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学案的中学翻转课堂模式研究

2018-07-21 09:35魏源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实施步骤导学案内涵

魏源

【关键词】 翻转课堂;导学案;内涵;特征;实施步骤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71—01

一、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

翻转课堂模式由课程内容、教学环境、导学案、教师和学生五个基本要素组成。课程内容指课程研究的重要对象,基于问题的探索是课程内容的实质;教学环境是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条件,由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构成,决定了以何种方式进行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而导学案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的工具,是实施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导学案的作用不同于传统导学案的设计方式,更加注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凸显导学价值,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串推动学生自主建构新知;在翻转课堂模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习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成为主动探究者。基于以上思考,导学案支撑下的中学翻转课堂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导学案自主学习课程内容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组成双边互动过程。

二、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模式的特征

1.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传统课堂中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成为学生的交流对象,有效改变师生关系;学生则由传统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对象演变为学习活动的主动探究者和实施者,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

2.教学组织的转变。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教学,把学生基于导学案引导下提出的问题作为学习材料,进行适当分类研究,大大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种方式极大地转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为学生提供统一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导致的问题,如难以个性化辅导,两极分化现象的扩大,优等生与薄弱生的培养困难等问题。

3.教学流程的转变。导学案支撑的翻转课堂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流程,课前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完成知识传授过程,将传统课堂的“课后作业”前置于课堂内,通过生生及师生的写作探究、深度交流共同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三、基于导学案的翻转课堂模式的实施步骤

1.课前准备环节。(1)明确课时目标。教师应研读课标和教材,明确课程知识内容的课时教学总目标,同时依据学情分析、问题诊断分析,将教学目标的达成分解成课前自主学习目标和课上协作内化目标两部分。(2)设计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应从学习者认知的特点进行,题目设计应做到主题突出、内容精炼、指引明确,一份优质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是翻转课堂模式进一步實施的重要保障,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合理设置问题串帮助学生完成知识迁移。(3)学生自主建构。学生通过导学案实现对新知识内容的感知与记忆,根据学习情况,自行安排学习进度,做好学习笔记并完成课前练习。同时,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应及时发现和记录自己的疑惑,整理出具有探究性的典型问题,教师通过收集典型问题,为组织课堂活动做好准备。

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一般在知识内化阶段可以由协作探究和交流展示两部分组成。(1)协作探究阶段,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生成的疑难进行分类,结合学情、问题诊断分析总结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课堂内,教师基于不同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解决在理解教学内容和完成课前练习作业中遇到的困惑,有效开展高质量的课堂学习完成知识的第一次内化过程。基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成员通常控制在4人为佳,组内成员在学力上分配合理,针对教师布置的探究性问题采用对话、商讨、辩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协作学习。(2)交流展示阶段,经过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之后将成果收集,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有效解决问题,可以将疑难点进行归类,形成课堂知识模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再次进行讨论。学生在课堂中由传统模式的倾听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同时知识的形成进行了二次内化,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加深了对知识的领悟和理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将学生课余时间的学习活动延伸至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3.课后评价分析。课后评价是检验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手段,评价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评价方案的制订应遵循以下原则:(1)多元评价,翻转课堂的实施,导致教师不再成为评价的唯一人选,分数或者等级也不再是评价的唯一形式。(2)发展性评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教师应采取发展性的评价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总是基于生生之间的比较,而是更多地进行同一对象的发展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实施步骤导学案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才培养中的商务管理(中亚方向)专业“现代学徒制”探索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对小学语文“课内素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