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 离死亡最近的女记者 不惧火灾现场

2018-07-24 08:19刘颖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火灾现场消防官兵头盔

刘颖

北京电视台《法治进行时》是个神奇的队伍,他们时刻面临生与死的考验,却吸引了一群最美的花季少女,刘兵就是其中一位。她身材高挑,容颜姣好,又手握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的“硬招牌”,然而在毕业后却毅然选择来到《法治进行时》,当起了一名消防口的一线记者。用她的话说,成为一名记者是自己从小的心愿。

初生牛犊没有被残酷火灾吓到

刘兵是个可爱的天津女孩,乐观豁达,说俗点儿就是大大咧咧。用“人如其名”来形容她再贴切不过,刘兵说话做事都有点男孩子劲儿,胆子特别大。采访中,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就是兴奋和刺激。但也正是这份无所畏惧的冲劲儿,让她在《法治进行时》工作的这三年中,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女斗士。

2015年,刘兵初到《法治进行时》就被安排负责消防口的报道工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真正的火灾是什么样的,心情兴奋又激动。我特别喜欢大场面,有时在一个火场中能看到几十部消防车和几百个消防官兵,在这样的现场不仅能够记录和感受,还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是我梦想中记者的工作狀态。”

然而,刘兵内心的一团火很快就被冰冷的水枪浇灭,尤其是当她看到从火场抬出的被烧焦尸体的时候,她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原来死亡和自己这么近。热情褪去后随之而来的是冷静思考。“当我看到在现场很多消防官兵的头盔被大火烤化,战斗服先是被自己的汗水打湿,然后又被热浪烘干,我才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工作多么危险,才意识到火灾有多么危险,才明白我们的报道就是让类似的悲剧不再发生。”

被大家笑称“行走的火药桶”

每次采访完回到电视台,刘兵一进办公室,大家不抬头都知道她回来了。由此,刘兵得了个可爱的外号“行走的火药桶”。“因为火灾现场都是烟熏火燎的,我全身的味道都特别重。”

参加工作的几年中,刘兵的工作轨迹几乎就是北京火灾时刻表。2015年1月29日,百荣世贸商城二期小商品城仓库起火。当时刘兵刚刚来到《法治进行时》,虽然领导没有派题,但新闻本能让刘兵认为自己有责任应该先去现场看看。“当时从大楼外面是看不出什么,但从窗户还是会不时冒出浓烟。我那时没经验,以为没什么事就回去做节目了。没想到火灾烧了半宿还没完。于是我第二天就带着摄像老师前往拍摄。现场很热,我记得消防官兵的头盔都被烤化了。我白天拍摄,晚上回来做片子,每天连睡觉的时间都挤没了。”

有句俗话叫“火灾猛于虎”,危险随时随地在刘兵身边发生。2016年11月,北京丰台万隆汇洋灯饰城突发火灾,火势之凶猛近年罕见。刘兵被紧急派往现场进行报道。“那场火灾特别大,火还没灭我就跟着消防队的领导进了现场,我当时特别兴奋,连头盔都没顾得上戴就冲了进去。没走多远也就20多米,突然从我头顶上方掉下来一块巨大的彩钢板,一下子就砸在了离我1米远的地方,我被吓了一跳。现在想想还觉得很后怕。”

刘兵说自己从小就胆子特别大,即便在火灾现场看到尸体,也从未恐瞑过。三年中她只流过一次眼泪。“那是一次坍塌事故的现场,钢筋脚手架整个塌了,我当时跟着消防队进入到了塌方的最中心。消防队员们开始锯钢筋,把砸在下面的人往外面抬。我看到很多被抬出来的人的手和脚都是耷拉的,一看就知道里面的骨头肯定碎了,他们的脸都是紫的,特别惨。我当时没想哭,但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流了很多眼泪,整个脸都被打湿了。这么可怕的危险就这么在身边发生了,有的人突然就没了。”

刘兵坦言,自己从内心特别敬佩消防官兵。“他们出的现场都是人命关天的现场,特别辛苦。所以我们就更应该通过我们的镜头让大家得到警示,危险有时候就是一念之间,一定要尽量避免。”

猜你喜欢
火灾现场消防官兵头盔
行为判断
四川资阳消防官兵冬训上演“冰火两重天”
浅谈火灾现场物证的提取
试析火灾调查中物证损坏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
当前基层消防火灾调查工作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便携的折叠头盔
汉字戴头盔
时光减速头盔
创意头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