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特质的共同性分析

2018-07-23 08:54刘杏
艺术科技 2018年11期
关键词:共同性

刘杏

摘 要:陶瓷艺术作品是陶瓷艺术家情感和思想在瓷胚上的果实,无一例外,陶瓷艺术家把自身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因素注入了作品,作品具有非凡的启示性和寓意性。虽然中国画艺术有着与陶瓷绘画艺术截然不同的表现载体和艺术发展轨迹,但两者有异也有同,不但互相传承、互相借鉴,同时也相融相通。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充分了解、深刻理解了时代精神风貌、艺术传统、人类文明史,最终将最佳的形式融入陶瓷艺术作品之中。

关键词:陶瓷绘画艺术;中国画特质;共同性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而璀璨,其中,中国陶瓷和中国画毫无疑问是最明亮、最光彩的两颗明珠。中国画艺术和中国陶瓷艺术的创作都不简单,是极其宝贵的艺术形式,都承载着一代代艺术家的辛勤探索、创新与承袭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东方文化特色,使得中国画艺术和陶瓷艺术在世界大放光彩。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始终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韵味,中国画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在形式上的关系极为密切,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辅而成。陶瓷绘画从画面风格上来看,不仅具有中国画点、线、面的运用特点,还有中国画技法讲究气韵、笔法,追求酣畅淋漓、笔势飞动、线条流畅的特点。

1 意境追求的共同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中国画艺术和陶瓷绘画艺术也来源于生活。我们最古老的绘画艺术作品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釉中已经存在,这也是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最早的契合,二者在生活中不断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遵循同样的美学思想。王国维曾经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憾己,外足以感人者,意与静二者而已”,这里的意境就是意与景相互统一,境界是艺术美的本源,“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意思就是说,如果艺术境界达到了情景交融,那么神韵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气质也就有了。意境不仅可以体现艺术的美,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鉴赏中衡量美的一种标准,是画家的生活、思想感情与景致对象的结晶。

中国画与陶瓷绘画对意境的追求相似点非常多,都是心与景结合的产物。绘画艺术作品《乡情》,画面上的山泉、轻舟、远山、茅舍炊烟全都展示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氤氲之美,留给人无尽的遐想。《乡情》就是陶瓷山水艺术家冯晓矛先生借用自然景观体现宁静韵律感的作品,完美诠释了中国画的意境美,通过陶瓷艺术作品展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醇厚情意。

2 气韵表现的同属性

南朝谢赫著名的“六法论”中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气韵生动”,也就是“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在气与韵之间,气显得特别重要,“气”在中国画里有着特殊的作用,在“以气为主”“凡物无气不生”等中皆有突出体现。在中国画的艺术结构中,“气”蕴含着“笔气、色气、默气”的技法含义,以及“气度、气势”的精神含义。艺术品的气势在汉唐至北宋时期尤为突出,在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荆浩的《雪溪图》中都有体现,不论是动感的线面韵律还是生动的形象,都是当时人们对气势的推崇。南宋以后,文人画的主流变为以静气、逸气来表现幽雅宁静的韵律。“韵”,指的是精神之韵,也是超越艺术标点符号的潜在之韵。荆洁作为五代画家之一,曾在《笔记法》中说道:“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亦立形,备遗不俗。”意思就是说,把握好对象的精神实质,抽取对象的内在神韵,熔铸自己的精神于对象之中,这样作品才能突出内在气质以获得神韵。所以,深邃广袤的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精神的关键就是达到气与韵的联动,各种形式的艺术观念中均有这种审美精神结构的映射。

陶瓷绘画是借助绘画工具在陶瓷平面或者立面上作画的表现形式,在本质基础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中国画单纯的工艺及表现形式有很大的差异,其首先是陶瓷技术,然后才是艺术。民俗美术是陶瓷艺术作品的根,这种民俗性是作品世俗性的决定因素,但是陶瓷表现的气韵生动并不受民俗思维因素及世俗性的影响。在宫廷控制瓷器生产以后,宫廷绘画艺术、宫廷审美意识和文人意识的融合,渐渐地改变了陶瓷艺人的审美观念,民间美术作为营养成分被陶瓷绘画吸收,这将院体画、文人画的特点深深地融入了民间艺术之中,让民间艺术更加接近国画艺术,具有气韵,不同于一般的民俗美术。清代寂园叟在《陶雅》中说:有些彩瓷“精仿宋元绢画人物故实,几乎笔笔有来力历”。许之衡在《饮流离说瓷·说花绘第五》曾经说:“明瓷之画也,用笔粗疏而古气横溢,且有奇趣。”这里面所说的“古气”“奇趣”就是气韵的表现,这样看来,此种陶瓷绘画很接近文化阶层,大大提高了传统陶瓷饰品的文化品位。

3 在笔墨意趣上的相似性

中国画借助笔墨语言等写景状物来表达自然神韵,也是个人学识、人品修养与审美精神追求在笔尖的流露,中国画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以外画传达精神。中国传统哲学观念讲究“实源于虚、有源与无”,中国画受此影响较大,中国画笔墨讲究古雅消散、清淡空灵以及自然天成的趣味。笔墨情趣应该是对自然万物的一种艺术升华行為,是主观精神,对笔墨进行促进、发散,在韵律和行笔中激荡出一种精神的生机,能够传达生命的张力。

4 结语

中国画艺术与陶瓷艺术都是中国国粹,他们是中国千年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象征和骄傲,具有民族特色和个性,不管他们的技法如何,表现形式如何,他们所表现的神韵都是中国神韵。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绘画在题材、技艺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陶瓷绘画要朝着多个方向发展,要更加自由化、个性化、多元化,必须充分融入自己的感情,只有具有更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作出意境深远、情景交融的陶瓷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 龙德明,邹乐.陶瓷绘画艺术与中国画特质的共同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47):319-320.

[2] 陈凌.水墨语境下的现代陶瓷绘画创作[J].艺术科技,2017,30(03):170.

猜你喜欢
共同性
“共同性扩大”: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演进规律再认识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共同性、差异性出现的价值和意义及其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的启示与借鉴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下)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形成的共同性、差异性原因
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
思想、图像与风格——略论石鲁与傅抱石绘画思想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反抗资本的可能性
中国写意绘画与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对比研究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研究进展
浅谈汉俄谚语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