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成长:父母的基础课

2018-07-23 16:53孙永娟
女性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奥斯丁爱玛诗意

孙永娟

还是一贯的主张,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关键。父母就是榜样,这榜样不是你装出来的样子,而更多的是你内在世界,无形之中给予孩子的熏染。内在世界丰富与坚定的父母,外在呈现一定不差。大家能关注杂志,能关注这个栏目,说明您还在成长的行列之中。

阅读是很好的成长方式,它可以获取知识,可以开阔眼界,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精神境界。为人父母之后,对知识的汲取似乎变得尤为重要,但是仅仅靠阅读育儿书是无法满足需要的。因为我们面对的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人,如何去带领一个小小的人去面对未来的世界。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影响,家长自身人格、价值观、世界观等综合呈现出来的精神样貌对孩子的影响。

读不同的书,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不知道你有没有通过读小说来反思和对照自己的生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威廉·德雷谢维奇的《简·奥斯丁的教导:细读六部小说,获得自我成长》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作者通过阅读简·奥斯丁的几部小说,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述每一本小说带给自己的反思与改变。一个比较傲慢的文学青年,在阅读了奥斯丁的小说之后,改变了对人、对社会、对教育、对文学、对自我的看法,变得更好,这就是阅读的魔力。此书中作者介绍了奥斯丁的六本小说,揉进了自己最初的生活的困惑,但在遇见小说之后,生命忽然转了弯。

奥斯丁的《爱玛》,教会了作者:每一天都很重要。之前一直心里想着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作者,在遇见主人公爱玛之后,才发现自己就如爱玛一样。文中应有尽有的爱玛永远不满意自己周围的世界,而贫穷的贝茨小姐却是快乐的那一个,总是滔滔不绝的说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作者由此反思与感慨:“我没有认真对待的是我生活中的小事情、情感的小时刻,而这才是我生活的真正组成部分。”作者也开始发现,读了《爱玛》之后,他的生活有了前所未有的重量感,感觉第一次看到真实的世界,而不只是一堆概念。作者也开始改变和周围人的关系,真正的注意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的感受在一起,忽然他发现每次聊天都有启发。说道这里,不知道您是否也有过如此的经历,满脑子想的都是大事,满脑子都是空洞的概念,从未脚踏实地的在生活中。前段时间有一句话特别时髦“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意和远方”。这句话在我看来,改成“生活要有诗意和远方,更要有当下的脚踏实地”更好。没有沉入生活中人,那诗意和远方终究是浮浅的。

作者只在这一部小说中,就收获巨大。作者还在《傲慢与偏见》之中,知道了如何成长。成长意味着犯错误,成长意味着你在错误中感受自己、发现自己,最后逆转自己。由此警醒为人父母者,要摒弃替代孩子做决定与思考,要给孩子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孩子就是在错误中、感受中、探索中才成长起来的。作者还通过余下的四本小说,传递自己观点:好奇、兴奋、倾听、接纳才是真正的学习,爱才是真正的内在财富,真正的朋友就是以你不能回避的方式看你的错误的人,爱人的任务就是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赶快拿起书来看一看,我们也获得如作者般的自我成长,成为更好的父母。

书摘:

1 .每一种生活都重大,只要你懂得如何看待它。

2.读着《爱玛》,我的生活开始有了前所未有的重量感,这是最令人震撼的时刻之一,你看看身边的世界,然后第一次看见了它,感觉到了它存在的真实性,而不只是一堆概念:水真的是湿的,天真的是蓝的,这个世界真的是我们的唯一。

3.奥斯丁说,你无法修补你的错误,它们外在于你,你不可能不出错。没有人生来就是完美的,你不能只靠自尊自信来展现自己有多完美。你一生下来,就有值得写一整部小说的错误等着你。

4.教授和我用的都是问题教学法,但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们问的是截然不同的问题。我的问题,不过是经过伪装的答案而已。我主持的是虐待版的《危险边缘》,我不是老师,我是在欺负人。我的学生是凯瑟琳;就像凯瑟琳睁大眼睛来到巴斯一样,他们来到大学这个新奇世界,到处是新气象、新的可能性。但是,我不是亨利,我是伊莎贝拉。我不是在帮助他们,而是在操纵他们。而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满足我的自我,虽然我很不愿意承认。我是在告訴他们应该怎么思考,就算让他们先发言—换句话说,把答案塞进他们嘴里—但我假装自己没有这么做。我想把他们变成小版的我,而不是更好的他们自己。

猜你喜欢
奥斯丁爱玛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爱玛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点
保险起见
如何躲开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似朋友,似陌生人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An Analysis of Mr. Bennet in Pride and Prejud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