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效果观察

2018-07-20 06:29蒙壮声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软胶囊丁苯达拉

蒙壮声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西 梧州 543099)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神经内科常见的危急重症,发病率高,预后差,致残率极高,并且脑梗死一旦发生,自由基大量产生对脑细胞的机构造成破坏,诱发脑水肿、神经功能等损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1-2]。对于发病后6 h内的患者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梗死部位血管复通,梗死的病灶范围缩小,但是溶栓和介入等治疗的风险较大,有严格的适应证及禁忌证要求,且需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3]。本文旨在探讨对不适合溶栓和介入等治疗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本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4例不适合溶栓和介入等治疗的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符合《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4](2014版)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NIHSS评分6~25分。排除患有严重心脏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以及意识障碍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观察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39~78岁,平均(61.82±8.45)岁,病程1~48 h,平均(24.09±1.15)h,梗死部位:颞顶叶22例,额顶叶12例,基底节区23例。对照组患者男34例,女23例,年龄36~79岁,平均(62.04±9.11)岁,病程1~48 h,平均(26.15±0.91)h,梗死部位:颞顶叶21例,额顶叶18例,基底节区18例。两组一般治疗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给予持续吸氧、呼吸道畅通、调整血压、脱水(脑水肿与颅内压增高者)、降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吉林省辉南长龙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20080592,规格:20 ml:30 mg)30 mg+250 ml 0.9% NaCl溶液,2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的丁苯酞软胶囊(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99,规格:0.1 g×24 s)200 mg,3次/d,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5]:①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依据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基本治愈:NIHSS评分恢复≥91.0;显著进步:NIHSS评分恢复46%~90%;进步:NIHSS评分恢复18%~45%;无效:NIHSS评分恢复<18%。总有效率=基本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4]。②NIHSS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恢复越好。③血流变学指标:HSV(全血高切黏度)、LSV(全血低切黏度)、PSV(血浆黏度)、HCT(红细胞压积)、ESR(红细胞沉降率)。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分组例数基本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总有效(%)χ2值P值观察组5713(22.81)37(64.91)6(10.53)1(1.75)98.259.8800.020对照组576(10.53)31(54.39)14(24.56)6(10.53)89.47

2.2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安全性分析: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分组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值P值观察组5721.26±2.699.18±3.013.695<0.001对照组5720.92±3.015.31±2.888.773<0.001t值0.8273.414P值0.1730.003

组别HSV(mPa/s) 治疗前 治疗后 LSV(mPa/s) 治疗前 治疗后 PSV(mPa/s) 治疗前 治疗后 HCT(%) 治疗前 治疗后 ESR(mm/h)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7.64±2.154.04±1.11①11.95±1.178.19±1.30①3.72±0.361.13±0.65①46.29±2.5540.09±3.01①15.89±5.215.38±2.11①对照组7.71±2.235.30±1.09①11.87±1.2010.05±1.26①3.69±.242.69±0.54①46.32±2.9542.14±2.95①15.67±4.188.33±1.97①t值0.6243.1240.4833.0400.6782.8430.5553.0010.5933.611P值0.3760.0390.5270.0420.3220.0480.4450.0450.4070.003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表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ATL升高合计观察组572(3.51)1(1.75)1(1.75)4(7.02)对照组572(3.51)1(1.75)0(0.00)3(5.26)χ2值0.0000.0001.0090.152P值1.0001.0000.3150.696

3 讨论

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损伤涉及血流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能量供给缺乏、细胞膜去极化、缺血区的细胞死亡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缺血损伤后即增强兴奋性氨基递质的功能,细胞内的钙不断增加,超载,生成大量的自由基,线粒体的功能发生异常,加以炎性反应的刺激,最终导致缺血半暗带发生迟发性的损伤[6]。急性缺血期的患者部分侧支循环尚可以进行血液供应,大量的神经元仍存活,即损伤是可逆的,神经元细胞可以存活、恢复功能,此时若能够及时恢复血流供应,改善患者的脑代谢,可显著提高患者的预后[7]。而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药物治疗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缺血半暗带进行抢救。

早期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原则是尽早恢复脑灌注,防止脑损伤的进一步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是自由基在较短的时间内大量的爆发,导致神经细胞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细胞膜结构遭到破坏,神经元不断死亡。依达拉奉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强,并且可以有效抑制神经细胞发生过氧化反应,静脉滴注后依达拉奉在机体内达到适宜的浓度后患者脑内具有毒性的羟基在可以有效清除,黄嘌呤、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前列环素在依达拉奉的刺激下不断产生,血管扩张,炎性反应降低,病灶区神经元进一步损伤受到抑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另外,临床实践研究显示,在依达拉奉的作用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和脑水肿的情况得到改善[8]。

丁苯酞是近年来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新药,阻断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的过程,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丁苯酞针对性的抑制花生四烯酸和代谢产物诱导的病理过程,微血管痉挛缓解,血小板凝集减少,避免血栓进一步扩大,梗死的病灶不断减小;②作用于脑部缺血区细胞的线粒体,在丁苯酞的作用下线粒体酶活性增强,保证了线粒体膜的稳定性、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③脑组织缺血性后产生大量的乳酸,而丁苯酞可以有效控制乳酸的产生,脑内ATP 和磷酸肌酸的水平提高,脑细胞缺氧的耐受力增强,进而自由基的生成减少,脑缺血区的血流恢复,病灶减小,脑水肿减轻[9];④丁苯酞可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缺血后炎性反应、细胞内钙超载;⑤促进存活的侧支循环,缺血区的微循环重建,加强缺血的灌注,降低梗死后脑出血的发生率。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显著改善,血流变学的改变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依达拉奉可以清除自由基,防止脑损伤,丁苯酞可以促进脑缺血的恢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协同、补充的效果。

综上所述,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能够对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还可以对缺损的神经功能起到改善作用,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软胶囊丁苯达拉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