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三尺讲台 播撒爱的阳光

2018-07-21 09:35叶祥元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凉州区山区家长

叶祥元

“我在自己的家乡待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里,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们服务。”李晓梅说道。

李晓梅是武威市凉州区张义镇常水小学的一名女教师,1979年3月出生于张义镇一户普通农家,1994年7月考入武威师范学校,1997年7月师范毕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石嘴、中路、常水、澄新、灯山、刘庄、沙沟,二十年里李晓梅的工作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块地方。

2017年11月,沐浴西北初冬的晨曦,伴着丝丝寒意,我们一行六人去了张义镇。凉州区西苑实验小学结队帮扶活动将在常水小学举行,城区教师和孩子同山区教师与孩子同上一堂课,阅读同一篇课文,思考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数学练习题目,为了记录这一过程,我们邀请了电视台的两名记者,由凉州区教育局王伟德带队,大清早天还没亮就从城里出发。

作为山区优秀教师代表,我们将完成对李晓梅的采访任务。前一天下午打电话给她的时候,李晓梅说自己就住在学校,什么时候过来采访都可以。

看到孩子们走出山沟沟,无比幸福

徐有祯,张义镇常水小学校长,他说:“李晓梅老师从教二十年,一直坚守在张义山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她用心、用情、用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

张义镇常水小学现有十名任课教师,无论年长还是年少,工作以来全都没有离开过这儿的学校。

校长徐有祯说道:“李晓梅是这诸多老师中的一位,她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无私地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她站的是三尺講台,却把温暖洒向讲台之外的每个角落,她有自己的孩子,却把更多的关爱给予了班上的孩子。”

二十年来,李晓梅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校长徐有祯说:“李老师带的班,班风好、学风优,一直都是学校的先进班集体。”

问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秘诀,李晓梅笑着说:“充满爱心,才能赢得真心;将心比心,才能赢得家长的放心;事事用心,才能赢得自己的舒心”。自身的工作体验更多的来自于工作实践。山区孩子,敦厚而纯朴,心念纯澈,老师无疑是其成长道路上最大的影响者。

李晓梅的家在城里,但回家的机会没有多少,“周六日,家里有事了就回去,其他时间都在学校里住。”周一到周五,她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巡视教室,看看学生都到齐了没有,看看他们穿没穿暖和,教室里的火炉是不是燃旺了。山里的天亮得迟,黑得早,但山里的孩子们起得都早。“孩子们起来了,就都赶到学校里来了。”李晓梅说道。

从教二十年来,李晓梅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看孩子们的手。“如果孩子手上的老茧多,说明这个孩子家里经济困难,或者干农活多,我就会为这些孩子买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让这些孩子跟大多数孩子一样愉快地学习。”李晓梅说道。

这样的关心和照料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当中感冒的人多了,我就会用‘醋熏的土办法替孩子们杀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学习。”

王涛,是李晓梅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经常逃学、打架、惹事,是全校皆知的“捣蛋王”。

由于山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管教一直是个难题,和王涛一样的学生在李晓梅班上还有三个。对于这些孩子的教育,李晓梅始终坚持以“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为准则,她悉心与这几个孩子交流,同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这4名学生都担任班干部。

李晓梅说:“‘捣蛋鬼们没想到,‘恶名在外的他们居然还可以当上班干部,于是他们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迟到、旷课、打架闹事的现象逐渐没有了,把心思都用在了正路上,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

在李晓梅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下,这些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借此契机,她利用课外时间帮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难题,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真爱自暖人心,付出总有回报,最终,这些“捣蛋鬼”们都变了。这也是让李晓梅最值得欣慰的地方。

李晓梅说:“作为教师,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其实正是一个教师爱心的具体表现。”

李晓梅深知,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学校教育需要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老师要及时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工作。“可是,我发现每当我与学生说到请家长时,孩子们就表现出一种畏惧和担心,究其原因,原来是孩子认为只有他犯错误时,老师才会请家长,每次请家长后就会被家长训斥,重者还要挨打,所以孩子们很是反感。”

为了消除孩子们的疑虑,李晓梅便试着改变策略,当孩子进步了,电话通知家长;当孩子做好人好事,遵守纪律了,发喜报告知家长,把与家长的沟通当作是对学生的一种奖励。

同时,她自己也转变角色,在教育孩子们的过程中不以老师的身份发号施令。她说:“我现在的教育原则是: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我坚持做到入情、入理、入境、入心,我现在不再是孩子们眼中的‘警察、保姆、教书匠,而是孩子们心中的‘领头雁、孺子牛、智多星。”

这样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是卓有成效的。校长徐有祯评价说:“李晓梅始终坚持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喜爱。”

“回想走过的路,看着一拨又一拨的孩子走出山沟沟,我就感到无比的幸福。”李晓梅说道。

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

李晓梅坚持把培养孩子们良好的习惯、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放在工作的第一位,把这些作为山区孩子成长的第一需要,但她丝毫也不放松自己的课堂教学。

这天,她给孩子们正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课文讲述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堂上,李晓梅细致地引导孩子们阅读,概括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然后,她问:“谁来告诉老师,这两个场景的描述中哪个句子最让你感动?”

孩子们的回答是:第二个场景中李博士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为什么?”“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这样的课堂教学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也洋溢着对感动的体验。李晓梅说:“我在教育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和思想教育,坚持把情感和思想教育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

“我坚持备好每一节课,坚守‘不备课不上课的信条,力求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坚持‘一遍清教学法。即适当放慢教学速度,讲授新知识时力求深而透,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他们的思想情感。”

课堂教学中,李晓梅保证习题训练的质量,力求少而精,突出潜力培养,使优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够得着。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方法是成功的。李晓梅所任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在学校,李晓梅既是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她积极推行情景教学,并要求学生要认真遵守“学习三部曲”——課前坚持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复习巩固。同时,她还给学生定下一个目标,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出“提升效率,向时间讨效率,不做无用功,不干低效事”的方法,力争做到“整体安排,统筹时段,忙而有序”。

“一节课四十分钟,我们一定要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讨论的欲望,及时挖掘学生的思维潜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翁。”李晓梅说道。

李晓梅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逐步确立了以“联想猜测——实验验证——巩固应用”的教学新模式,改变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简单的结论,反复机械的模仿例题的学习方式。“这样的课堂教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了课改理念。”

学习钻研,做永不枯竭的井

作为一名教师,李晓梅深知做好工作不能只做教书匠,还必须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者。“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拥有一桶水,最好是做一口永不枯竭的井。”

李晓梅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坚持利用业余时间主动给自己充电,多方搜集资料,阅读各类报刊书籍,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及教研活动,经常和同事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主动承担学区、学校组织的观摩课教学任务,深入研究教法,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同时,树立现代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并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

“这样的学习和钻研,不仅让我的教学成绩日益突出,也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在坚持学习的同时,李晓梅还善于将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体会进行总结、反思、融合形成了新颖、独特、自主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先后在《新课程》《西部教育》等教育杂志上发表《让学生在数学中发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等多篇论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晓梅的不懈努力,也使她的教学之路有了更多的收获,她先后被评为凉州区骨干教师、凉州区教育系统首届“巾帼建功”标兵、凉州区第九届高效课堂“教学能手”。2015年11月,在武威市“创建高效课堂”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李晓梅荣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2017年4月,她又被评为武威市骨干教师。

“甘为桃李化春风,愿做雨露润心田”,这是李晓梅从教二十多年的真实写照。谈到未来,李晓梅说:我将一如既往地用心、用情、用爱诠释教师这一职业,继续守在山区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在我们张义山区,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所有的老师都跟我一样既平凡又敬业,为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情和智慧。我非常想代表家乡的孩子们对依然坚守和奉献在山区的老师们说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张义镇位于武威凉州区最南端的边远山区,山大沟深,条件艰苦。谈到坚守在张义山区的教师,凉州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发寿说: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地坚守在三尺讲坛,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把青春年华和毕生心血都献给了山区教育事业,用行动诠释了教师职业的神圣和高尚,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教育是关于人的事业,我们需要这样的好教师。”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凉州区山区家长
简算有妙招
张文作品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山区修梯田》
山区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邮一堆微笑到山区
家长请吃药Ⅱ
小山区留守娃的圆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