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实施睡眠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8-07-20 06:29叶长玉
吉林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病程神经功能障碍

叶长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福州 350004)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脑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并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1]。卒中后睡眠障碍(Post-Stroke Sleep Disorders,PSSD)是一种病发率高且易被忽略的卒中并发症,临床常表现为失眠、睡眠呼吸障碍等,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诱发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进程[2]。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6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住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45~77岁,平均(59.3±2.7)岁;病程4~21 d,平均病程(13.9±4.5)d。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1~75岁,平均(58.8±2.8)岁,病程5~20 d,平均病程(14.2±4.3)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进行对比。

1.2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病程≤1个月的首次发病患者;②符合脑卒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并经核磁共振成像(MRI)或电脑断层扫描(CT)确诊。③发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排除标准:①重度躯体疾病、脑外伤,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者;②药物依赖或酗酒患者。本研究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给予弥可保(卫材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号:H20030812,规格:0.5 mg)、尼群地平等常规健脑安神和降压药物;嘱咐患者养成利于睡眠的生活习惯。

1.3.2观察组行常规护理+睡眠护理干预:上述条件下,观察组行4周个性化睡眠护理干预。①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和影响睡眠的因素,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②保持病房洁净、温度、湿度适宜,减少噪音和不良刺激,为患者塑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③根据患者性格特征和社会环境进行适宜的心理护理,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在非睡眠期间卧床;晚餐不宜过晚、过饱,睡前可摄入少量热牛奶,并根据需要听音乐、阅读、适度按摩以帮助入睡。⑤对抑郁、焦躁、疼痛患者,可适当予以镇静、催眠、止痛药物。在不影响疗效的前提下,将神经刺激性药物放在白天上午施用,避免晚上服用此类药物导致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影响睡眠。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评定患者的睡眠质量,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分越低,表示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定barthel指数评估量表对患者ADL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患者ADL越好。

2 结果

2.1两组睡眠质量比较: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PSQI、FMA、barthel指数比较:护理前,两组PSQI、FMA、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三项指标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入睡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睡眠时间 护理前 护理后 觉醒次数(次)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3046.1±15.043.1±14.3284.4±51.3301.2±48.93.8±1.33.4±1.0观察组3048.5±14.234.5±12.5294.3±45.2342.4±53.23.8±1.22.1±1.0t值0.6442.4910.7903.1240.2174.960P值0.5230.0160.4330.0030.8290.000

组别例数PSQI 护理前 护理后 FMA 护理前 护理后 barthel指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3014.7±4.714.3±4.941.2±14.258.5±9.745.6±15.953.1±17.4观察组3014.8±4.78.1±3.640.5±15.771.4±8.846.5±15.668.9±14.7t值0.1245.6370.1815.3950.2293.797P值0.9020.0000.8570.0000.8200.000

3 讨论

临床对脑卒中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故常以预防为主。有数据显示[3],PSSD的发生率高达85%~95%,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三高人群的卒中发病率是正常人的4~6倍。另外,不健康饮食、少运动、吸烟、酗酒及长期精神高度紧张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加大脑卒中风险。

本研究中,两组护理前睡眠质量、PSQI、FMA、barthel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睡眠护理干预较常规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恢复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资料表明,PSSD发病机制与睡眠障碍、脑血管疾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和日常生活方式有关[4],具体情况如下:①当脑卒中损伤部位恰好位于睡眠相关或对睡眠起直接调控作用的部位时,即可导致睡眠障碍;同时引起患者神经递质失调,并引发生物钟紊乱等一系列的睡眠问题[5]。②PSSD可导致颅内压力增大并抑制脑灌注,脑内血流速度大幅度下降,加重患者脑缺血、脑水肿、睡眠呼吸暂停。另外,睡眠障碍会加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损伤,且随着后者的加重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形成恶性循环。③心理问题加重,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6]。同时,睡眠环境改变,对环境不适应、噪音、药物或消毒水味道等均会造成睡眠障碍。④不合理用药或用药时间不合理。神经兴奋药物会使患者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导致患者入睡困难或苏醒频率高。有研究显示[7],良好的睡眠是PSSD康复的必要条件,故应在康复护理中给予其高度重视。护理时有必要对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尤其是睡眠障碍患者。

猜你喜欢
病程神经功能障碍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2
跨越障碍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颞叶癫痫脑灰质和白质减少及其与病程的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