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

2018-07-20 06:29陈清泉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奈达浆膜几率

陈清泉

(渠县人民医院,四川 达州 635200)

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恶性肿瘤晚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多见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恶性浆膜腔积液,较易反复发作,且该病症也会对患者的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单纯引流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1-2],故近年来药物腔内灌注给药方法得以在临床推广。此次研究将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中选择56例进行本次研究的分组治疗,分析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中选择56例进行本次研究的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顺铂腔内灌注治疗,观察组则使用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各28例。纳入标准:①均患有恶性肿瘤原发疾病;②均经相关检查确诊存在浆膜腔积液;③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阳性;④均无重要脏器严重障碍;⑤预计生存时间在3个月以上。对照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27~71岁,平均(45.6±4.7)岁。其中4例为恶性心包积液,13例为恶性腹腔积液,11例为恶性胸腔积液。观察组:男17例,女11例,年龄27~73岁,平均(45.7±4.6)岁。其中5例为恶性心包积液、13例为恶性腹腔积液、10例为恶性胸腔积液。对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比较,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在进行正式治疗前要使用B超进行定位,在胸腔(或心包、腹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为患者实施浆膜腔引流,待积液引流较干净后则可向浆膜腔内注入药物进行治疗,1次/周。注药治疗完成后要使用肝素帽封闭导管,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6周。

对照组为患者使用顺铂腔内灌注治疗,用法用量:将40.0 mg/m2与40 ml生理盐水经由导管注入,在使用顺铂前30 min要为患者使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以便降低消化道反应发生几率,促使药物扩散。

观察组为患者使用奈达铂腔内灌注给药,经由导管向腔内注入50 ml的生理盐水以及50 mg/m2奈达铂,同时也要注入5 mg的地塞米松以及0.1 g的盐酸利多卡因,以便减轻局部刺激反应。药物灌注完成后可向患者胸腔或心包腔内灌注100 ml的生理盐水,腹腔内灌注250 ml生理盐水。常规为患者使用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均要为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以便确定积液量变化情况,及时更改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①疗效评价标准[3]:患者经治疗后相关影像学检验结果提示积液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维持4周以上则为完全缓解。经治疗后患者积液较之治疗前减少50%以上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则为部分缓解。患者积液有一定减少但不足50%则可判定为稳定。积液明显增加,临床症状加重则为进展。临床将以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统计总有效率。②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经治疗后提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之对照组提高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总有效对照组288(28.6)7(25.0)11(39.3)2(7.1)15(53.6)观察组2812(42.9)10(35.7)6(21.4)022(78.6)χ2值6.171P值<0.05

表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例(%)]

组别例数发热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总并发症对照组283(10.7)3(10.7)3(10.7)1(3.6)10(35.7)观察组281(3.6)1(3.6)1(3.6)03(10.7)χ2值4.909P值<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的对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类型。该病症发生表明肿瘤细胞已经侵入到了胸膜、腹膜或心包。表明以及错过了实施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当恶性肿瘤侵犯浆膜时会导致其通透性增加,渗出液增多,并由此形成恶性积液[3]。另外肿瘤局部也可能压迫淋巴管,导致积液回流障碍,并因此加快积液的产生。恶性浆膜腔积液将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彻底引流浆膜腔积液是提高该病症治疗效果的关键,以往临床多采取穿刺抽液的形式进行治疗,但该种疗法需要反复进行,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而且也无法有效规避穿刺风险。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B超下经皮穿刺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得以在该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与传统穿刺抽液相比,该种疗法的创伤更小,仅需要进行1次穿刺,有利于避免包裹性积液、气胸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同时该种疗法的引流效果较为彻底,在充分引流后为患者进行腔内灌注治疗也有助于促使患者局部尽快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化疗药物也可以经由细胞间隙向肿瘤组织渗透,有助于控制浆膜腔积液生长。铂类药物是首选治疗药物,顺铂是第一代铂类抗癌药物,其可通过肿瘤细胞脂膜屏障与DNA结合来杀伤肿瘤细胞,穿透性较强。奈达铂是第二代铂类抗癌药物,其与顺铂相比较,不仅疗效更佳,而且肾毒性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且不需水化,水溶性是顺铂的10倍[4]。此次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则有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实施奈达铂腔内灌注治疗可有效提高该病症的治疗效果,且也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避免患者遭受额外痛苦,故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奈达浆膜几率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啁啾激光场对电离及解离的影响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生活大爆炸》汉语字幕翻译研究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