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2018-07-20 06:29余望仙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左房阵发性消融术

余望仙

(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科 湖北 孝感 432100)

房颤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率失常。而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有症状且经药物治疗抵抗的房颤最为有效的方式[1]。尽管消融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不断改进与完善,但是术后复发房颤仍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预测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指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预测肿瘤愈合的指标之一[2],但目前临床上缺乏相关的研究证明NLR是否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为此本文以我院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研究对象,研究NLR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9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伴有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且症状持续时间≤7 d;②所有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至少有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③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治疗;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原发性肝、肺、肾、脑等疾病等慢性疾病;②患者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或是非甾体抗炎药等;③随访过程中非心率失常因素所致死亡者;④伴有中度或重度心脏瓣膜病、左房血栓、左房直径>0.55 mm。将患者根据是否发生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均行超声心动图评估患者左房前后径,排除心脏结果异常以及左房血栓患者。手术治疗前采用华法林治疗4周,并将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为2~3,然后在手术治疗前3 d停止服用华法林,同时予以低分子肝素抗凝。

1.2.2手术方式:左房三维重建标测下行环肺静脉隔离消融。手术中根据患者病情行肺静脉隔离(PVI)或PVI加线性消融与左房复杂碎裂电位消融。手术结束后予以心电监护24 h。术后当天晚上予以口服抗凝药物,持续时间至少为3个月。患术者后3个月内继续服用消融术前所服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此后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内容包括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详细病历记录,12导联心电图(ECG)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等。如患者出现心悸等不适则及时至医院行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1.3复发判断标准:房颤复发诊断标准:患者在手术治疗3个月后经心电图或是24 h心动图证实出现超过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方扑和房性心动过速。

1.4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男性例数、体重指数(BMI)、吸烟史、房颤病程、有无高血压及糖尿病、钙离子拮抗剂(CCB)使用例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使用例数和超声心动图等相关信息。抽取患者术前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分析,并检验血常规等。

2 结果

2.1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消融治疗3个月后,有27例房颤患者复发,将患者分成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分析,其在性别、吸烟、饮酒、BMI、年龄、高血压、CCB、ACEI/ARB、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低浓度脂蛋白(LDL)、术前三酰甘油(TG)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在术前房颤病程、LAD、术前WBC、术前单核细胞、术前HDL、术前MHR、NLR术前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多因素比较:经Logistic恢复分析得出:术前房颤病程、LAD、NLR是影响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详见表2。

表1房颤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

指标复发组(n=27)未复发组(n=65)χ2/t值P值术前房颤病程(x±s,年)8.23±2.175.37±1.866.3910.001年龄(x±s,岁)56.24±10.3454.47±8.670.8420.402男性[例(%)]14(51.85)42(64.62)1.3050.253吸烟[例(%)]12(44.44)22(33.85)0.9200.338饮酒[例(%)]6(22.22)14(21.54)0.0050.942BMI(x±s,kg/m2)25.37±3.5424.59±3.470.9760.332高血压[例(%)]14(51.85)32(49.23)0.0520.819CCB[例(%)]4(14.81)9(13.85)0.0150.903ACEI/ARB[例(%)]13(48.15)29(44.62)0.0960.757LAD(x±s,mm)39.12±4.5735.64±3.843.7400.001LVEF(x±s,%)61.57±7.8462.46±7.140.5290.598WBC(x±s,×109/L)7.81±1.347.02±1.122.9050.005HDL(x±s,mmol/L)0.92±0.141.21±0.245.8660.001LDL(x±s,mmol/L)3.21±1.183.17±1.050.1600.873TG(x±s,mmol/L)1.71±1.141.79±1.240.2880.774Hs-CRP(x±s,mg/L)2.84±0.121.64±0.0759.9540.001NLR(x±s)5.47±1.263.01±1.029.8140.001

表2两组患者心房颤动复发多因素比较

变量SBBχ2值P值OR95% CI术前房颤病程1.0240.4566.4650.0112.7841.139~6.806LAD0.9870.4784.2420.0392.6831.051~6.847NLR1.1240.5018.1000.0043.0771.153~8.215

3 讨论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率失常,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在房颤的启动和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而射频消融术是临床上治疗此病首选方式。在本文研究结果中,随访12个月后,复发组患者在术前房颤病程、年龄、LAD、术前WBC、术前单核细胞、术前HDL、术前MHR、NLR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证明在单因素分析中,炎性反应在房颤发病特征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经Logistic恢复分析得出结论:NLR、术前房颤病程与LAD是影响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研究报告与临床上之前的报告相似[3]。

目前临床上有关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但是有研究证明了炎性反应在此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炎性反应与氧化应激相互作用,使心肌细胞变形和间质纤维化,进而形成结构重构,从而导致房颤的发生与持续。临床上有研究证明术后白细胞的表达水平是导致房颤术后复发的因素,但是白细胞相对过于简单,不能有效表达房颤复发情况[4];而中性粒细胞能反映患者亚临床炎症状态,淋巴细胞的降低更可能与应激状态相关,因此NLR能更好反映机体的炎性反应情况,并且综合了机体氧化应激的信息,从而反映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

NLR是临床上作为反映人体全身炎性反应的指标之一,其代表了炎性反应激活因子中性粒细胞和炎性反应调节因子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5]。临床上有研究证明,NLR基线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射频消融术以及电复律后房颤的发生[5],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进一步证明了NLR在房颤复发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NLR是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但其他因素同样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左房阵发性消融术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高血压病患者房间隔厚度及其与左房功能的关系
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房功能的超声评价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