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2018-07-25 06:22郑民庆王新亮高兴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陈 铭 郑民庆 王新亮 高兴华 陈 霖

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 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骨折不易愈合, 股骨头部位在长期缺血的情况下易发生坏死, 不仅降低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 针对该病症的治疗逐渐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1]。本研究着重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 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29例 , 女 21例 ;年龄 80~94岁 , 平均年龄 (85.68±3.35)岁 ;受伤至住院时间 0.5~25.0 d, 平均时间 (5.26±6.58)d。参照组中男 30 例 , 女 20 例 ;年龄 81~96 岁 , 平均年龄 (86.18±3.47)岁;受伤至住院时间 0.5~23.0 d, 平均时间 (5.33±5.89)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认证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行X线检查, 如患者合并其他疾病, 应于病情稳定后第3日手术, 均行抗生素的静脉滴注。①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后, 保持侧卧位, 经患者后侧方向切口, 确保切口长度在12~15 cm左右, 分离臀大肌后切开外旋肌群组织, 待充分暴露术野后, 切开关节囊, 将患者的股骨头和髋臼部位进行暴露, 清除股骨颈外侧部位, 取出股骨头。随后, 使用开髓器对股骨进行开髓, 然后放置大小适中的假体模型, 最后复位髋关节, 观察关节活动性和稳定性, 待确认合适后放置髋关节假体, 最后缝合切口, 完成手术。②研究组患者使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麻醉方式与手术体位与参照组相同, 首先, 选取切口中心点为大粗隆尖后进行小切口, 切口长度在8~9 cm左右, 分离阔筋膜和皮下组织后切开臀大肌, 随后切开关节囊, 显示股骨头和髋臼部位后取出股骨头。开髓方法、置入方法等同参照组。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适当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等常规指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2]分为优、良、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③记录患者发生关节脱位、深静脉血栓、褥疮情况, 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并进行比较[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常规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参照组, 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常规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常规指标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优27例(54.00%)、良19例(38.00%)、差4例(8.00%), 优良率为92.00%;参照组治疗优 21例 (42.00%)、良18例(36.00%)、差 11 例 (22.00%),优良率为78.00%。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3.843,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发生关节脱位1例(2.00%)、深静脉血栓1例(2.0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参照组患者发生关节脱位5例(10.00%)、深静脉血栓4例(8.00%)、褥疮1例(2.00%),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061, P<0.05)。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的现状下增加了老年股骨颈股折发病率, 由于股骨颈属人体重要关节, 日常活动使用频率较高, 不易恢复, 相比于其他部位的骨折来说, 股骨颈骨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更为明显[4,5]。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6], 常规髋关节置换术下股骨头坏死率高达30%、致残率高达42%, 占比极高, 可见其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均不够理想。另外, 由于超高龄患者受自身身体机能、条件等方面的影响,使其免疫力和耐受性均较差,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下的手术创伤较小, 有利于保障手术安全性, 有效避免了发生深静脉血栓、关节脱位和褥疮, 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肢体功能[7-10]。实验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使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 切口较小, 利于术后康复。另外, 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061, P<0.05),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更好, 术后不良反应更少。

综上所述, 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治疗超高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提高髋关节功能评分, 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可在临床治疗中予以广泛推广并应用, 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股骨颈股骨头置换术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