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比较

2018-07-20 06:29李前龙陈喜德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股骨颈螺钉股骨

杜 焱,李前龙,陈喜德

(1.广东医学院附属台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128;2.广东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外科教研室,广东 东莞 52380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发展趋势,对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目前临床上,手术是治疗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的首选方案,不同的手术固定方法治疗效果不一,临床上会尽可能选择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好、预后佳的固定技术[1-2]。本次研究以82例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PFNA与锁定钢板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原则为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每组41例。A组:男23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58.32±2.74)岁;致伤原因:车祸22例,高空坠落9例,跌倒伤10例。B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43~77岁,平均(58.11±2.63)岁;致伤原因:车祸21例,高空坠落9例,跌倒伤11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致伤原因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3]:①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或X线检查,检查结果符合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无手术和麻醉禁忌证,年龄在80岁以内,生命体征平稳;③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签署手术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排除标准[4]: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活动性出血创面;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合并其他骨折。

1.2研究方法:A组(PFNA):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仰卧位,在X线辅助下完成复位牵引。在股骨大转子定点向近端延长6~8 cm做手术切口,切口皮肤组织,充分显露大转子。以大转子顶点为进针点正位,以顶点和股骨颈前1/3交界处为进针点侧位,置入导针后确认位置。使用开口器将股骨皮质打开,使用空心钻打开近端骨髓腔,完成扩髓,置入PFNA主钉。在瞄准器辅助下置入导针,侧位提示导针位于股骨颈正中位置,在股骨颈处置入近端锁定螺钉。经C型臂X线机检查复位满意后,置入远端锁钉,主钉近端拧入尾帽,完成锁定。

B组(锁定钢板):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在股骨大粗隆下做20~24 cm的纵行手术切口,暴露股骨大粗隆和股骨上端前外侧面。在C型臂X线机辅助下完成复位,在股骨大粗隆下1 cm处置入解剖型锁定钢板,根据股骨干前倾角度适当调整钢板位置。在X线引导下在股骨颈处置入3枚导针,锁定螺钉引导置入处理,后置入股骨距锁定螺钉,确认断端对位和对线良好,冲洗伤口,负压引流,缝合包扎。

1.3评价标准及观察指标:①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标准[5]:包括疼痛、功能、畸形、活动度,以100分为满分,优良:得分在90分以上;较好:得分为80~89分;尚可:得分为70~79分;差:得分在70分以下。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价,采用评分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②观察指标:计量型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计数型资料: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主要包括螺钉松动、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计算并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对比:分别于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B组在髋关节Harri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A组4182.31±3.2688.78±4.32B组4181.21±3.3887.47±4.69t值1.4991.315P值0.1370.192

2.2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在手术时间、手术输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方面,A组患者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螺钉松动[例(%)]肺部感染[例(%)]下肢静脉血栓[例(%)]并发症发生(%)A组4101(2.44)1(2.44)4.88B组411(2.44)5(12.20)5(12.20)26.84χ2值7.405P值0.007

3 讨论

股骨近端和股骨粗隆间是重力传导区,即便是很小的外力刺激均会导致骨折,以往的保守治疗时间长,容易引发并发症,治疗效果不理想。锁定钢板以髓外固定的形式连接骨折断端,通过股骨外侧皮质钢板传导应力,手术对线效果较好[6-8]。但锁定钢板会破坏外骨膜,容易出现内固定后形成不良骨痂的情况,不利于骨折部位的愈合。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PFNA和锁定钢板治疗的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但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术后愈合更快、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本结果与相关报道中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9-10]。PFNA主要是由主钉和螺旋刀片两部分构成,主钉与股骨内髓的契合度相对较高,且远端弹性强,可缓冲应力的压迫,是改良的髓内固定系统。在置入螺旋刀片的过程中可进行自由旋转,以保障成角的稳定性,该技术的应用优势体现在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刺激性小,治疗安全性高,预后佳。但需要注意的是,术前要对股骨髓腔进行准确测量,以选择适宜的髓内钉,降低感染发生率。

综上所述,PFNA和锁定钢板均可改善股骨近端和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但与锁定钢板相比较,PFNA体现了微创、小损伤治疗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更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股骨颈螺钉股骨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密盖息在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