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2018-07-20 06:29杨瑞君王晓华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虹膜晶状体眼部

杨瑞君,王晓华

(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白内障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眼部晶状体中的蛋白质病变进而浑浊,从而导致光线无法透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投射形成影像,故造成患者不能清晰视物。该病症多发于年龄超过40岁的中老年人[1]。且白内障病症大多与闭角型青光眼(PACG)伴随产生,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严重的障碍。为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效果,笔者进行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伴发PACG的患者3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房角分离手术以及超声乳化技术进行治疗。上述患者男12例,女27例,年龄42~66岁,平均(54±12)岁;其中急性闭角青光眼患者15例,慢性闭角青光眼患者24例。上述患者均进行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2](Emery)进行评定,二级为11例,三级15例,四级13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其他器质类及精神类疾病,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治疗方法。术前对患者进行眼部减压及抗感染治疗,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国药准字 H20020636 )、普拉洛芬(国药准字 H20130682 )及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处于21 mm Hg(1 mm Hg=0.133 3 kPa)的范围内。之后给予患者滴入散瞳眼药进行散瞳操作,对患者眼部进行术前麻醉。

首先采用超声乳化技术摘除白内障:在颞侧角膜处切开3.3 mm的切口,在前方角膜边缘实施辅助切口。在眼部前房注入黏弹剂透明质酸,可使用撕囊镊夹取虹膜根部,向瞳孔边缘方向牵移、分离粘连房角。之后以环形方式进行连续撕囊操作,进行水层分层及分离。根据患者Emery分级进行超声乳化,吸出晶状体核及皮质。对后囊进行抛光操作,在囊袋内置入人工折叠式晶状体。其次进行房角分离手术:植入人工晶体,使用卡巴胆碱注射液(国药准字H10950174 )在前房注射0.2 ml进行缩瞳。注射黏弹剂于虹膜根部进行钝性分离,并使用虹膜恢复仪或者抛光针头进行全环形无死角轻压,使用I/A手柄式超乳注吸器抽吸多余的黏弹剂及分离产生的色素和有机物。恢复前房状态调整人工晶体于适当位置后,对患者切口进行水化密闭操作。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国药准字 H20080660)涂在眼部进行包扎即可。

1.3评价指标及方法: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眼部相关指标进行检查,包括视力、房角开放角度、眼压、前房深度等进行统计对比。

2 结果

2.1患者不同时间眼部各项指标对比:见表1。

注:与术前比较,t1=13.271、4.788、23.363、14.301,①P<0.05;t2=18.738、6.467、46.895、13.517,②P<0.05;t3=21.559、8.332、57.805、12.357,③P<0.05

3 讨论

PACG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病症在眼部出现不同程度的虹视或者视朦现象,并伴有疼痛感。在经过休息之后,眼压及症状可下降或者消失。但是少数也会出现虹膜膨隆或者高褶虹膜,可能造成眼部部分房角关闭或者入口处变窄的现象[4]。而急性病症发病更为迅速,由于在角膜水肿或者眼压升高造成视神经缺血的原因,视力下降速度快,症状严重的患者只存在光感,不能视物。因此要迅速采取措施降低眼压方能缓解病症。经研究认为,晶状体增厚致使体积膨胀,导致瞳孔阻滞是闭角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5]。而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出现浑浊且膨胀时,则房角出现关闭现象,进而引发急性闭合青光眼。故与虹膜增大了接触面积,阻碍了房水的正常流通因此增大了眼部压力,致使患者较单一青光眼病症发作更加严重。

治疗白内障伴发PACG的传统方法是采用单纯的过滤手术和去除白内障的手术,分阶段进行手术操作。不仅延长了治疗时间,同时增加了手术产生并发症的风险。但是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方式,能够一次性对两种病症同时进行治疗,极大地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同时由于切口较少,术后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且短时间内能够使眼压迅速下降。该手术效果良好,是目前治疗该病症普遍使用的方法。手术中超声乳化技术是通过超声波粉碎病变的晶状体核,使其转变为乳糜状态,从而便于使用注吸器吸出乳糜状态的晶状体核及多余的皮质[6];再通过植入薄层的人工晶状体恢复虹膜与晶状体之间正常的接触面积,恢复受阻滞的瞳孔,从而增加前房深度开放闭合的房角。之后在采用分离术对粘连在晶状体上的虹膜进行分离操作,消除房水堵塞的同时增加小梁网的通透性,达到降低眼压恢复视力的治疗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患者术前视力下降严重,眼压值偏高,前房深度较浅,房角开放角度异常;但是在治疗后眼压逐渐下降,视力逐渐恢复,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增加,房角开放角度逐渐增大。一般的正常人眼部的前房深度为2.33~3.65 mm之间[7],则在术后半年患者的前房深度基本贴近于正常值,可见该手术术后半年眼部视力基本恢复。眼部医学研究普遍认为,睫状体和虹膜根部前移对于房角关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前房深度对房角的影响是根据晶状体变化而实现的。经统计,白内障在我国发病率高达2.8%,其中说对于年龄超过60岁的人白内障的发病率能超过80%[8-9]。这意味着出现白内障合并PACG的病症发病几率大大增加。可见白内障的晶状体病变对于白内障合并PACG的病症的产生极为关键。因此,在检查时对前房深度的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对于白内障合并PACG的患者使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进行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眼压改善患者视力。

猜你喜欢
虹膜晶状体眼部
双眼虹膜劈裂症一例
基于轮廓匹配和多项式拟合的虹膜分割算法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一种基于虹膜识别技术的车辆启动系统
“刷眼”如何开启孩子回家之门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为什么要做眼部检查
戴眼罩有助消除眼部疲劳
如何消除用电脑后的眼部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