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输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比较分析与反思

2018-07-21 17:55覃思琰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

覃思琰

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热议的重点问题。职业生涯规划课作为大学生进入学习生涯的一门重要必修课,它既承担着引导学生在大学四年及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做好规划的责任,又肩负着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教好重要一课的重任。本文通过对比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传输式”教学模式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发现两种教学模式的差异,寻求相对高效的规划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传输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人才招聘需求日益突出,高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与此同时,教育部也在关于高校就业工作的指导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求“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要把高校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行业动态和发展需求,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讲座、论坛、培训为补充,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按照教育部的文件要求,每个高校在设置教学大纲时,已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纳入通识必修课的教学计划中,并结合专业特点配备相应的授课教师,完成相应教学任务。当然,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否与社会无缝衔接,完成学校到社会的成功过渡,不仅要求毕业生在能力、学识、素养等方面优秀出众,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息息相关。因此,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方法,量体裁衣制定自身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大学生应对竞争激烈的求职时代,对于高校培养更多社会需求人才,对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以教定学,以师为本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那么教学过程就成了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国内的部分高校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况:在学生临近毕业找工作时,校方为提高某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紧急组织毕业班学生,邀请招生就业处老师或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对其进行临时性的就业指导,以此来代替系统理论的学习。这种临时性的授课方式,使学生错过了制定长远规划与调整的最佳时期,收效甚微。近年来,此种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部分高校选择从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以专业教师对应专业学生的形式展开授课,并分析专业发展前景与就业率,既让新生增强了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也给新生增加了未来就业的危机感。诚然,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环境、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一种充满活力的交流互动过程。那么,“教”与“学”两者应该呈现的是怎样的互动关系?

对比大多数高校在生涯规划课,多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授知识点时,是否有发现课堂上有托腮凝思,也有昏昏欲睡的学生?于是,教育者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适合现代的学生?开设生涯规划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专业的理论来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由此可见,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到知识,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来决定教学方法,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引导、促进、调整的角色,是整个课堂的控制者,而非主角。

(二)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乏主动探索

规划课的教学形式大多时候为教师的“满堂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讲人,单向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而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并未能将知识掌握程度反馈给教师。这就使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应付式的态度,以完成考勤与期末作业来达到获取学分的目的,而不是将其作为应对未来求职竞争的一个重要“武器”。同时,由于授课场所固定为校园内,教师单纯的向学生灌输人才竞争的社会环境对比数据与现状,学生并未能真正去投入社会实践,从而形成的职业理想与现实社会脱离,缺乏对现实社会就业形势的正确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在课程中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当面临职业选择时不能结合自身情况审时度势,发挥优势,更好的实现人生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二、传输式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的差异

传输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生涯规划课起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推动作用,这是不容置疑的。正是由于这种教学形式的广泛运用,才使得教育者对“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产生大量思考,去寻求更高效且适应课程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其中扮演的是信息的主导者、传递者的角色,学生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冲击或固化原有的知识构成系统,以形成自身的知识系统,依靠“刺激—反应”的形式,最后逐渐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认为,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其中在其中扮演的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

建构体验式教学活动就是要坚持把大學生当作主体,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满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急迫需要为立足点。[2]由此可见,传输式教学强调行为主义的学习方式,而体验式教学则强调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两种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都推动了国家教育进程的发展,但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而言,因其教学效果与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则更多的倾向于选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与角色的转换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无论是课前的备课还是课后的作业修改,授课教师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则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满足于消化课堂内容,完成考试任务即可,学习成效并不明显。而在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每一个环节的思考与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与观察,团队协作的能力。学生作为课程的中心,充分发挥其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可及时向授课教师提出疑惑,并得到即时反馈。这种独立思考与处理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与理解,更利于对知识的巩固,促进全面发展。同时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记笔记,并将知识点熟记于心,而是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经历与知识点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展开大脑思想的碰撞,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点,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来获取知识。

(三)教师:单一角色与多重角色

在传统的固定思维里,教师的形象都是严厉而不苟言笑的。地位是不容学生动摇,提出的知识点只需重复性记忆,学生不能对其提出怀疑,甚至表现出否定的态度。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转严厉的“前辈”形象变成友好的“朋友”形象。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将生涩的课程知识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學形式,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授自我探索一节中的“职业性格”时,在分析完职业性格的几种类型后,可在课程中插入动手动脑类小活动——画猪测验性格。引导学生作画时无需考虑作画技巧与画质完美程度,重要的是依据自己对“猪”这一动物的印象完成图画。教师通过学生描绘的“猪”形象来分析学生的性格。学生通过与其他组员进行分享思考与回馈,变得更加认识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也要学会要人与人之间的性格差异,学会尊重他人。

(四)学与教的目标评价

在传输式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单向性的向学生灌输课本中的重点、难点,学生虽然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但每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并未能完全检测。而体验式教学则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部分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比如,在进行职业兴趣探索内容的授课时插入兴趣岛活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选择虚拟岛屿,洞察自己的职业兴趣。具体要求为:学生选择岛屿后顺利登岛,登上同一座岛屿的学生即成为岛民,他们需要互相分享选择这个岛屿的原因,看看是否属于这个岛,也就是性格是否为同一类型,同时所有岛民共同设计这个岛的名称、LOGO、旅行路线等等。这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对老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老师不仅要针对知识点来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这些活动必须要满足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还要在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对一的点评,也就是指导与修正,对整个团队的表现提出意见与建议,发扬好的方面,改变错误的理念。

三、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思考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自我认知,认识世界,作出决策的重要方法。学生是否能掌握这一重要工具,这就对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传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体验式教学模式顺应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更宽的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因而,高校教师应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授课方法,将体验式教学法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更好的应对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5.

[2]周彤.基于体验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建构---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J].学术研究,2015(8):231.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学生性格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中使用体验式教学的影响分析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