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方法探索

2018-07-21 17:55张媛聆欧阳丽君
北方文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社会责任高校教育大学生

张媛聆 欧阳丽君

摘要:大学生责任对于大学生性格发展和人格素养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时代全球化交流背景大学生的责任感培养有更多干扰因素,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日益严峻,本文试图在分析大学生责任感形成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础上寻找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和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高校教育

当代大学生总体来说积极向上,他们年轻奔放,追求个性、性格不羁富有青春朝气。但是,有一部分大学生,他们忽略了自由和责任的关系,只希望得到自由而不愿承担责任。尽管这样的大学生只占大学生族群的一小部分,但他们的错误行为却也产生了很多不良示范效应,令人担忧。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放在思政教育的重要位置。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相关范畴

人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作为社会成员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与义务。大学生作为承担祖国未来的新鲜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和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两个方面。大学生社会责任的第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责任。其内涵包括大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生命健康和人格健全,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三观和道德感,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使自己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价值的人。而大学生社会责任的另一方面是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这一部分责任实际上是对自己的责任外化,也就是说,当大学生在实现对自己的责任时,其结果会体现在体现为对家庭、社会和国家负责。因此,当代青年社会责任感的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就可以更好地回报家庭、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相对的大学生必须关爱家庭、关心社会、热爱祖国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二、导致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因素

造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低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主要受到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一,社会转型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大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不稳定的时期,其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受社会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一轮的改革开放进程,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结构也在快速转型,随着社会转型一起发生的是人们价值观念的改變,多元化价值观念中就包含了很多负面的价值取向,这些负面价值取向由于社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中得到发展,例如,很多造假之人利用诚信监督体系的漏洞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一些投机分子利用权钱交易获得社会发展的重要机会,还有一些行业潜规则让认真工作的人出不了头等等,这些破坏风气的社会现象给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只注重个人利益,信奉个人主义,而没有大局观和长远的人生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侵略带来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相互交流渗透,为大学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搭建了较好的平台。但与此同时,一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国家也借机对我国进行文化洗脑。大学生我国未来发展最重要的人群,自然会成为文化入侵的首选目标。这些自认为文化优越的国家借助影视、娱乐节目、游戏等带有极强渲染功能的工具向大学生灌输所谓“民主自由”的思想观念,导致学生盲目追求“个人权利”,只重视维护自己的权利,而不顾他人、集体和国家的权益,使大学生变成个人功利主义的追求者,丧失社会责任感。

第三,网络的发展的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大学生迷失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群运用网络,网络的出现对于大家有着积极影响也有着消极的影响,一方面,互联网对大学生获取知识信息、进行课外娱乐提供了便利和更加丰富的选择,但另一方面,网络传播虚拟环境让大学生可以隐藏自己的现实身份,再加上网络资讯传播数量庞大而存在监管的困难,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过激言论而不需要承担责任,使他们在网络上的言行变得肆无忌惮。再加上虚拟的网络身份让大学生产生虚幻的自由感,导致他们不愿回归现实与家人、朋友相处,使得人际关系淡漠,这些影响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产生都是不利的。

第四,经济就业压力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弱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再加上每年大学生招生人数不断扩大,导致就业市场对求职者个人能力的要求更加高。这对于大学生求职产生很大影响,很多大学生由于缺乏工作经验,直接从毕业走向失业,而他们失业之后的再就业则更加困难。即便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勉强求得一职,其起薪也比较低。这给大学生的自尊和生存都带来很大的打击。面对高强度的就业压力,有的大学生开始更加重视自我,甚至为了自己的不顾道德和原则。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制约了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大学生正处于心里断奶的年龄,他们的情绪呈现不稳定的特点,时而热血高亢,时而悲观颓废,他们身处校园对社会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对社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因此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是往往会产生偏差,因此,在认识社会责任感的时候往往不能够正确解读。

三、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方法

如何让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得到和谐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大学教育的一大主题。有的大学一味的追求知识的讲解和传授,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知识成为被动的灌输,大学生只是了解了内容,转头就忘了,甚至于对很多道理只求记住以应付考试而不求甚解,更不用说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了。这样的教育,让很多大学生踏入社会的时候非常迷茫,于迷失自我,甚至于有的人都不觉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己应该承担一份责任,导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问题非常突。所以高等教育院校应该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并以身示教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学生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很多孩子从小在父母家长的庇护中成长,所以他们之所以社会责任感差和有一部分原因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责任。所以我们首先需要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大学生知道他们是即将进入社会的栋梁之才,通过强化他们对自己社会定位的认知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事实上国内外许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工作都有一些颇为值得借鉴的地方,例如,在学校开展一些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演讲;或者举办一些关于思想道德,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课题讨论,在大家相互学习沟通中更好的让大学生理解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还有我们经常会看到他们通过各种纪念日游行活动,体育比赛等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著名的牛津跟剑桥大学的龙舟比赛,通过促进文化的发展,让大学生在体验中增加社会的责任感,知道我们应该将这种文化继续发扬,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不同的文化活动,更加主动积极地融入到一起,让校园充满活力,这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优化高校课程和管理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发展服务

学校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的地方,学校有义务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还停留在注重知识把握的层面,对学生的德育考察还是靠分数说话,老师也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在新媒体时代,获取知识已经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其实知识已经不欠缺,他们所欠缺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把锁学到的知识到真正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高校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更多设计一些社会实践类的课程,让学生真实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做出贡献,

(三)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思想情绪问题并有效解决

目前高校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是比较松散的,这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相对迷茫,他们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指导,但是,一方面,课程授课的老师都忙于自己的科研和授课任务,与学生交流相对较少,而作为专职负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辅導员又人数稀少,往往一个辅导员要面对上百名学生,很难对每一个学生都深入地了解,对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察觉和解决都会有所滞后,这会给大学生造成一种无人管理的错觉,久而久之大学生也不喜欢再让老师干涉自己,即便出现思想问题也因为缺乏信任而不愿与老师交流,这样一来,学校也就丧失了及时纠正大学生不良思想的有利时机。因此,高校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老师走入学生的内心,在科技进步的今天,老师完全可以利用QQ、微信等沟通软件,与学生进行公开或私密的互动,通过积极交流构建师生之间的互信,积极引导思想并及时收取反馈,搭建学校、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的平台。

总而言之,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设是为了促进学生对于社会的认知,和对道德的理解,高校作为社会教育的前站需要通过学校、老师、家庭等共同的努力,对大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产生积极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到实践中,构建学校、家庭及社会之间的联动机制,让学生耳闻目染得到熏陶,营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良好环境。使大学生更转变不好的观念,主动面临挑战,以更加饱满的精神与国际接轨,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及社会责任感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核心,更应从自身做起,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的认同和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中的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不畏困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刘微微,盖元臣.论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学术交流,2012(04).

[2]任伟.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刘世保,田宏杰.基于责任事件的责任教育概念分析及价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5).

[4]奚颖,东永强,何雪薇.大学生责任教育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管理观察,2016(18).

[5]程东峰.认知、前提与结合:大学生责任教育的三重维度[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

(作者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社会责任高校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