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探讨

2018-07-21 12:15冯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构建师生关系

冯志

摘 要: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关系,不仅影响德育工作实效,还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成长以及师生幸福感有密切联系,因此本文对小学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德育 师生关系 构建

德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与道德敏感性[1]。而师生关系是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主体关系,不仅影响德育的实效性,还对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价值的实现以及师生在校幸福感有重要影响。但在传统德育观念中,教师作为主体,学生被当做客体,师生关系是一种权威型的关系,无形中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阻断了师生之间和谐沟通的渠道[2],以致德育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本文对小学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德育过程中师生关系问题及原因分析

1.师生关系呈现单向化,教师无视学生个性情感

师生关系本应是双向互动的关系,但在传统教育观和评价方式影响下,德育过程更多的是一种单向道德知识的灌输过程,教师是伦理道德的传播者,而学生是接受教育者。这种情况下,师生之间不可能存在平等关系,教育面对的是“物”而不是“人”,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被忽略了,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关心,教师也体会不到学生的敬重和认可。

2.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未搭建相互理解平台

在单向化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之间无法形成亲密的朋友,也就不能像朋友那样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两者之间缺少相互理解和支持。现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同样也是教育的主体,由于师生之间在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方面存在差异,看待事物的观点难免有出入,加上有些教师不擅沟通技巧,彼此间存在交流障碍并产生隔阂,从而影响交往和心灵的交融。

3.师生关系功利化,情感交流出现障碍

受到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育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考试分数对学生表现和教师工作成效进行衡量,以致师生关系被扭曲和异化,教师的关心带有功利化,例如关注学生的成绩、家境。即使教师动机上没有特别私心,也可能把目光投向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或少数成绩较差的后进生身上,而大多数中等学生被忽略了。目前我国教育条件决定了“小班制”很难实现,关心对象的功利性也会造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不畅。

4.师生之间缺少合作,彼此难以分享快乐

现代教育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索学习,但师生关系没有摆脱主客体关系之前,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共享,没有合作与分享也难以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小学生年纪虽小,而且懂事不多,但自主意识早已萌芽并快速发展,教师没有赢得小学生的尊重和敬爱,也就难以有真正的合作。因为真正的合作必须建立在两个人格完全平等的主体之间,彼此尊重和理解,这样才能形成真诚合作的共同体。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方法与策略

1.贯彻以人为本目标,建构关怀型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从教育目标上消除“目中无人”的弊端,也就是要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和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必须从人的需求出发,关心人,爱护人,当师生的主体精神被唤醒,就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努力。关怀正是小学德育应有之意,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在小学德育过程中,应关心学生现实生活,包括入学前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并通过榜样、对话和实践履行关怀理念,促进师生沟通和教学相长。

2.师生伦理在于“敬”,相互尊重促进和谐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相互尊敬。古语说“非敬无以为学”,这个“敬”要求学生尤其是家长懂得尊敬教师,同时教师也要值得被尊敬[3]。现实的问题是很多家长重视教育,但不尊重教师,这样很难要求孩子也尊敬教师。教师当然不是什么都懂,或者每一句话都对,但师生关系无关对错或学识的高低,它首先是一种伦理关系。诚然,教师也要尊敬学生特别是学生的家长,无论学生家庭贫富、贵贱都应一视同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家长的尊敬。

3.破除单向交往模式,通向过程和谐之路

师生交流是小学德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道德知识的传授无疑很重要,但必须走进学生心理才能产生实效,而要让学生内心接受教师的传授,有效的交流是前提。为此,教师必须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并与学生打成一片,不顾忌做一个“孩子王”。同时,应当深入细致了解学生特点,例如兴趣爱好、各方面需求等,这样就能发现共同话题,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再通过细心观察学生探寻拓宽沟通的渠道,例如通过网络、电话、活动等形式密切师生关系,建立师生双向交流的有效模式。

4.站在儿童立场思考,亲其师而信其道

儿童的世界和成人是不同的,要让学生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必须理解儿童的生活世界,他的生活、需求在哪里。当教师充分理解儿童,并能满足儿童实际需求时,教师就不仅值得尊敬,而且可亲可爱,这就应了古语“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学生疑惑求教于教师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从哪个路径能够找到答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识向学生解释,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经验启发学生自己感悟。第一种做法很多教师都会采用,其实学生也知道这样可以找到答案,但学生为什么还要问教师呢?第二种做法常是教师用成人的观点向学生解释,第三种站在学生立场考虑问题,所以最后一种更易为小学生接受。

5.注重师生合作共享,促教学与生活统一

德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本身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师生充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而要师生之间良好地合作,就需要建立互动合作模式。例如合作学习就是传递合作信息、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方法,通过师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实现合作共享,促进共同提高。而要保持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教学和生活的统一是最终目的。

结语

师生关系是小学德育管理的基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在当前社会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师生关系疏离乃至紧张的现象并不鲜见,社会对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呼声也愈加迫切。因此,更应针对小学生身心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相互信任、尊重的基础上创造条件,使师生间成为良師益友,共同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云贵.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 教育科学论坛,2017(02):78-80.

[2] 冯文全,田仙菊. 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农村小学德育改革的启示[J]. 临沂大学学报,2015,37(5):55-61.

[3] 俞正强. 亲而不随 敬而不畏——关于小学师生关系的随想[J]. 人民教育,2016(02):22-23.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构建师生关系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