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例青年胃癌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018-07-25 06:22巨志刚席春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中位幽门分化

巨志刚 席春娟

胃癌是胃癌为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率居我国恶性肿瘤首位, 死亡率位居第3位, 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威胁青年人健康[1]。胃癌发生可能与基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2]。幽门螺杆菌是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胃癌的常见原因。青年胃癌症状隐匿,恶性度高, 进展迅速, 预后较差。青年胃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呕吐、黑便、腹胀、腹痛、乏力等, 缺乏特异性,难以引起重视, 影响诊断。根治术为治愈青年胃癌的常用方法, 青年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可能与缺乏典型症状、诊治延误、肿瘤恶性程度高、切除率低等有关[3]。影响青年胃癌的预后因素包括:手术方式、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本研究选取本院210例青年胃癌患者, 分析青年胃癌临床特点, 评估预后效果, 为青年胃癌诊疗提供参考,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青年胃癌患者210例, 均符合《胃癌》中胃癌诊断标准[4],经病理学确诊 , 其中男 92 例 , 女 118 例 ;年龄 20~39 岁 , 平均年龄(29.32±3.74)岁;17例存在恶性肿瘤家族史, 其中5例有胃癌家族史。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特点、临床表现、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手段、生存情况。

2 结果

2.1 年龄特点 210 例患者年龄 20~40 岁 , 中位年龄 33 岁 ,平均年龄(29.32±3.74)岁。92例男性患者年龄最小21岁, 最大39岁, 中位年龄34岁, 平均年龄(30.18±3.56)岁。118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20岁, 最大40岁, 中位年龄33岁, 平均年龄(28.64±3.81)岁。

2.2 临床表现 首诊症状:210例青年胃癌患者中, 上腹痛173例 (82.38%), 反酸、嗳气129例(61.43%), 食欲减退118例(56.19%), 贫血 64 例 (30.48%), 恶心、呕吐 45 例 (21.43%), 上消化道出血26例(12.38%), 腹部包块18例(8.57%)。肿瘤标志物CEA:108例青年胃癌患者有详细CEA记录, 其中57例CEA水平升高, 占52.78%;51例CEA水平正常, 占47.22%。

2.3 临床分期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2.3.1 临床分期 Ⅰ期患者18例(8.57%), Ⅱ期患者26例(12.38%), Ⅲ期患者 92 例 (43.81%), Ⅳ期患者 74 例 (35.24%)。见表1。

表1 210例患者临床分期(n, %)

2.3.2 肿瘤部位 经胃镜及手术诊断, 117例(55.71%)发于胃窦幽门 , 35 例 (16.67%)发于全胃 , 29 例 (13.81%)发于胃体 ,27例(12.86%)发于贲门胃底, 2例(0.95%)发于残胃。

2.3.3 病理类型 210例青年胃癌患者中, 印戒细胞癌97例(46.19%), 粘液腺癌 78 例 (37.14%), 管状腺癌 17 例 (8.10%),乳头状腺癌9例(4.29%), 未分化癌9例(4.29%)。未分化及低分化肿瘤155例, 占73.81%;中分化肿瘤43例, 占20.48%;高分化肿瘤12例, 占5.71%。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210例患者中, 87例出现贫血, 占41.43%, 其中男 31 例 , 占 35.63%, 女 56 例 , 占 64.37%。210例青年胃癌患者中, 164例检出CEA, 占78.10%;169例检出CA199, 占 80.48%。

2.5 治疗手段

2.5.1 手术治疗 89例患者行根治手术, 占42.38%, 其中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55例, 全胃切除术20例, 贲门癌切除术8例, 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6例。25例患者行姑息手术,占11.90%。

2.5.2 术后辅助化疗 根治手术后, 54例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 , 占 60.67%, 35 例患者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 占 39.33%。术后辅助化疗主要使用药物包括:表阿霉素、氟尿嘧啶、铂类、伊立替康、紫杉醇、希罗达等。

2.6 生存情况 住院期间死亡19例, 占9.05%。出院期间存活的191例患者随访1~5年, 最短生存时间为5个月, 最长生存时间>60个月, 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1年生存率为 56.54%(108/191), 2 年生存率为 46.07%(88/191), 3 年生 存率为 36.13%(69/191), 4 年生存率为 24.61%(47/191), 5 年生存率为20.42%(39/191)。

3 讨论

随着新鲜果蔬食用量增加、盐腌渍食品食用量降低、吸烟量减少及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管理, 我国胃癌发病率逐渐下降, 但青年胃癌患病率有所升高。胃癌多发于中老年人,常规筛查不涉及<40岁人群, 导致症状不明显的青年胃癌诊治困难。因此, 需对青年胃癌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 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评估预后。

210例青年胃癌患者首诊症状中, 上腹痛173例(82.38%),反酸、嗳气129例(61.43%), 食欲减退118例(56.19%), 贫血64例(30.48%), 恶心、呕吐45例(21.43%), 上消化道出血26例(12.38%), 腹部包块18例(8.57%)。提示青年胃癌首诊症状以上腹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贫血等为主, 青年患者上述症状交叉出现, 可考虑为青年胃癌。本研究中,210 例青年胃癌患者中 , 男 92 例 , 占 43.81%, 女 118 例 , 占56.19%, 表明胃癌发生可能与青年性别有关。本研究经胃镜或手术探查发现, 117例(55.71%)发于胃窦幽门, 35例(16.67%)发于全胃 , 29 例 (13.81%)发于胃体 , 27 例 (12.86%)发于贲门胃底, 2例(0.95%)发于残胃。可见, 胃窦幽门为青年胃癌主要发病部位。陈路川等[5]研究指出, 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为主, 病理类型多为印戒细胞癌, 手术方式及远处转移为青年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孟灵梅等[6]发现, 青年胃癌分化程度较低, Ⅳ期比例较高, 预后差。本研究中, Ⅲ期患者占43.81%, Ⅳ期患者占35.24%, 未分化及低分化肿瘤占73.81%, 且印戒细胞癌是青年胃癌主要病理类型, 占46.19%。学者张雯等[7]表示, 肿瘤发生部位、是否行根治术会影响青年胃癌患者预后。本研究对210例青年胃癌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 78.10%的患者可检出CEA, 80.48%的患者可检出CA199。本研究显示, 42.38%患者行根治手术治疗, 11.90%患者行姑息手术治疗, 根治术后辅助化疗者占60.67%, 而治疗后, 青年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5个月, 5年生存率为20.42%, 可见, 根治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对改善青年胃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 青年胃癌多无典型症状, 分化程度低, Ⅲ、Ⅳ期患者比例高, 多发于胃窦幽门, 以印戒细胞癌为主, 根治性手术、姑息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预后较差。

猜你喜欢
中位幽门分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鲁政委:房地产同城市场初现分化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新兴市场货币:内部分化持续
跟踪导练(4)