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式对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的影响

2018-07-20 06:29计雪玲冯国兰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电切术椎管宫腔镜

郭 豪,计雪玲,冯国兰

(广西梧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梧州 543002)

宫腔镜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很多妇科疾病的诊疗,其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子宫内膜增厚和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尤为明显。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比以前盲目地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效果显著,减少了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但选择何种麻醉方式的选择更适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患者是需要进一步的内容。本文选择在本院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手术的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椎管内麻醉和静脉复合麻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手术治疗的患者106例,患者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手术同意书后进行麻醉及手术操作治疗,依据麻醉方式进行分组,静脉复合麻醉组患者53例,年龄21~56岁,平均(38.4±3.2)岁,病程1~43周。椎管内麻醉组患者53例,年龄23~59岁,平均(37.8±2.9)岁,病程3~45周。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均无肝肾功能异常及麻醉禁忌证。

1.2方法:麻醉方法:椎管内麻醉患者选取L3~4椎间隙,成功穿刺后进行硬膜外麻醉置管,依据患者体重给予3~5 ml的2%利多卡因,然后使患者平卧,缓慢给药。静脉复合麻醉患者首先患者取平仰卧位,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给予2 L/min吸氧后,静脉给予按芬太尼0.3 μg/kg、异丙酚2.0 mg/kg计算的剂量,随后微量泵缓慢间断注入芬太尼和丙泊酚,以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消除患者的意识但应维持患者的呼吸频率。全程监测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调节给药剂量,常规监测呼吸(R)、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调节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记录患者麻醉时间、失血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是指从对患者进行消毒穿刺操作开始到拔出椎管内的时间;手术时间是指从开始放置阴道窥器到取出窥器为止;失血量是用一大容器放置在臀部下面收集出血及流出的电切液体和所用的电切液体相减所得。另外,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2 结果

静脉复合麻醉组在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失血量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另外,静脉复合麻醉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30.2%(16/53)。明显低于椎管内麻醉组的47.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别麻醉时间(min)手术时间(min)术中失血量(ml) 椎管内麻醉组37.9 ±18.010.36 ±5.647.32±4.20静脉复合麻醉组31.2 ±13.08.56±4.327.25±4.30P值0.0010.0090.061

3 讨论

宫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在妇科领域应用很广泛,很多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厚、节育环断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都需要使用宫腔镜的诊断和治疗,其具有准确、无创伤、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1]。作为一名临床妇科医生,肯定希望手术又快又好,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治病费用。所以麻醉方式对手术的影响是很主要的。宫腔镜手术的疾病对麻醉的基本要求就是无痛和肢体制动[2]。本文研究的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的电切手术,其治疗效果是得到大家公认的,相比以前用诊刮的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下的治疗效果和复发率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本文旨在探讨使用哪一种麻醉方式更好,更有益于患者。按传统的麻醉方式推荐,经阴道的手术,包括宫腔镜的手术,多选用椎管内麻醉,其优点是既可以达到无痛效果,也可以让患者下半身制动,但其施行麻醉的时间会比较长。椎管内穿刺术及麻醉平面起效一般都要10~40 min,对于一些手术时间可能只需5 min的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单发性息肉电切手术,显得麻醉时间过长。而且椎管内穿刺术毕竟是一种有创伤的穿刺术。笔者以前曾经疑问,部分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尤其是单发的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手术时间5 min左右,如果麻醉时间需要30 min以上,就感觉很费时,效率低下。

静脉复合麻醉是一种妇科手术常见的麻醉方式,广泛应用在临床妇科无痛人工流产,它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人体的大脑皮层,使得人体处于无痛的麻醉状态,从而可以完成手术。无痛人工流产一般手术时间约3~5 min左右,和单发的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时间差不多。即使碰到多发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需要10~20 min的情况,静脉复合麻醉也可以通过维持药物浓度达到麻醉效果和麻醉时间。不过,该方法的缺点就是药物浓度降低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下肢摆动的现象,麻醉师马上加药增加体内药物浓度,体动就会消失。有研究表明[3]:静脉麻醉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HR、Bp明显短于硬膜外麻醉患者。静脉麻醉可以使手术患者保持自主呼吸,且对其体内循环的影响较为轻微,具有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迅速等优点。从护理角度考虑,静脉复合麻醉无需留置尿管,清醒后可立即常规饮食[4]。所有的宫腔镜手术基本都可以在1 h内完成,但如果手术时间过长或用电切液过多,也可能出现水中毒等其他并发症。因此,静脉全身麻醉适用于1 h以内的宫腔镜手术。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用静脉复合麻醉完全可以达到手术的要求,对比椎管内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患者苏醒迅速、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如果患者有静脉复合麻醉的禁忌证或术前评估手术困难或手术时间比较长,那也可以选择椎管内麻醉。

猜你喜欢
电切术椎管宫腔镜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