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在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评价

2018-07-20 06:30刘相城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例数神经功能

刘相城

(深圳市龙华中心医院,广东 深圳 518110)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属于后者。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1]。全球每年约有4 400万人因脑梗死致残导致寿命缩短,每年有550万左右的人死于脑卒中[2]。为了探讨急性脑梗死给予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特作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观察组:男45例,女35例,平均(61.22±3.06)岁。对照组:男46例,女34例,平均(64.20±3.22)岁。两组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头晕、恶心、呕吐、失语、吞咽困难、双眼凝视、面瘫、肢体偏瘫、昏迷;所有患者均经脑部CT或者MRI确诊为脑梗死;患者发病在24 h内;患者的梗死灶>4 cm的单一病灶;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

排除标准:并发脑疝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的患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脑出血的患者。

1.3方法:对照组患者收治普通病房治疗;观察组患者收治神经重症监护室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的病情观察、用药护理、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观察组在患者一入院立即收治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24 h严密观察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意识、神志、瞳孔等,预防脑疝的发生。若患者脉搏减慢,呼吸加快,血压升高,双侧瞳孔不等大,直对光反射消失,意识障碍程度加深,立即报告医生,行脱水治疗。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保持呼吸道畅通,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快速建立多条静脉通路,进行静脉补液。使用冰枕、冰帽等物理降温手段,降低脑耗氧量,保护脑细胞。做好患者的排痰护理,定时吸痰,注意动作轻柔,吸痰时间一次不可超过15s,加强口腔护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加强会阴部护理及尿管护理,避免泌尿系统感染。定时翻身,避免压疮。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应对疾病,遵医嘱治疗。护士应该加强患者肢体的按摩,从远端按摩到近端,促进血液循环。进行肢体的被动关节活动,从大关节向小关节进行活动。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可以加强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语言康复训练等。

1.4观察指标[3]:①使用NIHSS评分(脑卒中量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主要包括患者的感觉、意识障碍、构音、肢体运动等作出评价。满分100分。患者的评分越低,表明神经缺损程度越轻。②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 指数作为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该评分主要有10项内容,每项10分,满分100分。完全自理:超过85分;基本自理:61~85分;生活需要协助:41~60分;生活明显依赖:20~40分。生活完全依赖:低于20分。③治疗有效率:治愈:NIHSS评分减少>90%,无后遗症;显效: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在46%~90%之间,无明显后遗症;有效:患者的NIHSS评分减少在18%~45%之间,有轻微的后遗症;无效:NIHSS评分减少在17%以下,患者有严重并发症。治疗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后NIHSS评分观察组7022.1±2.711.7±3.0对照组7022.1±2.614.2±3.2t值0.0004.769P值0.5000.000

2.2两组患者的Barthel 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7041.3±3.788.2±3.2对照组7041.3±3.667.4±3.0t值0.00039.674P值0.5000.000

2.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7040(57.1)20(28.6)7(10.0)3(4.3)67(95.7)对照组7038(54.3)10(14.3)11(15.7)11(15.7)59(84.3)χ2值5.079P值0.024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脑组织因血运障碍导致脑部急性缺血缺氧性坏死[4]。脑梗死最常见的血管病变是动脉粥样硬化,且患者多伴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5]。临床可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昏迷等。随着监视技术和微侵袭介入技术的发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的发展也日益成熟[6]。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具有多参数监测系统[7],可以全面的监测呼吸、心率、血压、体温、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还具有呼吸机、床旁脑电图、血气分析仪等设备,可以辅助通气和监测患者的神经功能。N-ICU有专业的神经内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重症监护医师、护士,可以及时的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脑电图、颅内压、重要脏器的功能,可以有效处理异常情况,如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溶栓、减压手术等[8]。N-ICU注重患者的基础护理和对尿路感染、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注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程度和生存质量,注重安全护理和质控护理,观察病情细微谨慎,及时实施抢救[9]。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Barthel 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表明经过神经重症模式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普通病房治疗。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实施神经重症模式,治疗有效率高,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近一步在临床探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例数神经功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更正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