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膀胱癌的临床分析

2018-07-20 06:29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周 凯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人民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膀胱癌发病率相对较高[1]。研究显示,该病大约80%以上属于非肌层浸润膀胱癌,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一旦复发,其恶性程度将得以提升。在目前条件下,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方式治疗。既往实施的根治手术,尽管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且难以保留膀胱的生理功能。本资料探索分析针对膀胱癌患者以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纳入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共为80例。含男48例,女32例;年龄37~68岁,平均(52.4±6.5)岁;在发病情况方面,含单发肿瘤52例,多发肿瘤2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具有膀胱癌相关临床指征症状并经检查确诊。已排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以及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随机分组,各为40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经尿道电切术治疗[2]。电切镜功率120~160 W,电凝功率60~80 W。应用比例为5%的氯化钠注射液实施低压灌注。协同患者摆放为膀胱截石位,常规方式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然后,先将电切镜有效置入其膀胱,认真观察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以及数量,明确其输尿管的具体开口位置。然后,严格以由内而外和由浅而深的顺序,切除患者的膀胱肿瘤以及基底部2 cm位置的正常黏膜组织。取正常组织边缘样本进行病理活检。应用蒸馏水对患者的膀胱实施严格冲洗。再电灼其基底创面以及周围的相关黏膜组织。实现止血效果后,有效置入三腔气囊导尿管,并留置5~7 d。在完成术后1周,对所有研究对象实施化疗药物膀胱灌注治疗。①对照组均予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20 mg加入0.9%的NaCl注射液50 ml中留置,体位变换,每间隔20 min变换1次体位。②研究组以吉西他滨膀胱灌注1.0 g,加入比例为0.9%的NaCl注射液50 ml,具体操作方式与对照组相同。患者接受膀胱灌注治疗,每周1次,6次后换为每2周1次,6次后再每月1次,6次后再每2个月1次,持续2年。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膀胱镜复查予以针对性治疗。

1.3观察指标[3]:随访2年。①生活质量评分(QOL),12个条目,5个等级,满分6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②1年复发率、生存率;③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两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治疗前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53.7±8.4)分,与对照组(54.2±7.3)分相对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4 2,P>0.05);研究组治疗后为(72.9±6.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3.7±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 1,P<0.05);对照组治疗后(59.9±7.5)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4.2±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 4,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存质量评分(72.9±6.2)分,高于对照组的(59.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9 3,P<0.05)。

2.2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研究组患者术后1年及2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术后1年及2年生存率则均显著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术后复发率及生存率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1年复发2年复发1年生存2年生存研究组401(2.50)2(5.00)36(90.00)29(72.50)对照组408(20.00)10(25.00)28(70.00)19(47.50)χ2值4.516.275.005.21P值<0.05<0.05<0.05<0.05

2.3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研究组不良反应例数恶心7例(1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例(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腹泻8例(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例(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放射性尿道炎9例(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例(4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白细胞减少5例(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例(3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血小板减少2例(5.00%),明显低于对照组9例(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P<0.05);肝肾功能异常3例(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P<0.05);放射性脊髓炎5例(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例(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9,P<0.05)。

3 讨论

针对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临床治疗,可以在针对患者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同步有效止血,进而控制并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应用该方式实施治疗,其术中操作的视野十分清晰,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组织凝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所以,应用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该手术可以有效保留患者的膀胱正常生理功能,还可能在最大化地减小创伤的同时控制和降低复发率[4]。吉西他滨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以及复制。药物使用后,将会形成二磷酸盐及三磷酸盐。其中,二磷酸盐能够有效提升细胞内活性复合物浓度;而三磷酸盐能够阻止DNA的复制并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加速肿瘤细胞的死亡。该药还可以极大地抑制核苷酸还原酶活性,进而抑制DNA的合成和修复。实施灌注治疗,药物能够在患者的膀胱内对肿瘤细胞产生直接的作用,并有效地消灭残余肿瘤细胞。正常膀胱黏膜组织对灌注化疗药吸收相对较少,因此影响较低。化疗药无法直接到达血液,所以安全性较高。因此,针对膀胱癌患者实施经尿道电切术联合吉西他滨灌注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猜你喜欢
膀胱癌复发率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膀胱癌患者手术后症状簇的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