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pH有关图象试题的解题思路

2018-07-20 03:47黑龙江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平衡常数电离交点

黑龙江

郭延辉 李 红

在以往的高考中有关pH的考查内容有:pH计算,加水、酸、碱对溶液pH的影响,或者将有关电解质溶液知识分散到试题中作为一个选项、一个填空的形式出现,不能全面、综合地考查电解质知识。而2017年高考全国卷Ⅱ第12题是以pH为载体设计的图象试题,其中涉及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电荷守恒、物料守恒等,全面、综合地考查学生对有关电解质知识的分析、理解、计算与运用的同时,还考查了学生识图、利用图中有关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等能力,是一道区分度很高的试题。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寻找此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针对此类试题,作者拟定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寻找解题的突破口,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由pH=-lgc(H+)、10-14≤c(H+)≤1、c(H+)越大pH越小,c(H+)与pH成反比等可拓展出一系列与pH有关的图象问题,如pOH=-lgc(OH-)、pKa=-lgKa、pc=-lgc,来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比较、推理、计算等能力。

下面作者将在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过程记录如下:

类型一:物质的量分数与pH

( )

A.pH=1.2时,c(H2A)=c(HA-)

B.lg[K2(H2A)]=-4.2

C.pH=2.7时,c(HA-)>c(H2A)=c(A2-)

D.pH=4.2时,c(HA-)=c(A2-)=c(H+)

教学过程:

师:从题中叙述可以看出存在着哪些平衡关系? (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并加以分析,回忆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方程式的书写)

师:从图象中交点你能获得哪些关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图象,分析图象中交点的意义)

生:一个交点的pH=1.2;另一个交点的pH=4.2。

师:当pH=1.2、 pH=4.2时你能从图象中得到什么信息呢?(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中有用的信息,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师:H2A与 HA-、HA-与A2-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什么关系呢?进而可以判断一下选项A、B、D正确与否。(循序渐近地引导学生进入题中所设的问题)

生:pH=1.2时,根据图中的交点可知H2A、HA-两者的质量分数相同,则c(H2A)=c(HA-),A正确。

师:当pH=2.7时,如果你在该点作一条垂直于横坐标的垂线,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呢?(引导学生利用图象中某一点的特点进行解题)

生:老师,我知道了,pH=2.7时,可以得到的结论是:c(HA-)>c(H2A)=c(A2-)。C正确。

师:总结,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正确,这类试题可以从下面几点进行分析,可迎刃而解:

2.明确图象中交点对应两种粒子的关系。

3.利用图象解决特定pH条件下对应的粒子关系。

类型二:pc与pH的关系

【例2】类比pH的定义,对于稀溶液可以定义pc=-lgc,pKa=-lgKa。常温下,某浓度H2A溶液在不同pH下,测得pc(H2A)、pc(HA-)、pc(A2-)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pH=3.05时,c(H2A)>c(HA-)>c(A2-)

B.常温下,pKa1(H2A)=5.30,pKa2(H2A)=0.80

D.pH=3.00~5.30时,c(H2A)+c(HA-)+c(A2-)先增大后减小

教学过程:

(本题选项A同例1中的选项D,略。)

师:从图象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你知道每条曲线代表何种粒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曲线的趋势)

生:ab曲线对应的粒子是H2A,ac曲线对应的粒子是HA-,bc曲线对应的是A2-。

师:由a、c点你能得出电离平衡常数吗?(引导学生利用图象中交点显现出的数据解答问题,培养学生识图、利用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a点对应的Ka1,c点对应的Ka2。

师:可求吗?(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

生:能,老师,你等一下,由a、c两点可以得出对应pKa1(H2A)=0.80,pKa2(H2A)=5.30,B错误。

师:从b点你获得出几个平衡关系?都是什么?

师:写出两个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你会发现什么?两者与Kw有怎样的关系?

师:c(H2A)+c(HA-)+c(A2-)的值会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加深对物料守恒思想的理解)

生:不变,因为物料守恒。D是错误的。

师:同学回答得很好,通过本题可总结以下:

1.根据pc=-lgc公式求算出对应的粒子的浓度,要明确知道pc越大,对应的粒子浓度越小。

2.明白每条曲线代表粒子浓度的变化趋势。

3.交点存在着的平衡关系,并能准确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以及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

类型三:pc与体积的关系

【例3】某温度时,向10 mL 0.1mol/L CaCl2溶液中滴加0.1 mol/L的Na2CO3溶液。滴加过程中溶液中-lgc(Ca2+)与Na2CO3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lg5=0.7)

A.x、y两点c(Ca2+)之比为2 000∶3

B.Ksp(CaCO3)=5×10-9

C.w点对应的分散系很稳定

D.x、y、z三点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x点

教学过程:

师:从题干信息中,你能得出电离平衡,还是水解平衡,或者存在着另一平衡呢?(使学生加深对三种平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师:从图象中能否求出Ksp(CaCO3)?

师:好,能否利用Ksp(CaCO3)求出y点c(Ca2+)呢?(加深对溶度积的理解,并应用到实际中)

生:摇头……

生:能,老师等一等……

师:我们学习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时,讨论过

Qc=Ksp沉淀溶解平衡

Qc>Ksp有沉淀生成

Qc

能否利用这三种关系来考虑选项C的情况?(引导学生对这种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加深对平衡移动的理解)

生:得出Qc>Ksp,有沉淀生成,所以对应的w点分散系不稳定。C错误。

x点→y点c(Ca2+)怎样变化?

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此类试题要明确以下几点:

1.明确存在的平衡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会利用Ksp准确地计算。

3.利用Qc与Ksp的关系,能正确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4.盐类的水解与水的电离的关系:水解程度越大,越促进水的电离。

类型四:pH=lgX的关系

【例4】常温下,二元弱酸H2Y溶液中滴加KOH溶液,所得混合溶液的pH与微粒浓度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B.Ka2(H2Y)=10-4.3

C.d点溶液中:c(H+)-c(OH-)=2c(Y2+)+c(HY-)-c(K+)

D.交点e的溶液中:c(H2Y)=c(Y2-)>c(HY-)>c(H+)>c(OH-)

教学过程:

(本题选项D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本题是否相似?(以回忆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多元弱酸电离的理解,引导学生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师:图象中线M、线N符合上述哪一个反应?(进一步理解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关系)

生:线M代表①反应,线N代表的是②反应,A正确。

师:根据线N上的点能否求出Ka2呢?(激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

生:B错误。

师:为什么?(质疑)

师:同学们将H2A的二级电离方程式和Ka2的表达式写出来,对比一下,然后看一看。(及时指出学生的错误的思维方法)

师:对d点的溶液,得出这个结论是否正确与d点的数值有什么关系呢?

生:遇到等式的情况要考虑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就可以了。

师:好的,同学按照此思路推导。

师:该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pH增大,H2A的电离情况。

2.明确图象中交点的意义。

以上就是作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设计。

解题思路归纳总结如下:

1.从题中叙述的信息,题中可能存在的平衡有: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两个平衡常数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2.从图象中读出横、纵坐标的关系;

每条线代表的粒子,及变化趋势隐含的意义;

线与线交点能得出两种粒子的关系;

特定pH下,粒子大小比较。

等式关系:

可以是电荷守恒(电荷守恒要把溶液中所有存在的离子写全,与每种粒子的浓度无关,只与离子所带电荷多少有关)、物料守恒(要找准对应粒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与所带电荷无关)的等式,或者从两者等式推导出来。

优势:

1.掌握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图象试题提供借鉴。

2.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能够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加强记忆、理解。

猜你喜欢
平衡常数电离交点
常见压强平衡常数Kp的几种类型的计算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五大平衡常数的比较和应用
阅读理解
借助函数图像讨论含参数方程解的情况
如何复习“水的电离”
试析高中数学中椭圆与双曲线交点的问题
浅谈溶液中水的电离度
归类总结促进H2O电离的反应
指数函数与幂函数图象的交点的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