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仿生电刺激(YS5002T) 治疗脑瘫患儿流涎的疗效观察

2018-07-20 06:30尹绍莲严金鑫季红燕吴梦琳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脑电脑瘫疗程

尹绍莲, 严金鑫,季红燕,吴梦琳

(云南省玉溪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科,云南 玉溪 653100)

脑性瘫痪是脑发育时期脑部受到不可逆损伤后所引起的以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1]。流涎是脑瘫患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大约占脑瘫患儿的25%~35%,主要症状是唾液不自主流出,患儿衣服长期潮湿,气味难闻,下颌部皮肤刺激等[2]。

脑瘫患儿流涎主要是由于喉咽肌群发育不良,口腔肌肉协调运动障碍,吞咽起始受阻,吞咽频率较正常儿童少;口唇部肌肉感觉差,唾液流出未能很好地刺激吞咽动作,导致吞咽动作不协调甚至无效吞咽;口唇部运动感觉异常,口唇闭合动作困难或不能所致。

脑瘫患儿长期流涎对语言发育、自信心及生活质量均会发生严重的影响,还可能引起感染、传播疾病,使患儿受到社会的歧视和排斥。然而传统的口腔功能训练、中医、药物治疗等,一对一口腔功能训练耗时耗力;而长期使用药物治疗不良反应明显。为提高脑瘫流涎患儿生活质量,自2015年1月起我科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ys5002t) 对脑电仿生电刺激组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脑瘫流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7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组数例数年龄(x±s,月)性别[例(%)]男 女类型[例(%)] 痉挛型 迟缓型 对照组4041.0±28.1725(62)15(38)28(70)12(30)试验组4044.5±32.527(67)13(33)30(75)10(25)

1.2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的脑瘫患儿,符合李晓捷主编的《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第1版)中的脑瘫诊断标准[3];②根据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定在2~5级之间;③治疗配合良好。

1.3排除标准:有治疗禁忌证的患儿(脑出血急性期、颅内感染、肿瘤、颅内有植入性血管支架者、严重心脏病、安装起搏器、凝血功能障碍者)。

1.4病例脱落、剔除、终止试验标准:①观察中因各种原因未能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12 d)者;②观察中脱离治疗大于2周者。

1.5治疗方法:传统口腔刺激训练法:采用rood疗法:①感觉刺激:采用冰棉以唇部的左右面刷擦至内脸颊上下刷擦,同时对牙龈进行上下刷擦,随后延伸至舌面,以“Z”字走向刷擦至舌边,舌边的刷擦以舌前刷至舌的3/4,再以“Z”字走向刷擦。此刷擦手法1次/d,每次重复3遍。②压力:压舌板对舌肌施加压力,3组/d,每组重复15次;③牵拉:采用吸舌器快速轻微的牵拉舌肌,诱发舌肌的收缩运动,每日快速轻微重复20次;④抵抗:采用吸舌器诱导患儿舌上抬、下放、左右抗阻运动,吹气球,双唇夹压舌板,压舌板两端放置硬币等口周肌肉抗阻力训练,每天重复3组,每组重复练习15次[4]。

构音训练:①呼吸训练:诱导患儿采用口部吹气球、笛子、薄纸条等进行训练,3组/d,每组训练15次。②构音肌肉协调训练:诱导患儿闭唇、示齿。堵嘴、鼓腮、吹气运动,3组/d,每组15次;③舌运动:前伸、后缩、左右摇摆、上举、环行清扫、抗阻运动,3组/d,10次/组。以上运动每组做完休息10 s,训练8周。

脑电仿生电刺激(ys5002t) 治疗:采用主电极贴于双侧乳突穴;辅极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润衬垫,将电极贴于吞咽肌部;1次/d,20 min/次,治疗两个疗程,每个疗程12 d,每个疗程之间间隔3 d,根据个体差异,每位患者对刺激强度感受和承受能力不尽相同,主强设置为5~11,主频设置为1~4,对于感觉功能障碍或无法表达感受儿童:主强设置为5,主频设置为2,辅频设置为1~4,辅频1~20。科室现有两台脑电仿生电刺激治疗仪,20 min治疗一人次,每天工作8 h,可完成48人次。

口腔功能训练组采用传统口腔功能训练法对患者治疗8周,脑电仿生电刺激组采用传统口腔功能加脑电仿生电刺激(ys5002t)治疗8周。

1.6疗效与结果评估

1.6.1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各进行一次评定:流涎分级:Ⅰ级:不流涎;Ⅱ级:小量或偶尔流;Ⅲ级、不时地流;Ⅳ级:经常流,但不成线;Ⅴ级:成线地流,胸前常常弄湿。

1.6.2疗效判定:根据教师流涎分级法(TDS)标准进行判定,无改善为无效;流涎减轻1级,为有效;2级及以上为显效。

1.7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于治疗前评定患儿流涎情况:见表2。

表2两组脑瘫患儿训练前流涎分级情况[例(%)]

组别例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照组4003(7.5)22(55.0)12(30.0)3(7.5)试验组4004(10.0)①23(57.5)①10(25.0)①3(7.5)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2.058,①P>0.05

经χ2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前流涎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58,P=0.588)。

2.2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于治疗8周后评定患儿流涎改善情况:见表3。

表3两组脑瘫患儿训练后8周流涎分级情况[例(%)]

组别例数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对照组4022(55.0)12(30.0)1(2.5)3(7.5)2(5.0)试验组4024(60.0)①11(27.5)①2(5.0)①2(5.0)①1(2.5)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2.060,①P>0.05

经χ2检验,两组患儿治疗后流涎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60,P=0.591)。

2.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流涎疗效比较:见表4。治疗8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脑瘫患儿的流涎程度均明显改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流涎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对照组4013(32.5)23(57.5)4(10.0)36(90)试验组4012(30.0)①23(57.5)①5(12.5)①35(87.5)①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2.060,①P>0.05

3 讨论

脑瘫患儿长期流涎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来自外界的嘲笑,不理解人群的议论常常给患儿及其家长增加了心理压力,久而久之流涎问题慢慢成为很多迫切想改变患儿现状人群关注的重点。本研究课题结果显示,两组脑瘫流涎患者治疗8周后效果均有改善,采用教师流涎分级法(TDS)评估患儿流涎改善情况效度分析,脑电仿生电刺激组较基础口腔功能训练组显效率高,具备实际临床应用的价值,在改善脑瘫患儿肢体、语言、认知功能同时还能改善患儿流涎,帮助更多的脑瘫流涎患儿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一举两得,节省医疗资源的同时,促进患儿全面康复。

在治疗的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刚开始许多家长不理解,担心适得其反,迟迟不敢加入研究组进行治疗,经过对理论及实操的讲解,一批患儿家长抱着尝试的心态加入了研究中来,在为期不长的治疗下,使患儿家长感受到、看到了患儿的改变,使研究工作很快便开展了。课题的开展,需要细致的准备工作,患儿家长的理解以及对患儿家长流涎康复宣教也是必不可少。

猜你喜欢
脑电脑瘫疗程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基于脑电的意识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调控评估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基于脑电情绪识别的研究现状
Bagging RCSP脑电特征提取算法
脑电逆问题在运动康复领域中的应用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二十一个学生娃与脑瘫姐妹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