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探究

2018-07-21 12:15黄晓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中学生心理健康

黄晓琳

摘 要:中學时期的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政治素养的重要时期,现阶段我国德育教育的教学效率不佳,并且学生对德育知识学习的抗拒心理较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是解决的途径之一。

关键词:中学生 德育 心理健康 融合途径

一、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1.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中学生德育教育也称为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按照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要求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的系统的、科学的和有目的性的思想品德教育,其中主要包括道德素质和政治能力两方面内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根据中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运用专业性的心理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心理压力,从而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1]

2.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中学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个性的和谐发展,中学时期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独立性和一致性的特点。首先,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活动之中的具体目标有所不同,二者具有独立性。中学的德育主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法律意识和政治素养,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正确的认知自身、他人和社会,解决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其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致性,二者皆属于中学阶段的育人工作。两种教育方式在教育过程都需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和发展性,并且主要的目标是帮助青少年健康发展。

二、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不佳,因此将二者结合发展是有效解决德育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首先中学时期的教学主体对象是正处于叛逆时期具有个性的青少年,对于学习的逆反情绪较为严重。并且对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储备的不断丰富,中学生的情感和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对于中学的德育教育会产生厌倦心理。教师讲心理辅导与德育教育进行有机结合能够有效缓解。其次,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过于简单和传统,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不高,因此很难接受德育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且教师采取严厉的教学风格会激发学生的抗拒心理,对德育学习以及和教师的交流表现出抗拒的心理。在德育工作中将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发展,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内心中真实的想法,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2]

2.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学的德育教育进行创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实现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首先,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呈现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下,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团队协作的精神、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较高的道德素养等。因此在社会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学的德育教育要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道德素养与心理健康。其次,现阶段国际间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和军事上的硬实力较量,同时还包括软实力。中学时期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时期,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以及心理教育,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国际间的较量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三、中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途径

1.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成员,担负着传授知识和引导学生的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首先,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培养其道德修养以及专业知识技能。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较高且具有专业文化知识修养的教师,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德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教师具备发现学生心理变化以及进行有效调节的能力,深化教师德育理论水平和心理教育知识。

2.建设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其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学校应利用现有资源积极营造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例如在学校的报栏和图书馆等区域粘贴海报等,并通过校园广播、校园讲座等平台进行德育知识和心理健康调节知识的宣传,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并大力宣传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的生活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其次,中学时期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心理波动较大因此易产生心理问题。中学校应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通过心理健康咨询师的开设,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并有效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之中面临的问题。最后学校应积极开展课外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体验了解,从而转为自身的经验。并且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从而引导学生正视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3]

3.发挥家庭教育作用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对学生的习惯和思想养成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家长应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和亲情感化,并且采取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避免不良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家长应重视关注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发展,并与教师和班主任老师进行沟通,通过家长积极的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选择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最后,家长应重视家庭中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和健康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之上,并且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性格。因此,通过家庭教育能够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结语

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出具有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发展特点,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调节好情绪,做到尊重学生,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更好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安晓斌,蔡明兰. 中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初探[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04):122-123.

[2]胡健.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3(02):37-39.

[3]马钟范. 民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融合路径探索[J]. 民族教育研究,2015,26(06):105-109.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