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07-21 09:35王妍玲
甘肃教育 2018年7期

王妍玲

【关键词】 小学语文;善于引导;乐于对话;勤于鼓励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7—0089—01

语文是一门语言性的学科,语言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切实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生整个语文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从低年级起就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下面,笔者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善于引导

低年级学生虽然想象力丰富,开放性思维较好,但心智发育尚不成熟,没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引导。1.引导学生爱说。课堂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说”的环境,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教师不妨改革课堂形式,采取辩论、情景再现表演、小组合作讨论、复述汇报等形式,使学生有“说”的机会,在“说”的过程中,激发说的欲望,提高说的能力。2.引导学生会说。由于低年级學生受识字不足、词汇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弱的影响,常常出现“心中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的情形,这就需要教师从平时一点一滴的训练做起。如,让学生扩词,然后用组成的词练习说话;或从说一句话做起。先从一句话、几句话到一段话,特别注意由说好一句完整的话开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3.引导学生会听。“听”是口语交际的第一步,因此口语交际教学首先要教会学生善做“倾听者”,只有听清楚、听明白,才能理解别人“说的什么”,弄清了别人说话的意思,才能有针对性去说,才能说到点子上。“学会倾听要四心”,即:一要专心,无论听谁发言,都要听清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二、乐于对话

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双边性、互动性,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对话”。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对话的平台。促进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既有赖于师生的对话意识和对话能力,还需要采用一些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策略。1.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教师的激情才是课堂的灵魂。教师充满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生动、活跃、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2.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从心理学角度看,同龄伙伴的影响大大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有效的生生对话是在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课堂上,笔者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生生对话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且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3.学生与家长的对话。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要重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口语交际训练,做孩子忠实的听众,及时纠正孩子口语的毛病。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口语家庭作业,如,听一个故事,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并请家长作好评价。这些看似简单的口头作业,不仅使学生有话可说,也使学生乐做。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既增强了说话训练的密度,提高学生说话表达能力,又为学生今后书面语言的运用——写作文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三、勤于鼓励

让学生学习主动起来,鼓励应该是最佳的方法。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民主的说话氛围,通过鼓励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在教学时, 教师要一再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告诉他们说不对不怕,敢说就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通过画小红花来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引导学生说话过程中,教师一边听一边喜形于色,偶尔画龙点睛讲评几句,待学生说完后,师生共同给予鼓励。学生就会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并且能主动地进入说话的情景中,既培养了兴趣,又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教学效果倍增。

总之,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善于引导、乐于对话、勤于鼓励,把说话训练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