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对过敏性紫癜相关炎性介质的影响及其疗效观察

2018-07-20 06:29李子菡齐海花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甘草酸性反应紫癜

李子菡,齐海花,陆 洁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 承德 067000)

过敏性紫癜(henoch-sehonlein purpura,HSP)是主要由IgA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病因是细菌、病毒抗原或药物抗原与IgA结合,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小静脉血管壁上,造成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研究发现HSP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h1/Th2免疫应答失衡,Th1功能降低,Th2优势活化,Th1细胞类因子IFN-γ、IL-2等分泌减少,而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等明显升高。该病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紫癜样皮疹,也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血便、关节肿痛、血尿、蛋白尿等表现。该病易反复,病情常迁延难愈,部分患者可出现紫癜性肾炎,预后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检测HSP患者外周血清中IFN-γ、IL-4的水平及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无好转,来间接反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9月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其中男28例,女32例,均符合皮肤性病学HSP诊断标准,年龄3~20岁。其中发病前1~2周曾有上呼吸道感染者38例,怀疑与药物相关者(解热镇痛药、中药制剂、保健药品等)5例,无明显诱因者17例。以上患者均否认明确的食物、药物等过敏史。纳入标准 均符合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均未应用过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紫癜。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及造血功能异常等严重原发病的疾病;妊娠、哺乳期及有用药禁忌的患者。将以上两组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6∶14,年龄3~17岁,平均(8.8±3.9)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5∶15,年龄3~15岁,平均(8.5±3.2)岁。两组受检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过敏、改善血管脆性等治疗,口服左西替利嗪口服液、Vit C片、复方芦丁片(据年龄及体重调整具体用药剂量);试验组采用常规抗过敏、改善血管脆性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据年龄体重不同调整用药剂量)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在急性发作期卧床休息,尽可能寻找和避免过敏原,避免剧烈运动,停止接触和服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和食物,清淡饮食,以非动物蛋白软食或流食为主。上述治疗1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3样品的收集、处理及保存:采集受试者治疗前后的全血,3 000 r/min离心 15 min后取上清液,并按一次用量分装,-80℃冻存。

1.4治疗前后外周血IFN-γ、IL-4水平测定:将冻存的血液样品缓慢恢复至室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严格按照IFN-γ、IL-4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1.5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皮疹完全消退,无新起皮疹;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尿常规及便常规结果趋于正常,皮疹消退≥50%;好转:原有症状改善,皮疹消退≥30%,仍有少量新起皮疹;无效:症状改善不明显,皮疹消退<30%,仍反复有大量新起皮疹。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观察指标:①治疗1周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4水平的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IFN-γ、IL-4水平变化比较:见表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IFN-γ、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FN-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FN-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总效率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IFN-γ(pg/ml)IL-4(pg/ml)试验组30治疗前111.18±33.367.45±2.42治疗后140.27±47.19①②5.76±1.90①②对照组30治疗前110.71±34.887.26±2.32治疗后121.97±37.84②6.03±2.07②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①P<0.05;与两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

表2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效率[例(%),n=30]

组别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总有效(%) 试验组10(33.33)14(46.67)5(16.67)1(3.33)24(80.00)对照组7(23.33)11(36.67)9(30.00)3(10.00)18(6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临床上以非血小板减少性可触性皮肤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便血及肾炎等多器官受损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小血管炎性反应[1]。1986年首次将T细胞分为Th1细胞、Th2细胞,Th1细胞能够分泌IFN-γ、IL-2等因子,提高机体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抵抗作用,而Th2细胞能够分泌IL-4、IL-5,且发现IL-4、IL-5可以促进免疫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对细胞外病原体的抵抗作用[2-3]。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发现,HSP 患者体内,Th细胞亚群也发生改变[4-6]。在HSP急性期,血中Th1/Th2出现失衡,呈现Th2相对优势,导致患者体液免疫应答上调,产生大量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和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激活补体而引起血管炎性反应[7]。多项研究表明,HSP患者体内Th2细胞分泌的Th2类细胞因子,如IL-4、IL-5等明显增高,而Th1细胞功能下调,其分泌的Th1类细胞因子IL-2及IFN-γ等分泌减少[8]。因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关键在于纠正Th1细胞和Th2细胞的失衡,使其维持平衡状态[9]。

随着医疗的不断发展,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也不断的革新,其中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便是治疗紫癜的新型类药物,具有抗过敏、抗炎性反应的作用,对减轻血管内炎性反应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10]。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为甘草酸(β-甘草酸)、L-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的复方制剂,其中β-甘草酸抗炎性反应作用最强。β-甘草酸可通过抑制糖皮质激素的代谢增强激素的作用,表现出激素样作用的同时却没有激素的不良反应,并可抑制补体C2水平而抑制补体的激活,从而干扰白细胞游走发挥抗炎性反应作用[11]。同时复方甘草酸苷具有调节T细胞活化,诱导干扰素,活化NK细胞,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等免疫调节作用[12]。

本研究通过测定过敏性紫癜患者外周血IL-4、IFN-γ的含量,间接反映Th1/Th2平衡的改变,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L-4均较前降低、IFN-γ均较前有所升高,但试验组比对照组IL-4结果降低更明显,IFN-γ值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通过抑制Th2细胞功能,增强Th1活性来发挥抗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作用,在治疗过敏性紫癜中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甘草酸性反应紫癜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甘草酸联合大黄素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转分化的抗肾脏纤维化作用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56例临床分析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甘草酸铵注射液中甘草酸铵含量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