析。在专题5中,学生将带着其个人化的、浸入式的学习体验进行写作,也就是将习得的有关修辞的知识迁移到写作中去,在写作中充满兴味地表达自我、完善自我、感受世界、改造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专题的学习中,教育者都需要预设相对完备的参考答案和确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供学生参考和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经过这样的主题学习,通过教育者以《围城》为蓝本对修辞知识的一次次解构和重组,学生被感染而激发欲望,继而主动在学习中寻求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

(二)逆向设计 “逆向教学设计”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⑤确定了主题即我们明确了“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后,与以往从单篇课文出发展开教学不同,教育者可以从最后要达到的目标和呈现的学习结果开始逆向设计教学流程,即从目标出发,反向推演,倒推学生学习历程,明确师生在各个环节中的角色定位。“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⑥。因为“在为‘理解’而教时,我们是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现理解的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⑦。

“逆向”式教学设计的思路依次是:

1.素养目标。从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学生当下需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学习评价。学生展示什么样的学习成果,能证明他达到了这一目标?不同层次的学习成果分别代表知识掌握到何种程度?

3.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1)任务情境:为了学习成果顺利输出即目标顺利实现,当下应该创设什么样的任务情境去触发、指导学生的实践行为?(2)学习实践:为学生设计什么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去落实任务情境?( 3)学习资源: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资源基础?

“认识修辞——以《围城》为例”的主题教学,以“逆向”式的思路,教学设计第一步是确定目标,即以钱锺书的《围城》为主要文本,认识修辞并合理运用。第二步,确定证明实现学习目标的证据,使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活动设计,将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成为一种诊断和驱动教学的工具。在这里教学者需要看到学生在每个专题中呈现出的学习成果,例如:专题1里学生需要能整理出西方修辞和中国修辞概念的演变过程,在此基础上对修辞有自己的认知并界定什么是修辞。第三步,安排学习和教学活动。例如,教学者可以布置选编“修辞佳句自选集”的任务,让学生阅读《围城》,按照一定的类别(如不同的修辞手法)编辑属于自己的修辞佳句选集。可以分小组合作学习并给每个小组布置向其他小组介绍一种修辞手法的任务。还可以设置口头演讲或书面习作,要求尽可能多且正确地运用修辞。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当然,提倡学者作品进入小学语文课程不可避免受到的质疑就是,对小学生来说是否难度过大?研究者认为,难度是有的,但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相比较它带来的好处,为克服它带来的可能贬损去做努力是值得的。

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受包含内发论和外铄论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在个体同等强度的参与下,环境的支持(如教育资源)对个体发展有重大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他们暂时还不具备完善的鉴别体系、正确的鉴别能力和知识的自我供给能力之前,教育者提供给他们什么,往往就是他们发展的起点。因此,给他们好的,就十分必要。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来看,流行类的网络文学、杂志都是易读的,但雅正文学对人性足够深刻又充满同情的理解、对现代性先人一步的警觉、精致准确的文学性语言、不蔓不枝的整体结构⑧,在提供精神消费以外,能比一般性文学作品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学养分、更为成熟的写作示范、更为精妙的哲理启示、不可磨灭的意志风骨和追求真理的行动姿态。此外,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还在于,面对同样的文本资源,在不同年龄段总能提炼出适用于不同学段的可学习质素。教育者面对难度较高的学者作品,怎么讲、讲多深,是可以也必须根据学情进行具体剪裁的。

①夏一雪:《学者创作:打通文学与学术——新时期学者创作研究述评》,《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4月第11卷第2期,第187页。

②余光中:《散文的知性与感性》,《羊城晚报》1994年7月24日。

③参见复旦骆玉明所著《近二十年文化热点人物述评》,书中辟专章为“智者钱锺书”。在论及钱锺书与陈寅恪治学路径时,有相关陈述。

④Hanna Lavone Agnes.Unit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New York:Rinehart,1955:177-183.

⑤Tasmanian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rinciples of Backward Design [EB/OL].http//www.ltag.education.tas.gov.au/planning/models/princbackdesign.hrtn.2010-9-17.

⑥⑦〔美国〕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2版)》,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15页,第18页。

⑧参见文学评论家F.R.利维斯(F.R.Leavis)所著“The Great Tradition”利维斯在书中讨论了“伟大英国文学的标准”,从中总结出约四大追求。

猜你喜欢
钱锺书围城学者
钱锺书的幽默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北塔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最短的情书
听李健吾谈《围城》
“围城”内外
学者介绍
《谜城》:走出自我的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