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2018-07-21 09:35李学晶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业负担减负全面发展

李学晶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业负担;减负;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86—01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重要阶段,但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着课本知识,学生很难在这样的禁锢下对课本衍生出自己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积极生动的教学环境下有所思、有所悟,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维启迪,小学语文作为“启蒙”的目的才能达到。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个性化培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和分析。

一、构建个性化课堂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独自在讲台上“自导自演”,台下学生或两眼无神神情恍惚,或“活跃”异常东张西望,是许多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出现如此现状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没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将学生引导到语文学习的世界,学生从语文学习中难以亲自感悟语文的精妙。

要改善这个现状,教师首先要构建活跃的个性化课堂。在学习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客观地让学生了解整体,再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然后让学生在纸上描述自己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如,在教学《将相和》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客观地了解整个故事,对廉颇、蔺相如等人物有初步了解,再结合自身情况和经历,谈论自己主观方面最欣赏廉颇,引出人物性格,再让学生精读之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并在课堂上完成。然后,让愿意分享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讨论。在这样自由活跃的个性化课堂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再受到禁锢,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狄德罗言:“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载体,应借助课外阅读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的和谐发展。但是,如何让学生更愉快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是大部分教师都面临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指定相关名著数目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寒暑假期间阅读的同时撰写读后感,这种“逼迫式”阅读方法往往让学生更加反感课外阅读,再也提不起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前提是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权利。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实行奖励制度,以此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要教学生学会体味运用语言,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提高阅读能力。

三、定期开展文学交流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这种方式非常适合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没有了思想的禁锢,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收集好学生的思想碎片,关于一切文学的一切见解,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进行适度地引导,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的精妙,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发散以及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关于三国文学的头脑风暴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三国文学章节进行阅读。阅读结束,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尽情地谈论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对诸葛亮、周瑜、曹操等人物的看法,亦或是对三顾茅庐、火烧山神庙等经典故事情节的理解,都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进而延伸各方面的文学深度,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融入度,每个学生都能形成个性化的文学理解。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这一板块,一昧灌输知识只会造成学生思想上的局限性,长此以往,很难达到小学语文“启蒙”的效果。而教师定期开展文学的头脑风暴,创造良好的联想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激发灵感、开阔思路的环境,非常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总之,个性化的培養贯穿人的一生,而个性化的形成在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不断因人而异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可能地打造自由、活跃的语文课堂,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度和参与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增加知识储备量,做到真正的“启蒙”。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课业负担减负全面发展
减负背景下学困生课业负担问题反思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过重课业负担”是概念,还是判断?——针对“过负”概念及其直接目的的探讨
构建和谐课堂减轻课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