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介素-2对狼疮肾炎血尿酸水平变化的影响及意义

2018-07-20 06:29魏建波卢勤燕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狼疮介素红斑狼疮

魏建波,卢勤燕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广东 清远 511518)

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为常见并发症,约65%~7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伴有肾脏损伤、肾功能减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有研究表明[2-3],高尿酸血症是导致肾脏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肾功能的好坏密切相关,高尿酸狼疮肾炎患者具有更差的肾功能。研究证实[4],白介素的缺乏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生发展亦存在关联。笔者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首次于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复发未使用过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8年1月,首次于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及复发未用过霉酚酸酯或环磷酰胺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0例患者中男1例,女39例,年龄17~51岁,平均(31.82±4.58)岁。

1.2纳入及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97年制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②排除标准:病毒性肝炎患者;结核患者;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血液透析治疗者。

1.3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白细胞介素-2联合传统药物治疗为主,对于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环磷酰胺导致的血液系统毒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化疗结束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如胃肠道反应、泌尿道刺激症状,给予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及水化治疗,减轻化疗毒性。对于无生育要求者,环磷酰胺,0.8 g/(月·次),激素1 mg/(kg·d);有生育要求者,霉酚酸酯30 mg/(kg·d),激素1 mg/(kg·d)。白细胞介素-2给予200 000 U皮下注射,3次/周。

1.4评价指标:用药前和用药12周后分别检测患者24 h尿蛋白、血清尿酸及血清肌酐水平。

2 结果

狼疮肾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量及血清肌酐指标对比情况,见表1。狼疮肾炎患者经过为期12周的系统治疗,其血清尿酸、24 h尿蛋白及血肌酐指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检验项目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血清尿酸40431.38±58.44274.73±18.84①24 h尿蛋白定量402.34±0.670.58±0.03①血肌酐40221±31.49121±19.08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白细胞介素-2是目前临床研究较为广泛的细胞因子,它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极为重要的淋巴因子,如调控T细胞免疫应答,调控B细胞、K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活化的作用[5]。白介素2具有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适应证,但以血尿酸为考察指标,探讨其改善患者肾功能水平的研究则鲜有报道。

笔者通过本研究发现,在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白细胞介素-2治疗可显著改善狼疮肾炎患者的血肌酐及24 h尿蛋白水平,显著改善狼疮肾炎患者的肾功能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患者体内尿酸的排泄能力,降低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提升患者预后水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狼疮介素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18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的回顾性分析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与狼疮肾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