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8-07-20 06:30代翠婷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障碍性生物反馈盆底

艾 君,代翠婷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新疆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83320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组盆腔支持结构退化或缺陷、功能障碍及损伤所致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中药针灸、康复锻炼、电刺激生物反应疗法与放置子宫托等方法治疗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若疾病进展至晚期则需要行外科手术来保证患者的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1]。为了进一步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对4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了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纳入标准:①参照《妇产科学》(第8版)[2]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且病情为轻度;②本次研究内容已告知患者,并取得其知情与同意权。排除标准:①伴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②伴有躯体功能障碍;③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有精神疾病史。对照组:年龄26~46岁,平均(33.5±5.3)岁;产次1~4次,平均(2.0±0.5)次;其中尿失禁23例(Ⅰ级13例,Ⅱ级10例),子宫脱垂(POP-Q)共计21例,其中Ⅰ度13例,Ⅱ度8例。研究组:年龄26~47岁,平均(33.8±5.8)岁;产次1~4次,平均(2.2±0.5)次;其中尿失禁24例(Ⅰ级14例,Ⅱ级10例),子宫脱垂(POP-Q)共计20例,其中Ⅰ度13例,Ⅱ度7例。在年龄、产次及疾病表现构成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①对照组采用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进行治疗,方法: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凯格尔锻炼,即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肉收缩与缩肛运动,每次收缩5 s后放松3 s,反复训练,20 min/次,3次/d。②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方法:选择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设备检测患者腹部与盆底肌肉的肌电压,将最大与最小肌电压作为参照,制定相应的训练模式,其中Ⅱ类纤维的电刺激频率为15~70 Hz,Ⅰ类纤维的电刺激频率为10~35 Hz,30 min/次,2次/周,1个疗程为10次。

1.3观察方法:①根据《妇产科学》(第8版)中的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或完全消失,尿失禁与POP-Q分级恢复至0级;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尿失禁与POP-Q分级降低1级;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尿失禁与POP-Q分级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根据会阴肌力检测法(GRRUG)评价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3个疗程)盆底肌力的变化,GRRUG测试法共有6个级别,级别越高说明盆底肌力越佳。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研究组4425(56.82)17(35.64)2(4.55)42(95.45)对照组4414(31.82)21(47.73)9(20.45)35(79.55)χ2值5.091P值<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变化:两组治疗前GRRUG分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RRUG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523.82±0.285.37±0.75对照组523.88±0.444.28±0.25t值0.4854.685P值>0.05<0.05

3 讨论

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传统治疗手段,它通过患者自我训练来提高盆底肌肉活力,改善阴道松弛,修复损伤的盆底肌肉群,继而缓解尿失禁等症状[3]。然而,部分研究指出,单纯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仍有所欠缺,应采取一种高效且安全的措施与其联用,以便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康复质量[4-5]。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手段,它将人体生物工程作为治疗基础,通过设置不同的频率、脉宽与能量,对肌肉进行电刺激与生理反馈训练,使其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的动力学活动中,继而唤醒受损神经肌肉,改善盆底肌群[6]。同时,患者通过电刺激所反馈的信号来学习肌肉收缩方法,能够保证其锻炼的正确性,增强临床治疗与训练效果。此外,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在患者阴道内置入康复器,并逐渐调节康复器重量,增强了阴道收缩力,纠正阴道松弛状态[7]。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抑制膀胱兴奋度,十分适用于轻度尿失禁与子宫脱垂患者[8]。本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GRRUG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可见,在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开展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一步纠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抑制疾病进展,效果显著。

总之,盆底肌肉功能康复锻炼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效果满意,可以有效预防疾病进展,安全无创,适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生物反馈盆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任琢珊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